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楼主: 延章

本草纲目 [电子书]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0-1-7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薯

《释名》无
《气味》味甘、平、无毒。
《主治》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同薯蓣。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0-1-7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合

《归类》植物细叶百合百合
《药典收入》是
《药效分类》补阴药(补益药类)
《性》寒
《味》甘
《毒 性》无毒
《归 经》心肺
《药用部位》肉质鳞叶
《药食同源》是
《功 效》养阴润肺、宁心安神。
《主 治》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药 量》6-12g。
《配伍宜忌》风寒痰咳、中寒便滑者慎用。
《炮制方法》1)百合:将原药除去杂质及霉环者。2)蜜百合:取净百合,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
《品质标志》本品以肉厚、质硬、色白者为佳。
《商品规格》江苏分甲、乙、丙3等,浙江分1-3等等规格。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0-1-7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竹笋

《释名》竹萌、竹芽、竹胎、竹子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治消渴,利膈下气,化热消痰爽胃。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0-1-7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释名》落苏、昆化瓜、草鳖甲
《气味》(茄子)甘、微寒、无毒。
《主治》1、妇女月经血黄。用黄茄子切开,阴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2、肠风下血。用经霜茄连蒂烧盛存性,研为末。每天服二小匙,空心服,温酒送下。又方:取大茄种三枚,每用一枚包湿纸中煨熟。泡酒一升半。蜡封三天,去茄饮酒(暖饮)。
  3、腰脚拘挛(腰脚风血积冷,筋急拘挛疼痛)。取茄子五十斤(按:这是古秤,所得重量约合今秤的十分之一),切细,以水五斗煮取浓汁,滤去渣,再煮至一升左右,即加入生木木栗粉,令稀稠适当,更配以麝香、朱砂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日服三十丸,秫米酒送下。一月后可望病愈。
  4、跌打损伤。用大黄茄一个,切片如一指厚,在新瓦上焙、研为末。临卧时服两小匙,温酒调服。一夜伤消无痕。
  5、热毒疮肿。用生茄子一枚,割去二分,去瓤二分,如罐子形,合在疮上即消。
  6、癜风。用茄蒂蘸硫磺附子共研成的药末掺敷。白癜用白茄蒂,紫癜用紫茄蒂。
  7、牙痛。和秋茄花(干品)烧存性,研末涂痛处。
  8、血淋。用茄叶熏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或盐汤送下。隔年的茄叶更好。
  9、久痢。用茄根浇灰、石榴皮,等分为末,沙糖水送服。
  10、取去痛牙。用茄茎浸马尿中三日,取出晒、炒为末,点在痛牙上,牙自脱落。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0-1-7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壶卢

《释名》瓠瓜、匏瓜
《气味》(壶瓠)甘、平、滑、无毒。
《主治》除烦,治心热,利小肠,润心肺,疗心淋,消黄肿。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0-1-7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苦瓠

《释名》苦瓠、匏瓜
《气味》(瓤、子)苦、寒、有毒。
《主治》
  1、黄疸肿满。有苦瓠瓤如在枣大小,泡童便中一时,取出两小团塞鼻孔中,深吸气。有黄水排出,几次后即愈。又方:用瓠瓤熬黄为末,每服半钱,一天服一次,十天病愈。
  2、水肿,头面肿大。有好苦瓠白瓤,分撚如豆粒,以面裹住煮开。空心服七枚,当有水排出,人转瘦好愈。二年内忌咸物。又方:用苦瓠瓤一两,微炒,研末。每天服一钱,稀饭送下。
  3、通身水肿。用苦瓠末(炒)二两、苦苈五分,捣烂合成丸子,发啵豆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有水排出为止。又方:用苦瓠末五分、大枣七枚,合捣成丸。先服三丸,隔一小时左右,再服三丸,有水排出后更服一丸。
  4、小便不通。有革瓠子三十枚(炒)、蝼蛄三个(焙),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冷水送下。
  5、风痰头痛。取苦瓠膜汁,以苇管灌入鼻中,有气上冲脑门,不久恶涎流下,病即愈。如在治疔过程中出现头晕现象,不用疑忌。有干苦瓠膜浸汁,或用苦瓠子研末,海外侨胞入鼻中亦有效。
  6、牙痛。用壶卢子半升,加水五升煎成三升,含漱。和茎叶煎汁含漱亦可。
  7、恶疮癣癞。用苦瓠一枚煮汁涂搽。
  8、痔疮肿痛。用苦壶卢、苦荬煎汤,先薰后洗。洗后以熊胆、密陀僧、胆矾、片脑合研为末,敷患处。
  9、耳出脓。有干瓠子一分、黄连半钱,共研为末。先耳揩净,海外侨胞末少许入耳。一天二次
  10、一切瘘疮。用霜后收采和晒乾的苦瓠花研为末,敷患处。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0-1-7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冬瓜

《释名》名白瓜、水芝、地芝。
《气味》白冬瓜:甘、微寒、无毒。瓜练:甘、平、无毒。白瓜子:甘、平、无毒。
《主治》白冬瓜:
  1、消渴不止。冬瓜一枚,削皮,埋湿地中一日,取出破开,饮其汁水。或将瓜烧熟,绞汁饮服亦可。
  2、浮肿喘满。用大冬瓜一枚,切盖去瓤,填入赤小豆,加盖封固,晒干、埋糯糠中火煨,火尽后,取瓜切片,同豆焙干为末,加水、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煎冬瓜子汤送下。一天服三次,以小便畅通为度
  3、痔疮肿痛。用冬瓜煎汤洗。
  4、热毒、痱子。用冬瓜切片摩涂。
  瓜练(瓜瓤):
  1、消渴烦乱。用干冬瓜瓤一两煎水服。
  2、水肿,小便少。用冬瓜瓤煎水服。
  白瓜子(冬瓜仁):
  1、补肝明目。用冬瓜仁七程式,包布袋内,投主沸汤中几次,取出晒干,再在清酒中泡两晚。晒干研为末。每天服一匙。又方:取瓜子三、五升,去皮为丸,每日空心服十丸。
  2、男子白浊。用陈冬瓜仁(炒)研为末。每服五钱,空心服,米汤送下。
  3、女子白带。治方同上。
  瓜皮:
  1、跌打损伤。用干冬瓜皮一两、真牛皮胶一两,锉入锅内,炒存性,研为末。每服五钱,好酒热后送下。服药后厚盖静卧,有微汗,痛即减。
  2、腰闪痛。用冬瓜皮烧研,酒送服一钱。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0-1-7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瓜

《释名》无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0-1-7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瓜

《释名》胡瓜
《气味》甘、寒、有小毒。
《主治》
  1、水病肚胀,四肢浮肿。用胡瓜一个,破开,连了以醋煮一半至烂,空心服,一次吃完。不久即可把水排出。
  2、咽喉肿痛。用老黄瓜一个,去子,填满硭硝,阴干为末。每取少许吹喉内。
  3、火眼赤痛。用老黄瓜一条,上开小孔,去瓤,填满硭硝,悬挂阴凉处,等硝透出来后,刮下收存。点眼,甚效。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0-1-7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丝瓜络

《类别》果实类
《释名》丝瓜筋、丝瓜布。天丝瓜、天罗、布瓜、蛮撤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cylindrica(L.)Roem.的果实的维管束。
《采制》夏、秋季果实成熟、果皮变黄、内部干枯时采摘,除去外皮及果肉,洗净,晒干,除去种子。
《性味》药材为丝状维管束交织而成,多呈长棱形或长圆筒形,略弯曲,长30~70cm,直径7~10cm。表面淡黄白色。体轻,质韧,有弹性,不能折断。横切面可见子房3室,呈空洞状。气微,味淡。性症,味甘。《植物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有5棱,光滑或棱上有粗毛;卷须通常3裂。叶片掌状5裂,裂片三角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锯齿,两面均光滑无毛。雄花的总状花序有梗,长10~15cm,花瓣分离,黄色或淡黄色,倒卵形,长约4cm;雌花的花梗长2~10cm;果实长圆柱形,长20~50cm,直或稍弯,下垂,无棱角,表面绿色,成熟时黄绿色至褐色,果肉内有强韧的纤维如网状。种子椭圆形,扁平,黑色,边缘有膜质狭翅。花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主要成分》含木聚糖(xylan)、甘露聚糖(mannan)、半乳聚糖(galactan)等。
《功能主治》通络,活血,祛风。用于痹痛拘挛、胸胁胀痛、乳汁不通。
  1、痘疮不快。用老丝瓜近蒂三寸,连皮烧存性,研为末,砂糖水送服。
  2、痈疽不敛,疮口很深。有丝瓜捣汁频频涂搽。
  3、风热肋肿。用丝瓜烧存性,研为末,水调涂搽。
  4、坐板疮。用线瓜皮焙干,研为末,烧酒调匀涂搽。
  5、手足冻疮。用老丝瓜烧存性,调腊猪油涂搽。
  6、痔漏脱肛。用丝瓜烧灰、多年石灰、雄黄各五钱,共研为末,以猪胆、鸡蛋清及香油调药敷贴,直至脱肠收上。
  7、肠风下血。用霜后干丝瓜烧存性,研为末,空心服二钱,酒送下。
  8、血崩。用老丝瓜烧灰、棕榈烧灰等分,盐酒或盐汤送服。
  9、乳汁不通。用丝瓜连子烧存性,研为末,酒送服一、二钱,厚盖发汗即通。
  10、小肠气痛,绕脐冲心。用老丝瓜连蒂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病重者服两、三次即消。
  11、卵肿偏坠。用老丝瓜烧存性,研为末,炼蜜调成膏。每晚以好酒关服一匙。
  12、腰痛。用丝瓜子炒焦,捣烂,酒送服。以渣敷痛处。
  13、喉闭肿痛。用丝瓜研汁灌下。
  14、化痰止咳。用丝瓜烧存性,研为末,加枣内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送下。
  15、风气了牙痛。用生丝瓜一个,擦盐火烧存性,研为末频频擦牙,涎尽即愈。如肋肿,可用末调水敷贴。此方治蛀牙无效。
  16、刀疮。用古石灰、新石灰、丝瓜根叶、韭菜根各等分,捣至极烂,作成饼,阴干,研末涂搽。止血、定痛,生肌,有特效。
  17、诸疮久溃。用丝瓜老根熬水洗搽。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