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30|回覆: 2

[醫藥臨床] 肝氣虛與肝陽虛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1-12 19: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劉某,女,42歲。2004年訴:肋痛肋脹3月余,口苦心煩、夜寐多夢、易驚、疲乏無力等。筆者認為患者病部位在肝,疑有肝氣虛弱之象。但中醫有肝無補氣之說,症雖有虛,仍當以舒肝養血為治。故以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遙散為基礎方,加減出入調治。患者服用後,諸症未減,更增有心悸、多汗、失眠等。細診其脈,兩關脈弦細,兩寸脈不足。認為屬肝氣不足之象。當以補氣之藥治之。立方:黨參、炒棗仁、生口芪、生地、白芍、茯苓、柴胡、山萸肉、枸杞子、甘草。患者服藥4劑而愈。

中醫治病重在辨證,中醫的理、法、方、藥,是貫穿一線的。中醫雖有肝無氣虛、陽虛理論,認為肝之病變均屬實症,而虛症只有肝陰虛、肝血虛。並且對治療肝陰虛,也多從『已癸同源』着手。故臨床中對於肝病,多用攻伐迭進苦寒,往往致肝氣肝陽虛弱。在婦科病,常見月經不調,肋痛,痛經、眩暈發生。對於此類病人,要以益氣溫陽。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完善中醫髒象理論。對於肝之實證,治療之時,也要考慮到肝氣虛、肝陽虛之病機,藥達病所。(王金亮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明月圓缺 發表於 2025-4-8 1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肝氣虛與肝陽虛辨治發微——兼論"肝無補法"之局限

觀王金亮醫師此案,實為肝氣虛證辨治之典範。患者初現脅痛脅脹、口苦心煩諸症,醫者囿於"肝無補氣"之說,徑投疏肝解郁之劑,反致心悸多汗等變證。後細察關脈弦細、寸脈不足,斷為肝氣虛弱,改投益氣養肝方藥,四劑而愈。此案揭示了肝氣虛證客觀存在,亦暴露出傳統肝病理論之局限。

考"肝無補法"之說,肇端於【內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論,經張子和"肝無補法,補腎即所以補肝"而強化。然細究之,此說乃針對肝之特性而立,非謂肝無虛證。【靈樞·本神】明言"肝氣虛則恐",王冰注【素問】亦云"肝虛則目䀮䀮無所見",足見古籍早有肝虛之論。肝主疏泄,其用屬陽;肝藏血,其體屬陰。故肝虛當分氣、陽、血、陰四端,豈可獨執陰虛血虛而遺氣虛陽虛耶?

肝氣虛證常見脅肋隱痛、精神萎靡、膽怯易驚、脈弱無力等症,與肝鬱實證之脹痛拒按、煩躁易怒、脈弦有力迥異。肝陽虛則更見畏寒肢冷、筋脈攣急、女子經遲色淡等寒象。本案患者初診即現疲乏無力、脈象不足等虛象,醫者惑於成說,未敢直補,反致虛者更虛。後以黨參、黃芪補肝氣,棗仁、山萸肉斂肝魂,佐柴胡升發少陽春生之氣,終獲良效。此正合張錫純"凡遇肝氣虛弱不能條達者,重用黃芪為主"之經驗。

婦科經帶胎產諸疾,尤多見肝氣虛證。女子以肝為先天,經孕產乳皆耗氣血。若過用香燥疏泄,必致肝氣愈虛。余臨證見月經愆期、經行眩暈、產後抑鬱等症,凡屬肝氣虛者,恆以黃芪建中湯、保元湯加減,佐以枸杞、山萸肉等酸甘化陰之品,每收奇效。即如肝鬱之證,亦當辨虛實,虛郁者當補中寓疏,可參明代薛己補中益氣湯加梔子、丹皮法。

今人治肝病,多執"肝炎皆屬濕熱"之見,堆砌苦寒;遇情志病則浪投疏泄,致肝氣日削。觀葉天士醫案,治肝虛每用人參、茯苓、小麥甘緩補益;張景岳更創補肝散專治肝氣虛寒。古人經驗斑斑可考,吾輩當破除成見,以脈證為憑。肝氣虛者補其氣,肝陽虛者溫其陽,方為圓機活法。然補肝之法貴在溫潤,切忌剛燥;升發少陽之氣,當佐斂降,方無拔根之虞。
shenshen 發表於 2025-4-16 13: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肝氣虛與肝陽虛之辨治要義

觀王金亮醫師所述劉某醫案,誠為肝氣虛證辨治之典範。案中初以疏肝為法未效,後轉投補氣而愈,實啟人深思。余以為此案揭示了肝系病證辨治中三個關鍵要義:

一者,當破"肝無虛證"之窠臼。【內經】言"肝者,將軍之官",後世多執"肝常有餘"之說,遂使肝氣虛、肝陽虛之辨治隱而不彰。然【金匱要略】早有"肝着"用旋覆花湯溫通之法,【醫學衷中參西錄】更明言"肝氣虛弱者,當以補氣為主"。本案患者脅痛伴疲乏脈弱,恰是肝氣不足之明證,若拘泥陳說,必致誤治。

二者,肝氣虛與肝陽虛當明辨。肝氣虛者多見脅肋隱痛、神疲乏力、脈弱;肝陽虛則常見畏寒肢冷、筋脈攣急、舌淡胖。本案以四君子湯加減,取參芪補肝氣,佐柴胡升發,配伍棗仁、山萸肉收斂固本,深得"補肝體,助肝用"之旨。若陽虛明顯,可酌加肉桂、巴戟天等溫養之品。

三者,婦科肝病尤需重視溫補。女子以肝為先天,經帶胎產皆耗氣血。臨床常見月經愆期、痛經、不孕等症,雖現郁象,實本在虛。朱丹溪治婦人病重視解郁,傅青主更創完帶湯等方,皆寓補於疏。今人治婦科病,當宗"郁者達之,虛者補之"原則,勿過用香燥克伐。

至於用藥之道,補肝氣當選甘溫之品,如黃芪、黨參佐升麻、柴胡;養肝陽宜用溫柔之劑,如肉蓯蓉、淫羊藿配當歸、枸杞。尤需注意"補而不滯",適當佐以陳皮、佛手等理氣之品。若兼血虛,則合四物;挾鬱火,可少佐梔子、丹皮。

此案啟示:臨證當遵"有是證,用是藥"之訓,既不囿於舊說,亦不妄立新論。肝系病證虛實夾雜者眾,唯有深察脈證,明辨病機,方能藥證相符,效如桴鼓。願與諸同仁共勉,於臨床中不斷驗證完善肝系理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