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29|回复: 1

[中药大全] 决明子的功效与作用

[复制链接]
中草药手册 发表于 2019-1-7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决明子

决明子

决明子

决明子,中药名。是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以其有明目之功而名之。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长江以南地区都有种植,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浙江、广东等地。具有润肠通便,降脂明目之功效,治疗便秘及高血脂,高血压。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有缓泻作用,降血压降血脂。

中药材决明子

中药材决明子

决明子图片

决明子的效用

决明子的效用

决明子图片

决明子的作用

决明子的作用

决明子图片

决明子简介

药材名:决明子

拼音:Jué Mínɡ Zǐ

别名:马蹄决明、钝叶决明、假绿豆、草决明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 或小决明Cassia tor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性状:决明:略呈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长3~7mm,宽2~4mm。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一端较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条斜向对称而色较浅的线形凹纹。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子叶2,黄色,呈“S”形折曲并重叠。气微,味微苦。

小决明:呈短圆柱形,较小,长3~5mm,宽2~3mm。表面棱线两侧各有1片宽广的浅黄棕色带。

化学成分:新鲜种子含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葡萄糖甙、大黄素蒽酮、大黄素甲醚、决明素、橙黄决明素,以及新月孢子菌玫瑰色素、决明松、决明内酯。尚含维生素A。

性味:味甘、苦,性寒,微咸。

归经:归肝、大肠经。

贮藏:置干燥处。

禁忌: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决明子的功效

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决明子的作用

①降血压作用

决明子的水浸液、酵-水浸液,醇浸液对麻醉犬、猫、兔等皆有降压作用。但浸剂对麻醉兔降压作用不明显,而用决明子酊5毫升,降压较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用同量稀醇静注,亦可降压(可立即恢复)。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对血管有收缩作用(下肢灌注法)。在慢性实验中,煎剂每日2克(生药)/公斤,无降压作用。

②抗菌作用

种子的醇提取物对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及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而水提取物则无效,水浸剂(1:4)在试管中对某些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含大黄酚,但量不多,可能与其轻度的抗菌,泻下作用有关。

决明子的用法

内服:9~15g。--《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中药大辞典》

外用:研末调敷。--《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9-15g。--《中华本草》

决明子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失明,目中无他病,无所见,如绢中视

马蹄决明二升,捣筛,以粥坎服方寸匕。忌鱼、蒜、猪肉、辛菜。(《僧深集方》决明散)

②治目赤肿痛

决明子炒研,茶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易之。亦治头风热痛。(《摘元方》)

③治雀目

决明子二两,地肤子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后,以清粥饮调下一钱。(《圣惠方》)

④治眼补肝,除暗明目

决明子一升,蔓荆子一升(用好酒五升,煮酒尽,曝干)。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二钱,食后及临卧服。(《圣惠方》决明子散)

⑤治急性结膜炎

决明子、菊花各三钱,蔓荆子、木贼各二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⑥治高血压

决明子五钱,炒黄,水煎代茶饮。(《江西草药》)

愚山老鬼 发表于 2025-4-12 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决明子之药性功用及临证应用》

决明子者,豆科植物决明之成熟种子也。其性味甘苦微咸而寒,归肝与大肠二经,诚为眼科要药,亦通利之佳品。今就其药性功效详述于下:

一、本草基原与性状鉴别
决明子分大决明、小决明两种。大者呈棱方柱形,长3-7毫米,表面绿棕有光泽,具"一线三棱"之特征;小者短圆柱形,棱线旁有浅黄棕色带。二者均质坚气微,味苦而回甘,以颗粒饱满、色绿棕者为佳。主产江淮以南诸省,秋采果实,去杂晒干乃成。

二、性效机理与临床应用
1. 清肝明目之功
其性寒入肝,善泻肝经郁火。所含决明素、维生素A等成分,能清肝热而明目,凡风热目赤、青盲雀目之证,配伍菊花、青葙子用之辄效。现代研究证实其醇提物可舒张眼底血管,改善微循环。

2. 通腑降浊之效
含大黄酚、大黄素等蒽醌类物质,能刺激大肠蠕动而通便,尤宜于肝阳上亢兼便秘者。然其泻下之力缓于大黄,每日用至10克方见显效,故老年虚秘亦可酌用。

3. 降压调脂之用
药理研究表明,其酊剂降压作用显著,醇提物可抑制胆固醇合成。临证治高血压,常与钩藤、夏枯草同用;调血脂则配伍山楂、泽泻。惟其性寒,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三、使用注意
1. 煎服法:常规用量9-15克,打碎入煎为宜。外用可研末调敷。
2. 禁忌证:脾虚便溏者忌用,孕妇慎服。长期服用需佐健脾之品。
3. 贮藏要诀:须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若见泛油变色即不可用。

四、现代研究进展
除传统功效外,新近发现其多糖成分具免疫调节作用,黄酮类物质可抗氧化。然其抗菌作用较弱,临床抗感染仍需配伍黄芩、黄连等药。

按:决明子乃"寓清于补"之品,虽具通泄之性而不伤正气。然今人每见其降压之功而滥用,殊不知中药贵在辨证。昔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言:"用药如用兵,贵在配伍得宜。"学者当深味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