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论语〗11.15 先进篇 原文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白话译文 子贡向孔子问到:『师和商两人谁更贤能?』孔子说:『师啊总是过度了,商呢总是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师更胜一筹吗?』孔子说:『过度了如同不足。』
注释 师:颛孙师,字子张。 商:卜商,字子夏。 师也过,商也不及:过,做得过度了;不及,做得不足。唐文治:『过者,过乎中;不及者,不及乎中。』钱穆:『譬之于射,过与不及,皆未至于鹄的。子张才高意广,所失常在于过之;子夏笃信谨守,所失常在于不及。此皆材质有偏,而学问之功有所未至。』 愈:胜。钱穆:『子贡疑过者胜于不及,故疑师应贤乎商。』 过犹不及:做得过度了与做得不足都没有做到恰到好处,都不合于中道,所以过度了犹如不足。
先贤注疏 〖石鼓论语答问〗曰:学不至于变气质,纵有学问,随其气质自为成就,终堕于一偏。 朱子曰:子张才高意广,而好为苟难,故常过中;子夏笃信谨守,而规模狭隘,故常不及。 张栻曰:子张高明,故常开扩;子夏敦笃,故常收敛。开扩则未免于有过,收敛则未免于有不及,然二子之过不及甚微。特未得其中而已。 郑汝谐曰:子夏之论交曰:『可者与之,不可者拒之。』子张曰:『于人何所不容。』子夏之失在于浅狭,子张之失在于意广,或过或不及皆非中也。非中则其失均也。 尹氏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夫过与不及,均也。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故圣人之教,抑其过,引其不及,归于中道而已。 〖礼记·仲尼燕居〗曰:子曰:『师尔过,而商也不及。』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将何以为此中者也?』子曰:『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 〖论语正义〗曰:过与不及,皆有所失。故惟以礼制之中也。 刘宗周曰:师之过,商之不及,各囿于气质之偏,而学问亦如之。师近狂,商近狷也。过者,务外好高,或希心神化而遗下学之功,或起见新奇而忽寻常之理是也;不及者,绳趋尺步,有歉焉不胜之意,而无弘毅之养者也。则其未至于道均矣,故曰『过犹不及』。 江熙曰:圣人动为物轨,人之胜否未易轻言。两既俱未得中,是不明其优劣以贻于来者也。 天台陈氏曰:观〖檀弓〗子夏子张除丧之事,与后篇论交事,便见二子过不及处。 唐文治曰:子张、子夏奉教于圣门,盖已近于中道,而犹有过、不及者,盖气质之偏也。夫子指而示之,欲二子尽力学问,更加精进,以求所谓中也。 【附录】 〖论语学案〗曰:问:『子张之过近子路,兼人否?』曰:『子路气魄实,子张稍浮。』『然则与曾点何如?』曰:『点神清,子张稍浊。子张问仁,夫子告之曰能行五者于天下;问政,则告之以无倦与忠,尊美屏恶。皆天德王道之大者,想子张气局固不凡,但骋其高远之见,反能病道。至于论士见危授命执德不弘尊贤容众处,其所见实有过人者,非复向者堂堂风味。后世朱子之学似子夏,而弘毅过之;陆子之学似子张,而直截过之。看来朱子较胜陆子。朱子学问笃实,晚年更彻的是下学上达之矩,庶几中矣;陆子见地尽高,只无下稍,其言曰:「予于践履未能纯一。」便是虚见此其供状也。』 钱穆曰:本章不当以〖中庸〗『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为释。子张既非贤于子夏,子贡亦非视子夏为不肖,且亦不能谓贤犹不肖。〖论语〗〖中庸〗多有不当合说者,据此章可见。
【本章参考书目】 〖礼记〗〖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集注〗〖论语学案〗〖论语新解〗〖论语正义〗〖论语集释〗〖论语意原〗〖论语大义〗〖论语集说〗〖癸巳论语解〗〖石鼓论语答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