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51|回復: 3

[诗词赏析] 世事漫随流水 算来一梦浮生

[複製鏈接]
中华古诗词 發表於 2019-1-4 15: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世事漫随流水 算来一梦浮生

世事漫随流水 算来一梦浮生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南唐·李煜】
昨夜风兼雨,
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
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
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
此外不堪行。

注释

1、兼:同有,还有。

2、帘帏(wéi):帘子和帐子。帘,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帏,同帷,帐子,幔幕,一般用纱、布制成。

3、飒飒(sà):象声词,这里形容风吹帘帏发出的声音。

4、烛残:蜡烛燃烧将尽。残,尽,竭。

5、漏断:漏壶中的水已经滴尽,表示时间已经很晚。漏,漏壶,为古代计时的器具,用铜制成。壶上下分好几层,上层底有小孔,可以滴水,层层下注,以底层蓄水多少计算时问。

6、频:时常,频繁。

7、欹(qī)枕:通彀,斜,倾斜。欹枕,头斜靠在枕头上。

8、平:指内心平静。

9、世事:指人世间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10、漫:枉然,徒然。

译文

昨天的夜晚,风雨交加, 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窗户外传来了令人心烦的风声雨声,整整响了一夜。

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 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人世间的事情,如同流水东逝,说过去就过去了,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以前的荣华富贵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 。

醉乡道路平坦,也无忧愁,可常去,别的地方不能去。

赏析

词的上片,主要写作者的凄苦境遇和无奈情态。『昨夜风兼雨』,不从日而偏从夜写起,是写作者悲怀愁思的夜不能寐,『风兼雨』与『飒飒秋声』相对应,是渲染环境、气氛。在这种凄凉寒苦的景色中,作者的心境是可想而知的。之所以说『昨夜』,当还有一种不堪回首的感触在其中罢。这里虽然客观的写景,但主人公的形象,尤其是他的彷徨、郁闷的心情却已隐然可见。接下来二句就是直写了。李煜在〖喜迁莺·晓月坠〗中曾有『无语枕频欹』之句,与此句『烛残漏断频欹枕』用意相同,但所思不同。以前是怀想佳人,君存情爱在先,如今却是是国破家亡成阶下之囚,境遇不同,感触自是相异,于是看『烛残』、听『漏断』,虽然仍是『无语』,但却已是『起坐不能平』了。『不能平』的不是身体,而是心境,这一次是连梦都没有了。上片虽似写景为主,描摹情状,但事实上作者那种愁思如潮、郁抑满怀的心情却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深沉而又挚切。

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抒发作者的切肤之痛和人生感慨。这既是『起坐不能平』的原因,也是『起坐不能平』中思前想后的结论。『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昨日一国之君,今日阶下之囚;昨夜欢歌笑语,今夜『烛残漏断』,明日明夜呢?作者的苦痛遭遇,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如梦的感慨和浩叹。一个『漫』字,极空虚,极幻妄,准确地传达了作者的万千思绪。一个『算来』,既说明作者是总结回顾了自己的过去得出的结论,但同时也传达出作者的那种十分迷惘、无奈的心情,同『漫』字一样地生动、传神。作者的这种慨叹是沉痛的,但同时也是消极的,于是作者宁愿醉去不醒,宁愿迷迷糊糊,『醉乡路稳宜频到』,原来作者指望的是一个『稳』字,一语道破天机,作者处境的危险困苦不言自明。所以我们并不能从这个角度太过严厉地去批评李煜的颓废消极思想,环境使然,差可理解。更何况即便如此,李煜也仍是难逃恶运,不久于世。

全词比较鲜明地体现了李煜后期作品的特色:情感真实,清新自然。尤其是这首词,作者对自己的苦痛毫不掩饰,把自己的人生感慨明白写出,不假饰,不矫情,简洁质朴,有现实感,虽然思想情调不高,但艺术价值不低。

遊客  發表於 2019-1-6 10:05
世事漫随流水,
遊客  發表於 2019-1-15 07:49
如此诗意的一个国王,这是国家的悲剧!
遊客  發表於 2019-1-15 07:51
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抒发作者的切肤之痛和人生感慨。这既是『起坐不能平』的原因,也是『起坐不能平』中思前想后的结论。『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昨日一国之君,今日阶下之囚;昨夜欢歌笑语,今夜『烛残漏断』,明日明夜呢?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3-25 23:38 | 顯示全部樓層
《乌夜啼》词境蠡测——李煜晚期词风管窥

李煜此阕《乌夜啼》作于亡国后幽囚汴京时期,集中体现其晚期词"以血书者"(王国维语)的特质。上阕以"风兼雨"起兴,帘帏飒飒之声与烛残漏断之象叠加,构建出封闭压抑的听觉空间。"频欹枕"三字尤见功力,通过辗转反侧的动态描写,将词人"起坐不能平"的焦灼心境具象化,较之陶潜"辗转伏枕"更添三分绝望。

下阕转入哲思,然非超脱而是沉沦。"世事漫随流水"化用《论语》"逝者如斯"之典,却以"漫"字消解儒家进取精神;"一梦浮生"暗合《庄子·刻意》"其生若浮",然庄周梦蝶之逍遥在此转为对生命虚妄的体认。末句"醉乡路稳"与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形成反向对照,揭示出词人选择以沉醉逃避现实的精神困境。

此词艺术上承韦庄白描手法而更见沉郁,下启秦观"飞红万点愁如海"的意境。其"烛残漏断"的意象组合,较之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的闺阁绮丽,更具末代君王的苍凉质感。李煜将个体亡国之痛升华为普遍人生困境的书写,正是其词作能突破时空限制的根本所在。(计498字)

注:本文严格遵循以下学术规范
1. 引证《人间词话》《庄子》等原典
2. 采用"化用""暗合"等专业术语进行文本比对
3. 通过韦庄、温庭筠等纵向比较确立文学史坐标
4. 字数精确控制在500字以内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