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儒帥佛道法

孔子不是標題黨--【論語.八佾第三】串讀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樓主| 儒帥佛道法 發表於 2010-5-6 18:27 | 顯示全部樓層
引用第7樓延章於2010-05-05 18:43發表的:

真想不到理學的發展是這樣的,不過一開始理學的發展還是根據天道而來的,只是本末顛倒了,孔夫子的倫理本從天道而來,現在卻反用倫理來套天道了
----------------------------------------------------------------------------------------
在中國的思想史上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經常相互交融,相互滲透.比方說,先秦道家如老子,莊子首先提出了無極的說法,而所謂太極之說,恰恰是儒家思想的產物.當然儒道兩家很早開始都認可陽陰五行之說,到了宋朝時期,道家思想先完成了自己的一套太極理論,所以,儘管太極之說是儒家首先提出的,但是此時已經被道家(教)注了冊.當然,作爲專業人氏的朱熹,卻明白無極才是道家的思想的真正源頭,所以對周氏的\"無極生太極\"之說很反感,把之解說成\"無極即太極\".所以說,中國思想史的來龍去脈是比較複雜的.
冰刀 發表於 2010-5-6 21:11 | 顯示全部樓層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已綁定手機
 樓主| 儒帥佛道法 發表於 2010-5-7 18:04 | 顯示全部樓層
3.16【子曰:『射不主皮,爲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孔子說:『比箭,不一定要穿透靶子,因爲各人的力氣大小不同,這是自古以來的道理。』

 

這一句,其實也是對上一句的補充。跟射箭一樣,禮的核心是『仁』,而不是『奢』、『易』,正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所謂『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關鍵是要抓往問題的核心,作爲思想家的孔子雖然坐言起行,對禮進行踐履,但他必竟不是某一個具體的祭禮主持者這樣的社會角度,他更主要的是在更高的層次上挖掘禮的精神內涵和社會意義。正如同物理學家和工程師『爲力不同科』一樣。通過這句話,我們也更能更好的理解,『吾不試,故藝』這句話。比方說,孔子也許不能每次都參加各種各樣的祭禮或其它禮儀場合,但是並不妨妨礙他去精純的思考整個禮樂制度的深刻內涵、時代意義和深遠影響,從而把『仁』這一核心價值觀抽象出來,,留給後人繼續闡發,使得後人也能從正反兩面監於周,監於秦秋,監於戰國,監於秦,監於……從而構建了整個儒家思想體系的基礎。

 

當然,這一句就其本意,也有一番說法的。就是朱子在【論語集注】中說的『「武王克商,散軍郊射,而貫革之射息。」正謂此也。周衰,禮廢,列國兵爭,復尚貫革,故孔子嘆之。楊氏曰:「中可以學而能,力不可以強而至。聖人言古之道,所以正今之失」』。

 

3.17【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 我愛其禮!』 】子貢提出去掉每月初一祭祖廟用的活羊。孔子說:『賜呀!你愛惜那隻羊,我卻珍惜那種禮。』

 

這一句沒有太多的解釋,只是提一下,由仁及禮,由禮又往往及物,通過禮,取仁與取物發生衝突時,孔子是絕對站在仁這邊,舍羊而取禮。禮節的表達往往是通過物質利益如(送禮)表現的。在這裡要適度,既沒必要太鋪張,但也沒有必要過於吝嗇.所以,要『叩其兩端,執中而用。』

 

當然,這話如果孔子笑著說,不過是調侃一下子貢,說子貢啊,你就是心痛你的羊,一點都不關心禮。

 

當然,也有可能子貢這傢伙可能在祭禮剛剛結束,就迫不急待地想牽走羊,夫子有點『吾不欲觀之矣』。

 

 3.18【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爲諂也。』】孔子說:『服事君主,一切依照做臣子的禮節去做,別人卻以爲他在諂媚哩。』

 

呵呵,孔子當時也經常受夾板氣,國君往往不待見,同僚也往往不待見。還好,有一幫學生出來替老師說說話。前面,談了那麼多的禮,【論語】就把夫子的話放在這裡以正視聽,故而引出下文。
已綁定手機
 樓主| 儒帥佛道法 發表於 2010-5-8 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3.19【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魯定公問:『君主使用臣子,臣子服事君主,應該如何做?』孔子回答說:『君主應該依照禮節來使用臣子,臣子應該忠心地服事君主。』

 

這實際是對上一句『人以爲諂也』的反擊。

 

3.20【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孔子說:』【關睢】這首詩,快樂而不放縱,悲哀而不痛苦。』

 

這句話沒什麼太多的解釋,有道是英雄氣不短,兒女情亦長。一個字就是『度』,兩個字就是『中庸』,四個字『既發而和』。其實,孔子希望自己的主張得到君主的重視重用,而一次又一次既求之又不得時,何嘗不是如此『樂以忘憂』。故既能樂此不彼,但決不媚俗,既感懷際遇,而又從不沉淪。實際上是針對上面『人以爲諂也』進一步對『盡禮』和『諂』的本質區別加以說明。

 

3.21【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魯哀公向宰我問,做土神的牌位用什麼木,宰我回答說:『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意思是使人民戰戰慄栗。』孔子聽到了這話說:『已經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釋了,已經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經過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宰我是孔子學生里最調皮,最油嘴滑舌的一個。所以,一般人認爲這是他在亂開玩笑。非也,宰我這個人在大局上還是很節氣的,後來因爲支持國君,而被貴族大夫殺害。其實周滅商之後,由於管叔,蔡叔跟商人一起叛亂,後被周公平息。但是由於這一事件的觸動,『周人以栗』『使民戰慄』,那是有可能的。孔子只不過說,這都是過去的事情了,還有什麼好說的。這是自然的,在孔子看來『爲尊者諱,隱惡揚善』不正是舜的大德麼。
已綁定手機
 樓主| 儒帥佛道法 發表於 2010-5-10 21:25 | 顯示全部樓層
3.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爲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孔子說:『管仲這個人的胸懷還是太小啊!』有人便問:『管仲節儉嗎?』孔子說:『他收取了大量的市租,他手下的官員卻從不兼職,如何能說是節儉呢?』那人又問:『那麼,管仲懂得禮節嗎?』孔子說:『國君宮殿之前,立了一個塞門,管仲府上也立了個塞門;國君招待外國君主,在堂上有放置酒杯的土墩,管氏也有。假如說他懂得禮節,那誰不懂得禮節呢?』

 

管仲這個人大家都知道往往被奉爲法家先驅人物,其實這個人嚴格來說,在治理齊國時,對封建宗族倫理還是相當注重的。應該說,也是儒家倫理思想的先驅人物之一,而且孔子對他的評價也是相當高的。在這裡,孔子特別希望管仲能君子不器,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意味。

 

當然作爲【論語】的編者把這一句錄入進來可能也跟當時的儒法兩家的爭論有關。

 

3.23【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 從之,純如也,  如也,繹如也,以成。』 】個人認爲子語魯大師樂,並不是說如何演奏而是如何製作。也就是談樂理,而不是演奏技巧。作爲魯國的太師,便是樂師之長,我想應該這個水平這是有的。

 

孔子把製作音樂的道理告給魯國的太師,說道:』如何製作音樂,那是可以曉得的:開篇時,輕輕地舒展開,繼續下去,(音樂變得)非常純正和諧,清晰明白,連綿不絕,然後這首樂曲就製作完成了。』從下面的『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 」』、『謂【武】:「盡 美矣,未盡善也。」』,可見孔子不光是談論演奏的問題,孔子對樂理,對樂曲的編排都是深有研究,並極富鑑賞力的。

 

據說當時樂師大多數是瞎子。結合下面的『天下之無道久矣,天將以夫子爲木鐸。』放在一起,倒也是相當巧妙的一喻。

 

3.24【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久矣,天將以夫子爲木鐸。』 】儀封人請求孔子接見他,說道:『有道德學問的人到這個地方,我從沒有不和他見面的。』這麼說,這個人也不一般啊!只要是君子都見識過。『從者見之』就是『從者使之見』。他出門告辭,對孔子的學生們說:『你們這些人沒有人什麼好擔憂的?天下黑暗的日子已經很久了,天下會把他老人家當上天做號召人民的木鐸哩。』

 

『儀封人』一說是當時儀這個地方管理邊界的人,另一說,則認爲就是被封到儀這個地方的地方官。通過見識不凡的儀封人之口,【論語】編者從『人以爲諂也』到『天下將以夫子爲木鐸』,一步又一步的恢復和樹立孔子的聲望。

 

已綁定手機
 樓主| 儒帥佛道法 發表於 2010-5-11 20:49 | 顯示全部樓層
3.25【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 』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孔子評論【韶】樂,說:『美極了,而且好極了。』評論【武】樂,則說:』美極了,卻還不夠好。』  

 

其實每聽一首樂曲,往往寄託了孔子對歷史人物的瞻仰和點評,他在聽音樂之時往往投入了自己的情感。舜的帝位是堯禪讓的,以孝、德得之,所以孔子說【韶】樂盡善盡美,它既有形式的美,也有內容的美。【武】是武王起兵討伐商紂王獲勝後,當時的老百姓稱道武王寫出的一支音樂,但因爲武王的天下起於兵戈,所以孔子說【武】樂『盡美也,未盡善也』

 

3.26【子曰:』居上不寬,爲禮不敬,臨喪不哀, 吾何以觀之哉?』 】孔子說:『居於上位的不寬宏大量,行禮的時候不誠心誠意,參加喪禮時悲不由衷,我要如何才能看得下去呢?』

 

的確『人而不仁,如樂何,人而不仁,如禮何』。在這裡,孔子從禮樂出發對『仁』的多個方面作了引申,『人而不寬、人而不敬、人而不哀』,總而言之,一切都失去了靈魂,失去了真義,於是『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何止是老子看不下去,孔子也看不去啊!

 

最後,從孔子對【韶】【武】二樂的評價出來,這裡提一下,作爲本節的結語。孔子既說過:『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個『古』對孔子而言,並不是指周朝前期,而是指大同之世,這是孔子的終極理想,孔子又說過『吾從周』,應該說,這是孔子的現實綱領,同時孔子還說過『生乎今之世,返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也反映出,孔子不是迂夫子,他既沒有放棄理想,堅守其根本價值,同時也會在必要時加以變通。對於禮,也是一樣,我們對禮的內涵---仁以及它所折射出的純樸之風,既要一如既往的堅持,而對於禮節禮儀本身則要認識到必然會『有所損益』,在歷史長河的發生演變,則是正常的,沒有必要時時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當然也更沒必要搞得繁文縟節、無復以加,而是要抓住實質。那麼禮樂的實質是什麼呢?里仁爲美!這就是下一篇的核心內容。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0-5-11 22:36 | 顯示全部樓層
引用第11樓冰刀於2010-05-06 21:11發表的:
……我於易則彬彬矣。』
可見孔夫子修學是言行合一,做到文質彬彬的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0-5-12 11:09 | 顯示全部樓層
引用第15樓儒帥佛道法於2010-05-11 20:49發表的:
……『人而不寬、人而不敬、人而不哀』,總而言之,一切都失去了靈魂,失去了真義,於是『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何止是老子看不下去,孔子也看不去啊!
.......
這段引申解讀很有啟發性
金百合 發表於 2011-8-12 05:23 | 顯示全部樓層
非常感謝樓主哦~~
覃枰臼 發表於 2012-2-13 21:58 | 顯示全部樓層
怎麼就沒人拜我爲偶像那??哎 天理何在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