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撤拍圆明园文物所有者:曾参与攻占北京所有战役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2-11-14 17:16| 發佈者: 开元之治| 查看: 1666| 評論: 0|來自: 北京青年报

摘要: 圆明园两件文物首度撤拍―――    英国邦瀚斯拍卖行原计划于11月8日拍卖的两件圆明园流失文物,由于舆论的压力被迫撤拍。邦瀚斯拍卖行亚洲艺术品部主管科林・希夫发表声明称:两件圆明园流失文物已被持有者收回 ...
圆明园两件文物首度撤拍――― 
  英国邦瀚斯拍卖行原计划于11月8日拍卖的两件圆明园流失文物,由于舆论的压力被迫撤拍。邦瀚斯拍卖行亚洲艺术品部主管科林・希夫发表声明称:两件圆明园流失文物已被持有者收回,不参与拍卖。科林・希夫还表示,邦瀚斯从未想过要冒犯中国人民,并对此事在中国引起的负面影响表示遗憾。目前,这两件文物已经归还到所有者手中。它们分别是“清嘉庆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yǒu]”。
  ■英国军官罗伯森1863年因霍乱病死于上海军营,两件文物一直被他的家庭收藏
  此前,拍卖行特意标出两件文物出自圆明园,这一行为被指可能是在故意炒作。有研究圆明园流失文物的学者称:“一件文物一旦被证明出自圆明园,往往会被拍卖者抬高价格,成交价也水涨船高。”西方人以“圆明园”炒作,由来已久。最早想出这个噱头的是国外的一些拍卖行,他们利用中国人的爱国情怀,特意标注文物出自圆明园,很多中国人往往就是冲着这个身份证明去的,多花钱都无所谓。 
  “清嘉庆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这两件文物,拍卖之前就被附上了“出生证明”。已经泛黄的纸张有些残破不全,但是其上英文明确记载文物系由英军第六十七团的上尉军官阿瑟・朱尔斯・罗伯森,1860年“从中国夏宫带出”。泛黄的纸张上这样写道:
  “亲爱的妈妈,福布斯・罗伯森夫人,这件玉器是1860年10月,我从中国皇帝的夏宫里面带出来的(此外还有另一件)。您至爱的儿子,阿瑟・朱尔斯・罗伯森”。
  “夏宫”即是当时西方国家对圆明园的称呼。罗伯森个人履历为:1854年10月20日加入英军第六十七团。1858年9月21日,第六十七团的34名军官、805名士兵从香港出发,并于10月23日抵达广州。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他参与了攻占北京的所有战役,其中包括新河战役、占领塘沽、占领大沽口炮台等重要战役。这个团后来驻守上海,1863年,罗伯森因为霍乱病死在上海的驻地孔子军营。两件文物一直被他的家庭收藏。
  ■两件藏品曾在北京、上海巡展,见过实物的文博专家称,它们“历史有序、传承清晰”,应系圆明园流失文物
  两件藏品的全篇英文拍卖信息中掺杂着一些汉字:“苏格兰家族藏品”、“清嘉庆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辛未(1811年)孟秋御笔】楷书款”、“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它们似乎显得有些突兀。
  长宜子孙牌的估价为6万-10万英镑(61万-100万元人民币),提梁卣的估价为4万-8万英镑(41万-82万元人民币)。
  今年10月初,这家拍卖行曾在北京和上海巡展,其中就有“清嘉庆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这两件文物。见过实物的文博专家称,这两件文物“历史有序、传承清晰”,应系圆明园流失文物。
  ■根据文尾落款推断,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应是皇帝自己赏玩过的器物
  这块“清嘉庆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是仿汉代宜子孙佩而制造,用料考究。牌身为玉璧形,质地洁白细腻,温润凝结。器型规整、雕工精美、玉质无沁色,无瑕斑,有蜡样光泽,中有阳文“长宜子孙”四字,字体工整有力。
  它与北京故宫清宫旧藏品极为相似,但后者雕琢有隶书“乾隆年制”和“覆字一百八十八号”款识,因此年代较拍卖品为早。
  故宫藏品被安置于一依据玉器形状而定制的楠木册中,一面置玉器,一面绘有书画,木册封面书写“珍符衍庆”四字。而被掠夺走的这件玉器,也存放在一个与故宫藏品极为相似的木册中,木册封面则书“延喜]祥”四字。木册内面则墨书唐代诗人王涯 (764-835)所写 “秋思”诗句:
  “宫连太液见沧波
  暑气微消秋意多
  一夜轻风苹末起
  露珠翻尽满池荷”
  文尾落款“辛未(1811)孟秋御笔”。所谓“御笔”,是皇帝亲手所写的意思,而这篇诗句,也就是当时的嘉庆皇帝所书。因此推断,这是一件皇帝自己赏玩过的器物。
  ■“长宜子孙”字样出现在玉器上可一直追溯到汉代,寓意后世子孙都能过上美好安逸的生活
  一般而言,清代宫廷的玉佩,大部分是仿照汉代玉佩制作,并且加以变化。在装饰、造型上较汉代玉佩更加复杂精致,图案内容也更加丰富。“清嘉庆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也不例外,特别在琢工上表现出极为高超的透雕工艺。
  其实,“长宜子孙”字样出现在玉器上可一直追溯到汉代,寓意后世子孙都能过上美好安逸的生活。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征,凡是具有坚韧的质地、莹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具有这五种特征的美石被认为是玉。在美玉上雕刻有吉语文字,则是东汉玉器的一个显著特点。流行的吉语有“宜子孙”、“长乐”、“长宜子孙”、“延寿万年”等祝福吉语。
  ■卣是古代盛酒用品,“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以青玉为原料,仿古青铜器造型,属玉雕佳作
  再说另外一件“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是由青玉雕成的,制作非常精美。卣是一种古代盛酒用品, 《诗经》中就已有“鬯一卣”一说。卣一般为椭圆形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见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流行的时间虽不长,但其形制很丰富,除圆形、椭圆形、方形等常见的器形外,还有筒形、鸟兽形等等。卣在商代可能专门用来储盛高级香酒鬯,为了保持香酒的香气不散发或少散发,所以有盖。
  上世纪80年代在河南罗山县蟒张后李商代墓葬发现的2公斤残存液体就是装在青铜提梁卣中。卣口密封较好,内存液体依然纯净。经化验,是商代酒。此酒历经三千多年,依然保存至今,不能不令人惊奇,可以推断发现的酒很可能就是鬯。
  “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以优质青玉为原料,玉质温润纯净,以仿古青铜器的款式为造型,束颈、垂腹、圈足,带有提梁,器表琢刻的兽面纹饰威武端庄,但不狰狞,琢制精美细腻,古色古香,是不可多得的玉雕佳作。
  ■用以悬挂玉卣的木质雕花挂架,并未被英国军官带走,推测已毁于圆明园大火
  乾隆皇帝好古,曾编辑《西清古鉴》,以整理宫廷收藏的上古夏商周三朝青铜器。同时,因为新疆地区的归附,和田玉器可以大量进入宫廷和内地,使得乾隆时期不仅玉器制作数量大增,而其大尺寸玉器也频频出现,比如北京故宫收藏的大禹治水大山子就是其中翘楚。
  这件青玉仿青铜器兽面纹提梁卣,与北京故宫藏品相似,后者底部刻有“大清乾隆仿古”六字款,二者皆以青玉制作,不仅是因为大体量青玉材质易寻,更是因为制作的范本是青铜器,所以才会挑相近颜色的玉料来雕刻,用以突出仿制效果。
  在今天北京故宫藏品的出版物上,还可以见到清代当时制作的木质雕花挂架,特别用以悬挂玉卣。大概是英国军官罗伯森觉得多带一个木质挂架,不甚贵重,加之远洋归国不便,所以今天看到的这件玉卣,已经没有了原配的木架。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类玉卣的梁与卣,出自同一大块玉料,属于整挖制作,因此其制作成本和工时要远超其他类似品种。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清代的菊瓣形玉盘、桐荫仕女图玉雕,都是皇室用玉。这件“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就是当时皇家万千玉器的一个。它的工艺便是典型的清作代表,可惜的是这样精美的国粹仍然流失海外。
  ■从目前所存信息看,散失在国内外的以圆明园为代表的文物至少有150万件
  两件圆明园文物的撤拍,让我们再次重温祖先文明荣光并咀嚼屈辱,圆明园可以说是国人胸口永远的痛。从1860年10月6日这天起,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劫掠了11天,最后被放火焚烧。圆明园内四五十处殿堂内装饰了难以计数的紫檀家具,陈设了大量的国内外珍奇宝贝,有锦缎、毡毯、周商青铜器,历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玛瑙、水晶、琥珀、木雕玉器、宝石、书画、钟表、历代典籍等等。
  圆明园遭洗劫后,大量旷世瑰宝流落海外,其中最集中的流散地就是大英博物馆和法国枫丹白露,美国、日本、西欧各国博物馆也都藏有圆明园珍贵文物。从目前所存信息看,散失在国内外的以圆明园为代表的文物至少有150万件。圆明园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说,由于记录圆明园摆设的《陈设清册》没有留存下来,因而这个数字也只是一个估算。如果“清嘉庆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真是圆明园流失文物,也不过是150万件中的两件。
  应该说,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都是逢朝代兴而文化灿,遇衰世而文物遭劫。从这两件玉器身上,不仅可以看到清代鼎盛时期玉器制作的精良水准,更是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人们的沧桑。当事者虽已远去,留下的影响则一言难以道尽……
  ■文并图 /泓尘 戴岱
来源:北京青年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