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04月15日 17:41 楚天都市網
楚天都市網消息 (楚天都市報) 五嶽散人
13日中午,廣州大學城華南理工大學學術交流中心門口,將近20名專家、教授參加了一個『學術交流會』後,參與或目睹了560多本全新書籍的焚毀。組織者稱,被焚毀書籍是偽書或誤導書,這些書是污染人心靈的垃圾,燒毀這些書是希望讀者能拒絕這些心靈垃圾(4月14日【南方都市報】)。
西哲有云: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話秦始皇他老人家是不會同意的,包括後世的多少代帝王都不會同意,在他們看來,書籍更像是一種燒來取暖的材料。而綿延不絕的焚書運動這次又出現一個小波瀾,幾分鐘之內,那些書就灰飛煙滅、為全球變暖的趨勢作了最後的貢獻。
按活動策劃者之說法,『偽書』和『誤導書』的泛濫,對讀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心靈造成了極大毒害。『這些書會污染心靈,危害比毒品、地溝油更大。』公開燒書就是為了警醒社會,讓更多人行動起來,向『心靈垃圾』宣戰。
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並非什麼奇事,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思想才是無比正確的,其他人的所思所想無非垃圾,而且如何認定垃圾也是他自己的專利。這種行為放在古代的話,一旦該人有權,刪書、焚書自然就不可避免,而在現代社會當中,估計就只能做這種自費買書弄來燒的鬧劇了,大可不去搭理他。
這事兒讓人唏噓不已的倒不是出了這麼一個帶領燒書的,而是跟在這個人之後的那20位專家、教授。讀書人燒書算是古代的正常流程、現代的社會新聞與行為藝術,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在古代燒書這件事從來都是由讀書人提供書目的,非讀書人不能燒書也。元代雖然對待知識分子不算好,但也沒有什麼文字獄出現,主要就是當權者的心思都去提防菜刀了,讀書人不受重視也就沒人想着去告密、燒書、坑同類。其他朝代則就沒這麼幸運了。
而到了現代社會,這自然成為了行為藝術的一種。因為在現代社會對於書籍之類的東西大致有個共識,按照我們這裡的話叫做『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西方人說『參差多態乃為幸福本源』,大家都明白,這個世界上可能真的沒有所謂絕對真理,最好的情況莫過於大家都能有一席生存之地。有些東西哪怕明顯是垃圾,但你可以批判其社會價值,不能說從此就讓這種聲音消失,也即是可以精神痛打、不能肉體消滅。
要說這20位專家、教授接續了古人的遺風,應該不算是誇獎錯了他們的行為。這種所謂的『宣戰』,其對象真的只是他們心目中的偽書、誤導書麼?我看這更像是對思想本身的宣戰,對象是人類經過這些年發展才建立起來的對於思想的寬容。思想這件事很奇怪,雖然其中有着無數糟粕,但即使打算消滅所謂的『糟粕』之時,傷害的卻是整個思想的氛圍。更何況並無個體有權力宣布何者為糟粕。
這事兒的重點在於,原本應該明白這個道理、並且捍衛這種思想的專家、教授,竟然如同某些古代的讀書人一樣充當了焚書的急先鋒,這種返祖現象出現在這個群體當中,讓人對我們這裡文明的進程多少感到一些憂慮。就目前看來,即使在學術界當中,那種遺毒未清的狀態還是會經常性發作的。
所以,每當看到這種類似返祖現象的癲狂,總讓人不寒而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