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85|回覆: 0

古箏的演奏技法發展歷史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0-6-17 20: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古箏常用演奏手法採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撥弦,彈出旋律、掌握節奏,用左手在箏柱左側順應弦的張力、控制弦音的變化,以潤色旋律。箏的指法頗多,右手有托、劈、挑、抹、剔、勾、搖、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顫等。 古箏的傳統演奏手法到了近代有了新的突破,1953年趙玉齋先生創作了【慶豐年】,解放了左手,曲調上運用復調的手法,採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聲部演奏手法,大大豐富了演奏技巧,使古箏的演奏技術得到一個突破性的發展。
8 M9 X% d6 q+ F7 T: n   1965年,王昌元成功創作出古箏曲【戰颱風】,【戰颱風】的出現,使古箏的演奏的技術、技巧,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從而結束了古箏只能輕彈慢揉的時代,此曲中的掃搖四點、密搖、扣搖、刮奏及使用無效區的噪音來製造颱風效果等技法,都是創新技法,提高且豐富了箏的表現能力。
: G3 j! e4 m7 y4 T" `. \8 W4 m. ^4 @  70年代,趙曼琴在演奏實踐中,創造使用了雙弦過渡滑音、和弦長音、快撥及1/5泛音等新技巧。並突破傳統的八度對稱模式,創立了由輪指、彈輪、彈搖等幾十種新指序構成的"快速指序技法體系",使箏不須改變定弦即可單手演奏五聲、七聲及變化音階的快速旋律,爲箏由色彩樂器進入常奏樂器行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代表作品有【打虎上山】、【井岡山上太陽紅】等。
6 m4 ~2 b$ r  t7 r1 A, l) _  90年代以來,古箏創作迎來了百花爭艷的春天。【黔中賦】的演奏以運用扎樁搖和懸樁搖的交替手法而成爲亮點;在這時期中,作曲家們參與箏曲創作,增強了創新力度,他們突破傳統五聲性調式的局限,吸收了日本琉球調式、都節調式的色彩,借鑑了梅西安人工調式的經驗,自行設計了許多新的調式,甚至創造了全新的『下方小三度加上方小二度』的調式色彩,每個八度分爲三個環節,每個環節是一個大三度音程,在每個環節上都可以演奏同主音大小調的調式。新的調式色彩和多調性連環疊置的定弦方法,促進了演奏技法的變革。如【幻想曲】(王建民曲)、【箜篌引】(莊曜曲)、【溟山】(王中山曲) 等。在這些箏曲的定弦中,就爲轉調準備了條件。不同音區還採用不同音列,使不同音區演奏不同的調式色彩成爲可能,既有對傳統調式色彩的偏離,又有對傳統調式色彩的回歸。音程的變化又爲新的音樂語言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u, T% _/ s5 V! d+ c8 w  Y4 ~8 z) Q  同時期內,更多的還是用五聲音階定弦法創作的箏曲,如【秦桑曲】、【臨安遺恨】、【鐵馬吟】【茉莉芬芳】等等。同時古箏的重奏曲作品亦陸續推出,說明人們注意到發揮古箏在群體中的表現力。古箏琵琶二重奏【大浪淘沙】、【水鄉高歌】、【春江花月夜】、:古箏與高胡二重奏【漁舟唱晚】:古箏高胡三重奏【豐收之歌】:古箏二重奏【滿江紅】; 古箏與蝶式箏二重奏【春之海】; 古箏四重奏【采蘑菇的小姑娘】、【步步高】、箏合奏【豐收鑼鼓】、【瑤族舞曲】、【伊犁河畔】、【百花引】、【拔根蘆柴花】等等,基本上都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 此外,還有中西合璧的古箏與小提琴合奏【夏夜】、【漁舟唱晚】。
' t5 @- L' d; O. V5 d  箏常用於獨奏、重奏、器樂合奏和歌舞、戲曲、曲藝的伴奏,因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動聽,被稱爲『眾樂之王』,亦稱爲『東方鋼琴』。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