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07|回復: 0

[國學觀點] 形与影的关系所引发的文化思考

  [複製鏈接]
雪峰山人 發表於 2011-10-24 10: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形与影的关系所引发的文化思考
雪峰山人(xsjgsgu@sina.com

     列子本人及《列子》一书的真伪历来多有争论,本文仅从《列子》一书关于形与影的关系谈一谈其中的文化思考。

  形,事物的内在本质;影,事物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说符第八》曰: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外在表现是服务与服从于内在本质的,是内在本质的一个载体。

  鲁国的施氏有二子,一子好学,一子好兵。齐侯好学,好学者投之,楚王好兵,好兵者投之,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然而好学者投到了好兵的秦,好兵者投到了好学的卫侯,结果一子被宫,一子被刖。孟氏父子责问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秦穆公要求伯乐推荐一个相马能手,伯乐推荐九方皋,九方皋花费三个月时间寻得一好马,曰:牝而黄。穆公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责备伯乐荐非所人。伯乐喟然叹息曰: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淡化对事物外在表现的研究,追求事物的内在本质,唯有严格恪守事物内在本质的要求,才是真正解决形与影关系的根本。

  杨朱之弟曰布,早上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这是将外在表现凌驾于内在本质之上而必然出现的笑话。

  宋国有个人用三年时间将玉雕琢成形态逼真的楮叶,遂以此技巧在宋国过上了好日子。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叶者寡矣。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在《列子》一书看来,智巧是不值得推广和推崇的,反映在社会生活之中,势必引发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黄帝第二》提出的社会理想便是佐证: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社会统治者少干预,少索取,令人民回归到一种朴素的生活状态,这就是《列子》一书认识到的事物内在本质在社会生活的外在表现。

  郑国来了一个神巫季咸,能知人死生、存亡、祸福、寿夭。壶子斥之,在季咸和列子面前显露出四种人生形态:一、示之以地文,季咸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可以旬数矣。二、示之以天壤,季咸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三、示之以太冲莫朕,季咸曰:子之先生坐不斋,吾无得而相焉。四、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季咸立未定,自失而走,曰:已灭矣,已失矣,吾不及也。

  同样是一个壶子,神巫季咸却给出了四种不同的预测结果,其实就是形与影关系受到扭曲的结果。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

  在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过程中,《列子》一书得出了一个令人怪异的结论,也是以孔孟为主流的文化非常不认同的。《杨朱第七》曰: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熟知其异?且趣当生,奚遑死后?进而提出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天下之美归之舜、禹、周、孔,彼四圣者,生无一日之欢,死有万世之名。名者,固非实之所取也。虽称之弗知,虽赏之不知,与株块无以异矣。

  子产治理郑国,三年,善者服其化,恶者畏其禁,诸侯惮之。然而子产有兄弟二人,朝好酒,穆好色。子产劝之,其兄弟曰:尊礼义以夸人,矫情性以招名,吾以此为弗若死矣。为欲尽一生之欢,穷当年之乐,唯患腹溢而不得恣口之饮,力惫而不得肆情于色,不遑忧名声之丑,性命之危也。且若以治国之能夸物,欲以说辞乱我之心,荣禄喜我之意,不亦鄙而可怜哉!子产忙然无以应之。他日以告邓析。邓析曰:子与真人居而不知也,孰谓子智者乎?郑国之治偶耳,非子之功也。

  卫国端木叔,家累万金,不治世故,放意所好。其生民之所欲为,人意之所欲玩者,无不为也,无不玩也。行年六十,气干将衰,弃其家事,散其库藏、珍宝、车服、妾媵。一年之中尽焉,不为子孙留财。及其病也,无药石之储;及其死也;无瘗埋之资。一国之人,受其施者,相与赋而藏之,反其子孙之财焉。段干生闻之,曰:端木叔达人也,德过其祖矣。其所行也,其所为也,众意所惊,而诚理所取。卫之君子多以礼教自持,固未足以得此人之心也。

  从形与影的关系之中,《列子》更多地是从形的角度,也就是事物发展的结果来看待影的,因为认为人最终都是要死的,故而认为在生命的存续期间做有意义的事是不值得更多称赞的;因为认为治理社会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生活幸福,故而认为不讲究仁义而纵情享受人生是正当的;因为认为研究器物之妙用违背了一种朴素的生活,故而认为智巧是导致社会各种不正当现象的根源。

  《列子》一书有可能过于夸大了对形的追求,而对于影的一些反映做出了错误的指责,但这恰恰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舍生取义,舍生取仁,许多人在敌人的残酷刑讯面前毅然选择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人在阵地在,更是我们对战争时期英雄的一种崇敬。但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战争时期如果士兵或者长官认为战争形势明显不利于自己,对于选择投降以保存生命的形为,是持一种宽容和肯定态度的,这一点与我们所受到的文化熏陶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文化的差距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价值取向,但是,每一种文化的优劣都是相对的,只是在某一特定环境之中,优劣的对立更能激发人们的感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