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558|回覆: 21

鬼谷子  [電子書下載]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09-10-19 01: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鬼谷子.7z (9 KB, 下載次數: 1400)

 序言


鬼谷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常入雲夢山採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
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

鬼谷子爲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爲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
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爲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
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逕庭。因此,歷來學者對【鬼谷子】一書推崇者
甚少,而譏詆者極多。其實外交戰術之得益與否,關係國家之安危興
衰;而生意談判與競爭之策略是否得當,則關係到經濟上之成敗得失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談技巧也關係到一人之處世爲人之得體與否
。當年蘇秦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配六國相印,統領六國共
同抗秦,顯赫一時。而張儀又憑其謀略與遊說技巧,將六國合縱土蹦
瓦解,爲秦國立下不朽功勞。所謂「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
於眾人之所不能。」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此爲【鬼谷子】
之精髓所在。【孫子兵法】側重於總體戰略,而【鬼谷子】則專於具
體技巧,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傳。【鬼谷子】的
版本,常見者有道藏本及嘉慶十年江都秦氏刊本。此電子文本爲道藏
本,取自蕭登福先生之【鬼谷子研究】〔文譯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國標碼錶中無對應的少數漢字,均以『□』符號代之。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7 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捭闔
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爲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是故,聖人一守

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

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爲以牧之。

審定有無,與其實虛,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貴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志。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爲之度數,聖人因而爲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爲之慮。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納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以捭闔,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

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爲陽,曰始。

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爲陰,曰終。

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爲小無內,爲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御其事。

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隱而入;陽還終陰,陰極反陽。

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爲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7 23:35 | 顯示全部樓層
反應
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反以觀往,覆以驗來;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此。動靜虛實之理不合於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聖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其猶張罝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同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網也。常持其網而驅之。

其不言無比,乃爲之變。以象動之,以報其心、見其情,隨而牧之。

己反往,彼覆來,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襲之、反之、覆之,萬事不失其辭。聖人所誘愚智,事皆不疑。

故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變象比必有反辭以還聽之。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聽真偽,知同異,得其情詐也。動作言默,與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見其式;皆以先定爲之法則。以反求覆,觀其所託,故用此者。

己欲平靜以聽其辭,察其事、論萬物、別雌雄。雖非其事,見微知類。若探人而居其內,量其能,射其意也。符應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其見形也,若光之與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鍼;如舌之取蟠骨。其與人也微,其見人也疾;如陰與陽,如陽與陰,如圓與方,如方與圓。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進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己審先定以牧人,策而無形容,莫見其門,是謂天神。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7 23:35 | 顯示全部樓層
內揵
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而不御,遙聞聲而相思。

事皆有內揵,素結本始。或結以道德,或結以黨友,或結以財貨,或結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則入,欲出則出;欲親則親,欲疏則疏;欲就則就,欲去則去;欲求則求,欲思則思。若蚨母之從其子也;出無間,入無朕。獨往獨來,莫之能止。

內者,進說辭也;揵者,揵所謀也。欲說者務隱度,計事者務循順。陰慮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來應時,以合其謀。詳思來揵,往應時當也。夫內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時宜,從便所爲,以求其變。以變求內者,若管取揵。言往者,先順辭也;說來者,以變言也。善變者:審知地勢,乃通於天,以化四時,使鬼神,合於陰陽,而牧人民。

見其謀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結者,陽親而陰疏。事有不合者,聖人不爲謀。

故遠而親者,有陰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來也。日進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遙聞聲而相思者,合於謀、待決事也。

故曰:不見其類而爲之者,見逆。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得其情乃制其術,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開。故聖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萬物。

由夫道德、仁義、禮樂、忠信、計謀,先取,混說損益,議論去就。欲合者用內,欲去者用外。外內者,必明道數。揣策來事,見疑決之。策無失計,立功建德,治名入產業,曰揵而內合。上暗不治,下亂不寤,揵而反之。內自得而外不留,說而飛之,若命自來,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與之。環轉因化,莫知所爲,退爲大儀。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7 23:36 | 顯示全部樓層
抵巇
物有自然,事有合離。有近而不可見,有遠而可知。近而不可見,不察其辭也;遠而可知者,反往以驗來也。

巇者,罅也。罅者,𡼏也。𡼏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謂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也,聖人知之,獨保其身;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經起秋毫之末,揮之於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櫱之謀,皆由抵巇。抵巇之隙爲道術用。

天下紛錯,上無明主,公侯無道德,則小人讒賊、賢人不用、聖人竄匿,貪利詐偽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離散,乖亂反目,是謂萌牙巇罅。聖人見萌牙巇罅,則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則抵而塞之;不可治,則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諸侯相抵,不可勝數,當此之時,能抵爲右。

自天地之合離終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闔,能用此道,聖人也。聖人者,天地之使也。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爲之謀。此道,可以上合,可以檢下。能因能循,爲天地守神。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7 23:36 | 顯示全部樓層
飛箝
凡度權量能,所以征遠求近。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數,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後乃權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鉤箝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後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後毀之;或以重累爲毀;或以毀爲重累。其用或稱財貨、琦瑋、珠玉、璧帛、采邑以事之。或量能立勢以鉤之,或伺候見𡼏而箝之,其事用抵巇。

將欲用之於天下,必度權量能,見天時之盛衰,制地形之廣狹、阻險之難易,人民貨財之多少,諸侯之交孰親孰疏、孰愛孰憎,心意之慮懷。審其意,知其所好惡,乃就說其所重,以飛箝之辭,鉤其所好,乃以箝求之。

用之於人,則量智能、權材力、料氣勢,爲之樞機,飛以迎之、隨之,以箝和之,以意宣之,此飛箝之綴也。用之於人,則空往而實來,綴而不失,以究其辭。可箝而縱,可箝而橫;可引而東,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雖覆能復,不失其度。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7 23:36 | 顯示全部樓層
忤合
凡趨合背反,計有適合。化轉環屬,各有形勢,反覆相求,因事爲制。是以聖人居天地之間,立身、御世、施教、揚聲、明名也;必因事物之會,觀天時之宜,因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與之轉化。

世無常貴,事無常師。聖人無常與,無不與;無所聽,無不聽。成於事而合於計謀,與之爲主。合於彼而離於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反於是,忤於彼;忤於此,反於彼。其術也,用之於天下,必量天下而與之;用之於國,必量國而與之;用之於家,必量家而與之;用之於身,必量身材能氣勢而與之;大小進退,其用一也。必先謀慮計定,而後行之以飛箝之術。

古之善背向者,乃協四海,包諸侯忤合之地而化轉之,然後以之求合。故伊尹五就湯,五就桀,而不能有所明,然後合於湯。呂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後合於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歸之不疑也。

非至聖達奧,不能御世;非勞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材質不惠,不能用兵;忠實無真,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智睿,量長短遠近孰不如。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縱,乃可以橫。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7 23:36 | 顯示全部樓層
揣篇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權,而揣諸侯之情。量權不審,不知強弱輕重之稱;揣情不審,不知隱匿變化之動靜。

何謂量權?曰:度於大小,謀於眾寡;稱貨財有無之數,料人民多少、饒乏、有餘不足幾何?辨地形之險易,孰利孰害?謀慮孰長孰短?揆君臣之親疏,孰賢孰不肖?與賓客之智慧,孰少孰多?觀天時之禍福,孰吉孰凶?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變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側孰辯?能知如此者,是謂量權。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隱其情。必以其甚懼之時,往而極其惡也;其有惡也,不能隱其情。不能隱情慾,必失其變。感動而不知其變者,乃且錯其人勿與語,而更問其所親,知其所安。夫情變於內者,形見於外,故常必以其見者而知其隱者,此所謂測深揣情。

故計國事,則當審權量;說人主,則當審揣情。謀慮情慾,必出於此。乃可貴,乃可賤;乃可重,乃可輕;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敗:其數一也。故雖有先王之道,聖智之謀,非揣情隱匿,無可索之。此謀之大本也,而說之法也。常有事於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難爲。故曰:揣情最難守司。言必時其謀慮。故觀蜎飛蠕動,無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生事者,幾之勢也。此揣情飾言,成文章而後論之也。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7 23:36 | 顯示全部樓層
摩篇
摩者,揣之術也;內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隱。微摩之以其所欲,測而探之,內符必應;其所應也,必有爲之。故微而去之,是謂塞窌匿端,隱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無患。

摩之在此,符應在彼,從而用之,事無不可。古之善摩者,如操鉤而臨深淵,餌而投之,必得魚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勝,而人不畏也。聖人謀之於陰,故曰神;成之於陽,故曰明。所謂主事日成者:積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積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勝者,常戰於不爭,國不費,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靜也。正者,直也。喜者,悅也。怒者,動也。名者,發也。行者,成也。廉者,潔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諂也。故聖人所以獨用者,眾人皆有之;然無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故謀莫難於周密,說莫難於悉聽,事莫難於必成:此三者,唯聖人然後能任之。故謀必欲周密,必擇其所與通者說也。故曰:或結而無隙也。夫事成必合於數,故曰:道數與時相偶者也。說則聽必合於情,故曰:情合者聽。故物歸類;抱薪趨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濕者先濡;此物類相應,於勢譬猶是也。此言內符之應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類,焉有不相應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故曰:獨行之道。夫幾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7 23:37 | 顯示全部樓層
權篇
說之者,說之也;說之者,資之也。飾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損也。應對者,利辭也;利辭者,輕論也。成義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驗也。難言者,卻論也;卻論者,釣幾也。

佞言者,諂而干忠。諛言者,博而干智。平言者,決而干勇。戚言者,權而干信。靜言者,反而干勝。

先意承欲者,諂也。繁稱文辭者,博也。縱舍不疑者,決也。策選進謀者,權也。他分不足以窒非者,反也。

故口者,機關也;所以開閉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窺見奸邪。故曰:參調而應,利道而動。故繁言而不亂、翱翔而不迷、變易而不危者,睹要得理。故無目者不可示以五色,無耳者不可告以五音。故不可以往者,無所開之也;不可以來者,無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聖人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諱忌也。眾口爍金,言有曲故也。

人之情,出言則欲聽,舉事則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從其所長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蟲之捍也,必以堅厚;螫蟲之動也,必以毒螫。故禽獸知用其長,而談者知用其用也。故曰:辭言有五:曰病,曰恐,曰憂,曰怒,曰喜。故曰:病者,感哀氣而不神也;恐者,腸絕而無主也;憂者,閉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動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無要也。此五者,精則用之,利則行之。

故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辯;與辯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是故,與智者言,將以此明之;與不智者言,將以此教之;而甚難爲也。故言多類,事多變。故終日言不失其類,故此不亂;終日不變,而不失其主。故智貴不妄、聽貴聰、智貴明、辭貴奇。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