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南怀瑾生前讲学地“太湖大学堂”将列入文保范围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2-10-23 23:31| 發佈者: 对酒當歌| 查看: 2171| 評論: 0|來自: 新闻晚报

摘要: 记者李胜南报道    南怀瑾先生最后六年,在这里开堂讲学、闭关静修;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南先生亲定的。这处位于太湖之滨的大学堂,将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整体保护,南先生的 30万册藏书,也有可 ...
记者李胜南报道 
  南怀瑾先生最后六年,在这里开堂讲学、闭关静修;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南先生亲定的。这处位于太湖之滨的大学堂,将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整体保护,南先生的 30万册藏书,也有可能逐步登记造册,为世人所用。这是日前召开的“太湖七都・浦江源文化旅游节”上传出的消息。
  相关链接
  追忆南怀瑾先生 

  查旭东说,自己与南先生有过一些交往,南先生是个慈祥的老人,是一个风度翩翩的长者;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非常健谈的人。南先生对自己的为人处事都有很多教益,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以出世的态度来做入世的事情。之所以说是出世,因为先生做事不求回报,所以,态度是超然的;而他亲建学堂讲学、以自己的教育理念创办实验学校,就是入世,给世间做个榜样,希望通过这个点,把理念推广到全社会。先生还亲自给学生开书单,告诉他们要去读哪些书。
  今年6月份,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南先生与30位学生面对面对谈。语重心长地说,教育教育首先是立人,是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的问题。
  而且,他在弘扬国学的同时,对西方文化采取的也是融合的态度,实验学校的小学生们要研读中西经典,以做到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所以,先生虽然辞世,但是留下的是让世人受益匪浅的精神和理念。
  大学堂:气氛庄严肃穆
  南怀瑾先生今年中秋前夕辞世于太湖大学堂。这座南先生在晚年亲手创建的学堂,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南怀瑾先生,1918年生,浙江乐清人,一生旅居、寓居多地,2000年,确定在太湖之滨建立太湖大学堂,南怀瑾先生亲自选址;2006年,太湖大学堂正式建成;2008年,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创办,南先生“人格教育、文化重建”的理念正式付诸于基础教育。
  南怀瑾先生的太湖大学堂位于江苏省吴江市七都镇庙港。日前,记者一行有幸获准进入太湖大学堂内部参观。大学堂整体都是灰瓦白墙,遵循江南一带的建筑风格,不过,建筑体量都很大,楼与楼之间以曲折的回廊连接。大学堂的气氛整体庄严肃穆,记者一行下午时分在校内行走时,几乎看不到人,倒是看到了在廊檐下自由走动的母鸡。在教学楼的门外,几个彩色的风车迎风转动。因为吴江国际实验学校的200名学生还在正常上课,所以我们不能随意走动,免得干扰了正常教学。经会客厅、穿廊檐到餐厅,我们便离开了。对于南先生曾经生活起居的一号楼,我们只能隔着玻璃远远注目。
  庙港:南先生最后居住的地方
  很多人在不同场合,都曾问起南先生为什么选择在庙港小镇建堂讲学,南老师没有正面回答,反而戏说“太湖之边的庙港,简称就是太庙,在这里开堂讲学,不是正好嘛”。据说,1998年11月,先生第一次来到这里,站在太湖边上,看到这里远山近水、气势开阔,湖边一条大堤绿草成荫,先生说,“将来到这里来读书修行,一定很好。 ”
  2000年,南先生亲自到太湖边上选址,准备建立大学堂,实现自己“浓缩东西精华,传播国学文化”的心愿。大学堂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先生一手亲定,2006年太湖大学堂正式落成,占地282亩,低调庄严。 2006年7月1日到7日,南怀瑾先生在太湖大学堂开讲,内容是禅修与生命科学。
  七都镇党委书记查旭东说,南老师83岁决定盖学堂讲学,说明他对这片土地的感情。 2006年以后南老师定居于此,6年来公开授课50余次,受教者无数。同时,南先生坚持修行,每天晚上都有一到两小时的授课时间,范围是周围的一些学生,就此,七都成为薪火相传之地。
  临终:南先生最后的生活状况
  查旭东说,他在今年7月份南怀瑾先生闭关之前与南老见过一面,当时先生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都不错,后来就闭关了。后因为感冒引发炎症,身体不适,9月14日,南先生离开大学堂,到上海中山医院诊治,9月19日回到太湖大学堂入定,最后在9月29日下午3点26分安详辞世。查旭东说,在老先生入定的10天时间里,跟外界没有语言上的沟通,但仍与学生有精神上的交流。最后,请了两岸三地的医疗专家进行会诊,认定老先生辞世。
  查旭东回忆说,南老先生生前一直说,什么叫幸福,走的时候不要给人找麻烦,不要给自己找麻烦。所以,太湖大学堂进行网上新闻发布,提倡大家通过网络进行追思和悼念,这是老先生的遗愿,也是他家属和学生的意愿。
  至于南老先生的安葬,查旭东说,也是秉持上述三个原则,遵从老先生的遗愿、尊从子女的意愿,遵从重学生的愿望。七都当然希望他能够留下来,毕竟,这是他在晚年的时候选中的一个归属地,但最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留下来,目前还没有定论。
  保护:设立文物保护区
  七都镇承载了南怀瑾先生的很多教育理念,所以,查旭东说,他们正在跟大学堂商量,为了弘扬南怀瑾老师的精神,把大学堂作为一个国学的基地。 10月17日,他们已向苏州市政府打了报告,将太湖大学堂作为一个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整体保护。
  除了建筑本身、对南先生生前的一些收藏品也要进行严格的保护。南先生一生辗转多地,他的30万册藏书一直都在身边,其中有很多善本孤本,2006年,南先生将这些藏书都带到了太湖大学堂,基本都保存在南先生生前工作生活的一号楼。这30万册藏书就是文化宝藏,要原封不动地把它保留下来。
  查旭东说,很多人关心,这30万册藏书能否更好地利用起来,其实,老先生到庙港定居之后,助理一直在编号造册,对这些藏书进行整理工作,更多的书都是上架的形式保存的,保存条件从温度、湿度上讲都是科学的。文保单位正式设立之后,有关方面将与大学堂协商,以一定的形式,进行整理和利用,也许,以后可能通过转化成电子版等形式与广大读者见面,但这毕竟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接下来会不会建立南怀瑾先生纪念馆、纪念堂,七都方面都将与大学堂方面协商再定。
  七都:继续弘扬传统文化
  太湖大学堂坐落于此,对七都镇的影响非常深,甚至对小镇未来的走向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去年,太湖大学堂沿岸一带被确立为浦江源水利风景区,这是为了在太湖边上保留一块原汁原味的土地,避免过度的商业开发,南怀瑾先生亲自题写了景区名。今年9月4日,庙港镇的老太庙文化广场举行奠基典礼,南怀瑾先生觉得这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好事。老太庙建设接受的第一笔捐赠是南怀瑾先生捐赠的18亩土地,此外,老先生还捐了350万元,其中100万是他自己的稿费,他说, “这是读书人心血换来的干净钱。”在老太庙设计规范阶段,台湾知名建筑师登琨艳先生受南老师指派,对老太庙进行了义务的方案设计。
  七都是一处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吴文化、太湖文化的传统。
  查旭东说,各地都在打造文化旅游,七都的定位和内涵是 “精致小镇,从容七都”,其实还有四个字,是与国学文化相结合,叫 “佛心道骨”,讲的是一种淡定从容的状态。此外,他们也想在大学堂周边进行一些产业化,将南老师推崇的儒释道的理念与现代的养生理念相结合,传承先生的文化理念,把这里打造成七都的文化名片。旅游节开幕式上,同时启动了 “太湖七都” APP应用,这是国内首个政体官方APP应用。
  七都有23公里的太湖岸线,与东、西山、三山岛隔太湖相望,七都还是太湖蟹的重要产地,未来,这里都将进行生态化保护,并辅以配套化的服务。查旭东说,希望有人能在这里放慢脚步,静静地体味生活、思考问题,改变一下浮躁功利的生活方式,这可能对于南怀瑾先生也是一种遥远的精神上的呼应。
来源:新闻晚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