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樓主: 延章

本草綱目 [電子書]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1-7 09:39 | 顯示全部樓層
甘薯

【釋名】無
【氣味】味甘、平、無毒。
【主治】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功同薯蕷。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1-7 09:39 | 顯示全部樓層
百合

【歸類】植物細葉百合百合
【藥典收入】是
【藥效分類】補陰藥(補益藥類)
【性】寒
【味】甘
【毒 性】無毒
【歸 經】心肺
【藥用部位】肉質鱗葉
【藥食同源】是
【功 效】養陰潤肺、寧心安神。
【主 治】陰虛久咳,痰中帶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
【藥 量】6-12g。
【配伍宜忌】風寒痰咳、中寒便滑者慎用。
【炮製方法】1)百合:將原藥除去雜質及霉環者。2)蜜百合:取淨百合,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
【品質標誌】本品以肉厚、質硬、色白者為佳。
【商品規格】江蘇分甲、乙、丙3等,浙江分1-3等等規格。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1-7 09:40 | 顯示全部樓層
竹筍

【釋名】竹萌、竹芽、竹胎、竹子
【氣味】甘、微寒、無毒。
【主治】治消渴,利膈下氣,化熱消痰爽胃。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1-7 09:40 | 顯示全部樓層


【釋名】落蘇、昆化瓜、草鱉甲
【氣味】(茄子)甘、微寒、無毒。
【主治】1、婦女月經血黃。用黃茄子切開,陰乾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2、腸風下血。用經霜茄連蒂燒盛存性,研為末。每天服二小匙,空心服,溫酒送下。又方:取大茄種三枚,每用一枚包濕紙中煨熟。泡酒一升半。蠟封三天,去茄飲酒(暖飲)。
  3、腰腳拘攣(腰腳風血積冷,筋急拘攣疼痛)。取茄子五十斤(按:這是古秤,所得重量約合今秤的十分之一),切細,以水五斗煮取濃汁,濾去渣,再煮至一升左右,即加入生木木栗粉,令稀稠適當,更配以麝香、硃砂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日服三十丸,秫米酒送下。一月後可望病癒。
  4、跌打損傷。用大黃茄一個,切片如一指厚,在新瓦上焙、研為末。臨臥時服兩小匙,溫酒調服。一夜傷消無痕。
  5、熱毒瘡腫。用生茄子一枚,割去二分,去瓤二分,如罐子形,合在瘡上即消。
  6、癜風。用茄蒂蘸硫磺附子共研成的藥末摻敷。白癜用白茄蒂,紫癜用紫茄蒂。
  7、牙痛。和秋茄花(干品)燒存性,研末塗痛處。
  8、血淋。用茄葉熏干為末,每服二錢,溫酒或鹽湯送下。隔年的茄葉更好。
  9、久痢。用茄根澆灰、石榴皮,等分為末,沙糖水送服。
  10、取去痛牙。用茄莖浸馬尿中三日,取出曬、炒為末,點在痛牙上,牙自脫落。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1-7 09:40 | 顯示全部樓層
壺盧

【釋名】瓠瓜、匏瓜
【氣味】(壺瓠)甘、平、滑、無毒。
【主治】除煩,治心熱,利小腸,潤心肺,療心淋,消黃腫。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1-7 09:40 | 顯示全部樓層
苦瓠

【釋名】苦瓠、匏瓜
【氣味】(瓤、子)苦、寒、有毒。
【主治】
  1、黃疸腫滿。有苦瓠瓤如在棗大小,泡童便中一時,取出兩小團塞鼻孔中,深吸氣。有黃水排出,幾次後即愈。又方:用瓠瓤熬黃為末,每服半錢,一天服一次,十天病癒。
  2、水腫,頭面腫大。有好苦瓠白瓤,分撚如豆粒,以面裹住煮開。空心服七枚,當有水排出,人轉瘦好愈。二年內忌咸物。又方:用苦瓠瓤一兩,微炒,研末。每天服一錢,稀飯送下。
  3、通身水腫。用苦瓠末(炒)二兩、苦藶五分,搗爛合成丸子,發啵豆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有水排出為止。又方:用苦瓠末五分、大棗七枚,合搗成丸。先服三丸,隔一小時左右,再服三丸,有水排出後更服一丸。
  4、小便不通。有革瓠子三十枚(炒)、螻蛄三個(焙),共研為末。每服一錢,冷水送下。
  5、風痰頭痛。取苦瓠膜汁,以葦管灌入鼻中,有氣上沖腦門,不久惡涎流下,病即愈。如在治疔過程中出現頭暈現象,不用疑忌。有干苦瓠膜浸汁,或用苦瓠子研末,海外僑胞入鼻中亦有效。
  6、牙痛。用壺盧子半升,加水五升煎成三升,含漱。和莖葉煎汁含漱亦可。
  7、惡瘡癬癩。用苦瓠一枚煮汁塗搽。
  8、痔瘡腫痛。用苦壺盧、苦蕒煎湯,先薰後洗。洗後以熊膽、密陀僧、膽礬、片腦合研為末,敷患處。
  9、耳出膿。有干瓠子一分、黃連半錢,共研為末。先耳揩淨,海外僑胞末少許入耳。一天二次
  10、一切瘺瘡。用霜後收采和曬乾的苦瓠花研為末,敷患處。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1-7 09:40 | 顯示全部樓層
冬瓜

【釋名】名白瓜、水芝、地芝。
【氣味】白冬瓜:甘、微寒、無毒。瓜練:甘、平、無毒。白瓜子:甘、平、無毒。
【主治】白冬瓜:
  1、消渴不止。冬瓜一枚,削皮,埋濕地中一日,取出破開,飲其汁水。或將瓜燒熟,絞汁飲服亦可。
  2、浮腫喘滿。用大冬瓜一枚,切蓋去瓤,填入赤小豆,加蓋封固,曬乾、埋糯糠中火煨,火盡後,取瓜切片,同豆焙乾為末,加水、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煎冬瓜子湯送下。一天服三次,以小便暢通為度
  3、痔瘡腫痛。用冬瓜煎湯洗。
  4、熱毒、痱子。用冬瓜切片摩塗。
  瓜練(瓜瓤):
  1、消渴煩亂。用干冬瓜瓤一兩煎水服。
  2、水腫,小便少。用冬瓜瓤煎水服。
  白瓜子(冬瓜仁):
  1、補肝明目。用冬瓜仁七程式,包布袋內,投主沸湯中幾次,取出曬乾,再在清酒中泡兩晚。曬乾研為末。每天服一匙。又方:取瓜子三、五升,去皮為丸,每日空心服十丸。
  2、男子白濁。用陳冬瓜仁(炒)研為末。每服五錢,空心服,米湯送下。
  3、女子白帶。治方同上。
  瓜皮:
  1、跌打損傷。用干冬瓜皮一兩、真牛皮膠一兩,銼入鍋內,炒存性,研為末。每服五錢,好酒熱後送下。服藥後厚蓋靜臥,有微汗,痛即減。
  2、腰閃痛。用冬瓜皮燒研,酒送服一錢。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1-7 09:41 | 顯示全部樓層
南瓜

【釋名】無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補中益氣。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1-7 09:41 | 顯示全部樓層
黃瓜

【釋名】胡瓜
【氣味】甘、寒、有小毒。
【主治】
  1、水病肚脹,四肢浮腫。用胡瓜一個,破開,連了以醋煮一半至爛,空心服,一次吃完。不久即可把水排出。
  2、咽喉腫痛。用老黃瓜一個,去子,填滿硭硝,陰乾為末。每取少許吹喉內。
  3、火眼赤痛。用老黃瓜一條,上開小孔,去瓤,填滿硭硝,懸掛陰涼處,等硝透出來後,刮下收存。點眼,甚效。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1-7 09:41 | 顯示全部樓層
絲瓜絡

【類別】果實類
【釋名】絲瓜筋、絲瓜布。天絲瓜、天羅、布瓜、蠻撤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絲瓜Luffacylindrica(L.)Roem.的果實的維管束。
【採制】夏、秋季果實成熟、果皮變黃、內部乾枯時採摘,除去外皮及果肉,洗淨,曬乾,除去種子。
【性味】藥材為絲狀維管束交織而成,多呈長棱形或長圓筒形,略彎曲,長30~70cm,直徑7~10cm。表面淡黃白色。體輕,質韌,有彈性,不能折斷。橫切面可見子房3室,呈空洞狀。氣微,味淡。性症,味甘。【植物形態】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有5棱,光滑或棱上有粗毛;卷鬚通常3裂。葉片掌狀5裂,裂片三角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有鋸齒,兩面均光滑無毛。雄花的總狀花序有梗,長10~15cm,花瓣分離,黃色或淡黃色,倒卵形,長約4cm;雌花的花梗長2~10cm;果實長圓柱形,長20~50cm,直或稍彎,下垂,無稜角,表面綠色,成熟時黃綠色至褐色,果肉內有強韌的纖維如網狀。種子橢圓形,扁平,黑色,邊緣有膜質狹翅。花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主要成分】含木聚糖(xylan)、甘露聚糖(mannan)、半乳聚糖(galactan)等。
【功能主治】通絡,活血,祛風。用於痹痛拘攣、胸脅脹痛、乳汁不通。
  1、痘瘡不快。用老絲瓜近蒂三寸,連皮燒存性,研為末,砂糖水送服。
  2、癰疽不斂,瘡口很深。有絲瓜搗汁頻頻塗搽。
  3、風熱肋腫。用絲瓜燒存性,研為末,水調塗搽。
  4、坐板瘡。用線瓜皮焙乾,研為末,燒酒調勻塗搽。
  5、手足凍瘡。用老絲瓜燒存性,調臘豬油塗搽。
  6、痔漏脫肛。用絲瓜燒灰、多年石灰、雄黃各五錢,共研為末,以豬膽、雞蛋清及香油調藥敷貼,直至脫腸收上。
  7、腸風下血。用霜後乾絲瓜燒存性,研為末,空心服二錢,酒送下。
  8、血崩。用老絲瓜燒灰、棕櫚燒灰等分,鹽酒或鹽湯送服。
  9、乳汁不通。用絲瓜連子燒存性,研為末,酒送服一、二錢,厚蓋發汗即通。
  10、小腸氣痛,繞臍衝心。用老絲瓜連蒂燒存性,研為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病重者服兩、三次即消。
  11、卵腫偏墜。用老絲瓜燒存性,研為末,煉蜜調成膏。每晚以好酒關服一匙。
  12、腰痛。用絲瓜子炒焦,搗爛,酒送服。以渣敷痛處。
  13、喉閉腫痛。用絲瓜研汁灌下。
  14、化痰止咳。用絲瓜燒存性,研為末,加棗內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送下。
  15、風氣了牙痛。用生絲瓜一個,擦鹽火燒存性,研為末頻頻擦牙,涎盡即愈。如肋腫,可用末調水敷貼。此方治蛀牙無效。
  16、刀瘡。用古石灰、新石灰、絲瓜根葉、韭菜根各等分,搗至極爛,作成餅,陰乾,研末塗搽。止血、定痛,生肌,有特效。
  17、諸瘡久潰。用絲瓜老根熬水洗搽。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