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樓主: 延章

本草綱目 [電子書]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1-29 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白鮮皮

【類別】皮類
【英文名】DensefruitPittanyRoot-bark
【釋名】北鮮皮、山牡丹、白鮮、白羊鮮、金雀兒椒
【來源】為芸香科植物白鮮DictamnusdasycarpsTurcz.的根皮。
【採制】春、秋季採挖,去掉鬚根,抽出木心,曬乾。
【性味】根皮呈捲筒或雙捲筒狀,長5~15cm,直徑1~2cm,厚0.2~0.5m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黃色,具縱紋及根痕;內表面類白色,平滑。質鬆脆,易折斷,斷面乳白色,有白色亮點。氣膻,味微苦。性寒,味苦。無毒。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全株具香氣。根數條叢生。莖直立,高50~65cm。羽狀複葉互生,小葉9~13片,卵形至橢圓形,長3~9cm,寬1.5~4cm,先端短尖,邊緣具細鋸齒,基部寬楔形,兩面密布腺點;葉柄及吉軸兩側有狹翼。總狀花序頂生,密被柔毛及腺點;花白色或淡紅色,萼片5;花瓣5,雄蕊10;子房上位。蒴果5裂,表面散布棕黑色油腺和白色細柔毛。種子近球形,先端短尖,黑色,有光澤。花期4~5月,果期6月。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叢林中。主產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亦產。
【主要成分】含白鮮堿(dictamine)、茵芋堿(skimmianine)、崖椒堿(γ-fagarine)、前茵芋堿(preskimmianine)、檸檬苦素(limonin)、黃柏酮(obakunone)岑酮(fraxinellone)。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用於濕熱瘡毒、黃水淋漓、濕疹、疥癬瘡癩、風濕熱痹、黃疸尿赤。
【發明】李時珍指出:白鮮是治各種黃疸病和風痹的要藥,但許多醫生只用之於瘡科,這是不夠的。
【附方】產後中風,但體虛不能服他藥的病人,可用白癬皮加新汲水三升煮成一升,溫服。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1-29 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延胡索

【釋名】玄胡索
【集解】罌粟科(Popaveraceae)延胡素(CorydalisyanhusuoW.T.Wang的乾燥塊莖。夏初莖葉枯萎時採挖,除去鬚根,洗淨,置沸水中煮至恰無白心時,取出,曬乾。
【產地】主產浙江省,湖南、湖北、江蘇等省亦大面積栽培。
【植物形態】本品呈不規則扁球形,直徑0.5~1.5cm。表面黃色或黃褐色,有不規則網狀皺紋。頂端有略凹陷的莖痕,底部常有疙瘩狀凸起。質硬而脆,斷面黃色,角質樣,有蠟樣光澤。氣微,味苦。
【主要成分】含多種生物鹼,總量在0.59~0.74%(北京栽培藥材)。其中有d-紫堇堿(d-Corydaline,即延胡素甲素)、d1-四氫巴馬亭(d1-Tetrahydropalmatine,即延胡索乙素)、原鴉片堿(Protopine,即延胡索丙素)、I-四氫黃連堿(I-Tetrahydrocoptisine,即延胡索丁素)、d1-四黃連堿(即延胡索戊素)、I-四氫非洲防己堿(I-Tetrahydrocolumbamine,即延胡索已素)、d-紫堇鱗莖堿(d-Corybulbine,即延胡索庚素)、d-海罌粟堿(d-Glaucine,即延胡索壬素及延胡索癸素)、a-別隱品堿(a-Allo-Oryptopine,即去氫延胡索甲素)等。延胡索乙素為主要鎮痛、鎮靜成分。去氫延胡索甲素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療效。
【氣味】(根)辛、平、無毒。
【主治】1、咳嗽。用延胡索一兩、朴硝七錢半,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軟糖一塊和藥含咽。
2、尿血。用延胡索一兩、朴硝七錢半,共研為末。每服四錢,水煎服。
3、皮下氣痛或氣塊痛。用延胡索研細,將豬胰一個,切成小塊,灸熱蘸藥末隨時吃下。
4、久患心痛,身熱足寒。用延胡索(去皮)、金鈴子肉,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或白開水送下。
5、下痢腹痛。用延胡索三錢,米湯送下。
6、婦女血氣前(月經不調,腹中刺痛)。用延胡索(去皮,醋炒)、當歸(酒浸,炒)各一兩,桔紅二兩,共研為末,酒煮米糊和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艾醋湯送下。
7、產後諸病(血污不淨,產後血暈,腹滿心梗,寒熱不足,手足煩熱等)。用延胡索炒後研細,每服二錢,酒送下,甚效。
8、疝氣。用延胡索(鹽炒)、全蠍(去毒,生用),等分為末。每服半錢,空心服,鹽酒送下。
9、腰體痛。用延胡索、當歸、桂心,等分為末。每服三、四錢,溫酒送下。
10、偏、正頭風。用延胡索七枚、青黛二錢、牙皂(去皮,去子)二個,共研為末,滴水各丸,如杏杜大。每次水化一丸,灌入鼻內。偏頭產,則在痛側的鼻孔灌藥。同時,令病人咬銅錢一個,當有涎汁大量流出,病即漸愈。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1-29 20:24 | 顯示全部樓層
貝母

【釋名】檾、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藥實。
【集解】百合科(Liliaceae)川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暗紫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甘肅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或梭砂貝母FritillariadelavayiFtanch.的乾燥鱗莖。前三者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松貝』和『青貝』,後者習稱『爐貝』。夏、秋二季或積雪融化時採挖,除去鬚根、粗皮及泥沙,曬乾或低溫乾燥。
【產地】川貝母主產四川、西藏、雲南等省區。暗紫貝母主產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甘肅貝母主產甘肅、青海、四川等省。梭砂貝母主產雲南、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區。
【植物形態】松貝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鱗莖盤,偶有殘存鬚根。質硬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青貝呈類扁球形,高0.4~1.4cm,直徑0.4~1.6cm。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部開裂。內有心芽和小鱗葉2~3枚及細圓柱形的殘莖。
蘆貝呈長圓錐形,高0.7~2.5cm,直徑0.5~2.5cm。表面類白色(白蘆貝)或淺棕黃色(黃蘆貝),有的具棕色斑點。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部開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較鈍。
【氣味】(根)辛、平、無毒。
【主治】1、胸膈鬱積。用貝母(去心),加薑汁炒後研細,再和薑汁、麵糊做成丸子。每服七十丸。
2、化痰降氣,止咳解郁。用貝母(去心)一兩、姜制厚朴半兩,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
3、小兒百日咳。用貝母五錢、甘草(半生半灸)二錢,共研為末,加沙糖調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以米湯化服一丸。
4、乳汁不下。用貝母、知母、牡蠣粉等分,研為細末。每服二錢,豬蹄湯調服。此方名『二母散』。
5、目昏,流冷淚。用貝母一枚、胡椒七料,共研為細末,點眼。
6、目生弩肉。用貝母、丁香,等分為末,加乳汁調勻點眼。
7、吐血、鼻血不止。用貝母(炮過),研為細末。每服二錢,溫漿水送下。
8、小兒鵝口,滿口白爛。用貝母(去心,研細)半錢,加水五分、蜜少許,煎三沸。取抹患處。
9、嬰兒吹媽,引起脹痛。有貝母末吹入鼻中,很見效。
10、乳癰。用酒送服貝母二錢,另找人吮乳,使之通暢。
11、紫白瘢。用貝母、南星,等分為末。生薑帶汁調藥搽瘢上。
【主要成分】川貝商品較複雜,從商品川貝中分出貝母丙素(Fritimine)。甘肅貝母含岷貝堿(Minpeimine)及岷貝分堿(Minpeimin)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1-29 20:24 | 顯示全部樓層
山慈姑

【釋名】亦名金燈、鬼燈、朱姑、鹿蹄草、無義草
【拉丁文】Cormussagittariaesagittifoliae
【英文名】OldworldArrowheadCorm
【歸類】植物慈姑
【藥效分類】祛瘀活血藥(理血類)
【性】微寒、有小毒。
【味】苦甘
【歸經】心肝肺
【藥用部位】球莖
【功效】行血通淋。
【主治】產後瘀血,胎衣不下,淋症,咳嗽痰血。
【附方】1、面疱斑痣。用山慈母根每夜塗搽,早上洗去。
2、牙齦腫痛。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湯隨時漱口,漱後吐出。
3、癰疽疔痛。用山慈姑(連根)、蒼耳草等分,搗爛。取好酒一杯,濾出藥汁溫服。或將兩藥干研成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4、風痰疾。用山慈姑一個,滴茶磨成泥。中午時以茶調勻服下,躺着曬一會太陽,即有惡物吐出,病自斷根。如不吐,可喝一點熱茶。
5、一切瘡毒,蛇蟲毒,飲食毒,瘴氣等。用『萬病解毒丸』(一名『太已紫金丹』、『玉樞丹』)。『丹居家遠出、行兵動眾,不可無此』。其配方如下:山慈姑,去皮,洗淨,焙乾,取二兩;川五倍子,洗刷,焙乾,取二兩;千金子仁,研細,以紙壓去油質,取一兩;紅牙大戟,去蘆,洗淨,焙乾,取一兩半;麝香三錢。各藥共研為末,加濃糯米湯調和,細搗,作成一錢一錠的藥劑。斟酌病情,或外治,或內服。
【藥量】30-60g。
【有效成分】慈姑醇β-谷甾醇豆甾醇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1-29 20:25 | 顯示全部樓層
石蒜

【釋名】亦名烏蒜、老鴉蒜、蒜頭草、婆婆酸、一枝煎、水麻
【氣味】(根)辛、甘、溫、有小毒。
【主治】1、便毒諸瘡。用石蒜搗爛塗搽。毒重者,把石蒜洗淨,以生白灑煎服,汗出為好。
2、產腸脫下。用石蒜一把,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熏洗患處。
3、小兒驚風,一叫而絕。用麻線把手心腳心纏住,又在脅下纏一圈,然後以燈火照灼手足心。同時,用石蒜(曬乾)、車前子,等分為末,水調勻貼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處以燈火照灼,可使病兒復甦。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1-29 20:26 | 顯示全部樓層
白茅根

【藥典收入】是
【藥效分類】清熱涼血藥(清熱類)
【拉丁文】Rhizomaimperatae
【英文名】LalangGrassRhizome
【歸類】植物白茅
【性】寒
【味】甘
【毒性】無毒
【歸經】肺胃膀胱
【藥用部位】根莖
【功效】清熱利尿、涼血止血。茅根炭:祛瘀止血。
【主治】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熱病煩渴,黃疸,水腫,熱淋澀痛。
【藥量】9-30g,鮮品:30-60g。
【配伍宜忌】脾胃虛寒、尿多不渴者忌用。
【炮製方法】1)白茅根:將原藥除去雜質,洗淨,稍潤,切段,乾燥。2)茅根炭:取白茅根段,照炒炭法炒至焦褐色。
【品質標誌】本品以條粗、色白、味甜者為佳。
【商品規格】一般均為統貨。
【有效成分】薏苡素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1-29 20:26 | 顯示全部樓層
龍膽

【釋名】陵游
【集解】
【氣味】(根)苦澀、大寒、無毒。
【主治】1、傷寒發狂。用龍膽二錢研細,加入雞蛋清。每服二錢,白蜜化冰水送下。
2、四肢疼痛。用龍膽根切細,有生薑汁中浸一夜,焙乾,搗為末。取一茶匙,水煎,溫服。
3、谷疸、勞疸(谷疸因多食而得,勞疸因過勞而得)。用龍膽一兩、苦參三兩,共研為末,加牛膽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如不愈,可稍稍增加藥量。治勞疸,可增加龍膽一兩、梔子仁三至七枚,以豬膽代牛膽和丸。
4、盜汗。用龍膽研細,每服一錢,加豬膽汁三兩(滴入少許溫酒)調服。治小兒盜汗,可加防風。
5、咽喉熱痛。用龍膽磨水服。
6、目澀。用生龍膽搗汁一合,加黃連浸汁一匙,調勻點眼。
7、眼中流膿。用龍膽、當歸,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水送下。
8、蛔蟲攻心(刺痛,吐清水)。用龍膽一兩,去頭,銼碎,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頭天晚上停食,第二天清晨,將藥一頓服完。
9、突然尿血不止。以龍膽煎服。
【附方】張元毒說:『龍膽味苦性寒,氣味俱厚。......其用有四:除下部風濕,一也;及濕熱,二也;臍下至足腫痛,三也;寒濕腳氣,四也。』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1-29 20:27 | 顯示全部樓層
細辛

【來源】馬兜鈴科(Aristolochiaceae)北細辛AsarumheterotropoidesFr.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漢城細辛AsarumsieboldiiMiq.Var.seoulenseNakai、華細辛AsarumsieboldiiMiq.的乾燥全草。前二種習稱遼細辛。夏季果熟期或初秋採挖,除去泥沙,陰乾。
【產地】北細辛主產東北各省,華細辛主產陝西、河南、山東、浙江、福建等省。
【植物形態】北細辛:常捲縮成團。根莖橫走,長1~10cm,直徑0.2~0.4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環形節,節間長0.2~0.3cm,具短分枝,分枝頂端有碗狀的莖痕。根細長,密生節上,長10~20cm,直徑0.1cm,表面灰黃色,有鬚根及鬚根痕。基生葉1~3枚,具長柄,表面光滑;葉片多破碎,完整者心形至腎狀心形,全緣,先端急尖,基部深心形,長4~10cm,寬6~12cm,表面淡綠色。有的有花,多皺縮,鐘形,暗紫色,花被裂片反卷與花被筒幾全部相貼。果實半球形。氣辛香,味辛辣、麻舌。
漢城細辛:根莖直徑0.1~0.5cm,節間長0.2~1cm。基生葉多為2,葉柄有毛,葉片較厚。花被裂片開展。果實半球形。
華細辛:根莖長5~20cm,直徑0.1~0.2cm,節間長0.2~1cm。基生葉1~2枚,葉片較薄,心形,先端漸尖。話被裂片開展。果實近球形。氣味弱。
【主要成分】北細辛:全草含揮髮油約2.65%,油中主要成分為甲基丁香油酚(Methylleugenol)、黃樟醚(Safraole),並含a-及β-蒎烯(a-,及β-Pinene)、細辛素(Asaricin)、優香芹酮(Eucarvone)、愛草醚(Estragole)等。
華細辛:全草含揮髮油約2.66%,油中成分與北細辛類同。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1—3g。

【附註】 大花細辛
【類別】全草類
【英文名】LargeflowerWildgingerHerb
【釋名】花臉細辛、花葉細辛、翻天印。
【來源】花臉細辛、花葉細辛、翻天印。
【採制】春、夏採收,洗淨,曬乾。
【性味】性溫,味辛。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匍匐根狀莖淺黃色,有多數肉質根,頂端通常生2葉。葉大,質厚,卵狀橢圓形,長16~20cm,寬約8~10cm,頂端銳尖,基部心形;葉柄肉質,長14~20cm,疏被短柔毛。花大,單生莖頂,直徑達6cm,紫褐色;花柄長2~9cm;花被筒短,裂片3,寬卵形,長約3cm,寬約4cm,基部具白色的橫皺斑紋;雄蕊12。蒴果肉質,近球形。種子圓錐形,頂端漸尖,背面近平滑。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林下和溪邊陰濕處。分布於廣東、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江蘇、浙江。
【主要成分】含揮髮油等。
【功能主治】散寒止咳,祛痰除風。用於風寒感冒、頭痛、咳喘、風濕痛、四肢麻木、跌傷。
【附方】1、中風(突然倒下,不省人事)。用細辛末吹入鼻中。
2、虛寒嘔噦,飲食不下。用細辛(去葉)半兩、丁香二錢半,共研為末。每服一錢,柿蒂湯送下。
3、小兒客忤(按:本病症狀是:面青,驚痛,不能說話;或頸項強硬,出現險象;或在夜中忽然驚啼不止)。用細辛、桂心,等分為末,每服少許放入小兒口中。
4、口舌生瘡。用細辛、黃連,等分為末,搽患處,漱去涎汁。治小兒口瘡,可用醋調細辛末貼敷臍上。
5、牙齒腫痛。口中潰爛,用細辛煎成濃汁,多次漱口,熱含冷吐。
6、鼻中息肉。用細辛末時時吹入。
7、耳聾。用細辛末溶在黃蠟中,團成小丸。每棉裹一丸。塞耳中。此方名『聰耳丸』。
【備註】李時珍說:辛、溫能散,所以各種風寒、風濕、頭痛、痰飲、胸中帶氣、驚等症,可用本品治療。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1-29 20:27 | 顯示全部樓層
杜衡

【釋名】杜葵、馬蹄香、土鹵、土細辛
【氣味】(根)辛、溫、無毒。
【主治】治各病,與細辛相近,而力量較弱。李時珍說本品『功雖不及細辛,而亦能散風寒,下氣消痰,行水破血』。
1、風寒頭痛發熱。用杜衡研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
2、痰氣哮喘。用杜衡焙過,研細。每服二至三錢,正發病時,淡水調下。
3、吐血閼聚。用杜衡三分、瓜蒂二分、人參一份,共研為末。湯服一錢,一天服二次。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1-29 20:28 | 顯示全部樓層
及己

【釋名】獐耳細辛,四葉細辛,牛細辛,老君須
【英文名】SerrateChloranthusRoot
【拉丁名】RadixChloranthiSerrati
【名稱考證】獐耳細辛(【綱目】)、四葉細辛(【植物名實圖考】)、牛細辛、老君須(【湖南藥物志】)
【科目】雙子葉植物藥金粟蘭科植物
【藥用部位】及己的根。
【性味歸經】【別錄】:『味苦,平,有毒。』入肝經。
【功效分類】活血化瘀藥
【功效主治】活血散瘀。治跌打損傷,瘡疥,癤腫,經閉。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內服:煎湯,1~3分。
【用藥忌宜】本品有毒,內服宜慎。【浙江民間常用草藥】:『不宜長期服用,對開放性骨折不作外敷應用,以防大量吸收中毒。』
【資源分布】分布江蘇、安徽、湖北、福建、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化學成分】本品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糖。根含1-二氫焦性莪朮酮【(-)dihydropyrocurzerenone】。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