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39|回覆: 1

[醫藥臨床] 中醫治療乙肝四步法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9-1-10 10: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楊宏志教授為全國第六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全國師承博士生指導老師,中山大學博士後導師),廣東省名中醫,入選嶺南名醫榜,中山大學教授,主任醫師,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及嶺南醫院中醫科主任,學科帶頭人,廣東省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特聘專家。楊宏志教授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已35年余。20多年來,致力於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的臨床診療與研究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筆者有幸跟師侍診,納其所授,獲益良多。

有幸能參加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特聘專家實地跟診活動,楊宏志教授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主任,廣東省名老中醫,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中醫肝病學科帶頭人,從事中醫臨床三十五年余。對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治療策略。認為濕熱毒邪貫穿疾病始終,早期以實證為主,正邪交爭,氣血瘀滯,經絡阻滯,久而氣血虧虛,在祛邪同時一定不可傷正,健脾補腎,疏肝活血,疏理少陽氣機。楊宏志獨創的中醫四步法能有效幫助慢乙肝患者清除病毒,增強免疫狀態,並結合自然療法,利用飲食、心情、陽光、空氣等非藥物治療,幫助患者激活自身的自愈力。楊宏志認為在中醫傳承方面,品讀經典、博採眾方、臨床實踐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重點是需要多學多思多用。

氣滯-血瘀-積聚是慢性肝炎發展的三部曲

楊宏志認為濕熱毒邪是乙肝發展的始動因素,脾虛氣血不足是慢性肝炎發生發展的內在基礎,肝絡瘀阻是病變發展的重要病理環節,肝腎虧虛是病變發展的必然結果。運用中醫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扶正祛邪,調整陰陽,疏通升降氣血,清熱解毒利濕,疏肝活血,健脾溫胃補腎助陽,調節過低或過高的免疫功能,逆轉肝纖維化,達到全面抗乙型肝病毒及其變異性的目的。西醫對此病認識有『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中醫對此病的認識也有『氣滯-血瘀-積聚』三部曲,在中醫的病機理論上叫作『久病入絡』,在清熱除濕,疏肝理氣的同時,必須配伍活血藥,目的在於防止病入血分,阻止瘀血內結,避免積病形成。吾師根據患者自身免疫狀態制定了免疫清除期四步法徹底清除病毒策略,在臨床上得到了有效的反饋。

在中醫臨床診療思維方面,楊宏志善於運用六經辨證,綜合患者的病症,準確判斷患者病在哪經,發生發展過程,熟練地運用經方進行治療。除中醫藥治療外,楊宏志會利用自然醫學中量子醫學,對患者進行一個快速全面的身體檢查,有助於對症狀不明顯或複雜病症的患者進行綜合診斷。且自然療法臨床運用的有效性也是確切的,自然療法是一種非藥物治療,採用飲食、休息、睡眠、針灸、氣功、推拿、按摩、音樂、運動、體育、陽光、心理等方法,也就是藉助有意健康的生活方式、方法及環境(包括人體的內環境),刺激機體產生、分泌或釋放出人體內的自身生物活性物質,激發機體的自愈力和抗病力以恢復健康。

慢性乙型肝炎病機為氣血瘀滯,經絡不通

我國是乙肝大國,在廣東等嶺南地區乙肝發病率相對比較高,楊宏志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臨床療效顯著。他認為慢乙肝是濕熱餘毒留於肝臟,氣血瘀滯,經絡阻滯,久而氣血虧虛;治療從少陽樞機入手,梳理氣血經絡,補益氣血,促進機體自愈力,激活免疫耐受,促進病毒轉陰。

在疾病診斷方面,楊宏志注重四診合參,關注病人面色、指甲紋路、月牙、肝掌、蜘蛛痣等等。臨床上楊宏志認為指甲可反映病人微循環是否充盈,若指甲紋路明顯、月牙較少,多是因為肝血不足,不能充盈四肢,而當代很多人因長期熬夜,或輕或重地會有陰血耗傷的表現,肝血不足,不能榮養,出現眼睛乾澀模糊、頭暈、眠差、大便乾等臨床表現。子時入睡有助於肝臟回血,好的睡眠質量可以使機體更好更快地從一天的疲勞工作中恢復過來。陽和陰是互根互用的,肝陰耗傷太過,無力抗邪,也會加重肝臟的負擔。當病人出現肝掌、蜘蛛痣等表現時,病機已從濕熱瘀滯的氣分轉入營血,結合患者的肝功能和肝硬度等指標,提示患者逐漸由肝着轉化為肝積,需要加入活血通絡、軟堅散結的桃仁、紅花、蜈蚣、雞內金、昆布等中藥。臨床上當遇到一些乙肝患者無明顯不適症狀時,楊宏志多會結合化學檢驗等綜合診斷,總結出轉氨酶持續不降與血瘀有關,白蛋白降低與氣虛有關,球蛋白升高與血虛、血瘀、血熱有關,膽紅素持續不降與瘀熱互結入絡有關,凝血時間延長與氣血虧虛、血熱血瘀有關,而穀草轉氨酶/谷丙轉氨酶(AST/ALT)水平的變化與肝纖維化有密切關係。並進行了相關臨床研究。楊宏志發現慢性乙肝患者存在着免疫調節紊亂,實證是病毒大量複製和表達,同時CD+8T淋巴細胞不斷產生,持續攻擊感染病毒的肝細胞的過程,這個階段是正邪劇烈鬥爭的階段;虛證是病毒減少,CD+8T淋巴細胞消耗或產生較少,CD+4/CD+8升高,免疫紊亂,難以持續攻擊感染病毒的肝細胞的過程,此階段是正虛邪戀的階段。中醫望聞問切、西醫輔助檢查再加上自然醫學的診斷方法,更有效全面地對患者病情進行分析與診斷。

楊宏志根據免疫狀態將其分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殘餘整合期,並制定免疫清除期四步法徹底清除病毒策略。在免疫耐受期,患者HBeAg陽性,病毒雖高度複製,但肝功能正常,肝纖維化指標無異常變化,B超顯示無脾腫大的情況下,臨床上治療較難獲得免疫應答,可暫不作治療處理。在免疫清除期,楊宏志創立以免疫狀態(根據患者的ALT水平)分期分度辨證施治:

第一步:清除HBeAg。依據ALT水平反映的機體免疫狀態,將病情分成三度(包括免疫介入輕度、免疫介入中度、免疫介入重度),分別採取扶正祛邪法(健脾補腎、清熱解毒、利膽祛濕、疏肝活血)、祛邪法(清熱解毒、利膽祛濕為主),目的是為了啟動免疫應答反應,以利於清除HBeAg;同時指出ALT的水平高(大於正常3倍)可作為有效治療的預測因子。

第二步:清除HBV-DNA陽性。以驅邪清熱解毒法為主,同時須注意顧護脾腎陽氣、涼血活血、抗肝纖維化。

第三步:繼續清除HBV-DNA陽性及病毒變異株(包括HBV-DNA前C區變異株、HBV-YMDD變異株)。有時第二、三步無嚴格的界限區別,因此治法策略也基本相同。但須注意在清熱解毒的同時,健脾溫脾、分清寒熱,做到清而不傷正。

第四步:培本固元、鞏固療效。即健脾補腎、調節陰陽氣血為主,恢復細胞免疫功能,以防止病毒再度複製。楊宏志還根據『邪多由表而入及裏』,認為整個病毒清除過程中,治療可配合祛風解毒法。加用祛風藥,可使邪毒由表而解,這是對清除病毒治法的一個重要補充。

靈活運用經方

楊宏志除了在慢性乙型肝病肝硬化等肝病方面有自己獨到見解和經驗外,在其他內外婦兒科的疾病治療方面也有較好的經驗。臨床上看到一個病,思考如何整合患者的所有症狀和體徵來進行辨證論治,這一過程就是將理論知識聯繫並運用到實際的過程。楊宏志比較推崇經方的使用。如何靈活運用經方,就需要我們掌握好中醫的辨證思維。楊宏志認為六經辨證相較於臟腑辨證、八綱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是一種複雜性辨證論治。所謂複雜性辨證論治,就是善用複雜性辨證論治思維,如變法思維、恆動思維、相對性思維、整體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司內思維等,分析臨床的疑難問題,處理臨床的複雜性疾病。如在麻黃湯、葛根湯、大小青龍湯諸方證中,集中討論了麻黃髮汗解表的常規用法和功效,但【傷寒論】357條麻黃升麻湯,闡述了麻黃的發越胸中郁陽和開提肺中氣機的另外一種變法。所謂恆動思維,六經之間的傳變就是恆動思維的充分體現。六經辨證是從病症的發生發展中動態去看問題,故更能為臨床所應用。

培養優秀的中醫人才對於傳承及弘揚中醫藥文化是必不可少的。楊宏志對培養中醫人才、傳承中醫有如下幾點建議:

品讀經典 夯實中醫經典和傳統文化的功底:品讀中醫經典書籍【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溫病條辨】等,是與古代醫家直接交流的機會。中醫基礎知識的夯實,是以後靈活運用的前提,要把中醫基礎打好,必須從這些經典中細細品味出古代臨床醫家是如何辨證施治、遣方用藥。生長出中醫的土壤是中華傳統文化,精深的文化修養有助於我們理解中醫、認識中醫。

勤求古訓 博採眾方:楊宏志認為,學中醫切忌不可迷信,不迷信權威、不迷信教材、不迷信老師,要帶有懷疑和創新的精神去學習。大學的宗旨和精神是:科學、民主、創新。學術上的民主就是在學術研究的層面,沒有權威和非權威的區分,敢於質疑、勇於創新、思維活躍。在多學、多思的基礎上,還應該多看、多聽、多用。勤求古訓,博採眾方,讀多家之言,從不同角度去看中醫,如果僅聽一家之言,很容易陷入井底之蛙的局面。

臨床實踐 總結經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僅要將經典爛熟於心,也要將其靈活運用於臨床。侍診抄方,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思考老師的辨證思路,思考自己將如何辨證施治、遣方用藥,在不斷的歷練中前進,學會向老師提問。跟名師學習必不可少的是整理、總結和思考。『名老中醫』是將中醫藥學基本理論、前人經驗與當今實踐相結合,解決臨床疑難問題的典範,代表着當前中醫學術和臨床發展的最高水平,是當代中醫藥學術發展的傑出代表,他們的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是中醫藥學術特點、理論特質的集中體現。學會如何向名老中醫學習,也是必不可少的技能,理論指導、方藥經驗、特殊治法等都是應該重點學習總結的。多學,還應該多用,抓住一切能臨床實踐的機會,從理性的學習走向感性的認識,這是一個轉化的過程,將別人的經驗基礎變成自己的東西,慢慢形成自己的臨床思維。(夏君彥 北京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遊客  發表於 2019-1-11 07:28
認為濕熱毒邪貫穿疾病始終,早期以實證為主,正邪交爭,氣血瘀滯,經絡阻滯,久而氣血虧虛,在祛邪同時一定不可傷正,健脾補腎,疏肝活血,疏理少陽氣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