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考古新发现,红山文化时期是中华最早的阶级形成阶段,产生了中华最早的古国。”近日,辽宁省牛河梁红山文化研究院院长李书敏在内蒙古赤峰市对最早阶级的形成和中华古国的产生提出新的论断。 李书敏认为,阶级的发展全过程应该是发生、形成、发展和消亡4个阶段。根据考古发现,先红山文化兴隆洼遗址居住址中房屋面积相差很大,而红山诸文化赵宝沟遗址居住址中个别房屋还存在阶梯状居住面,加之红山文化祭坛、女神像群、积石冢等的发现,可以看出:距今至少7000年、上限超过8000年的先红山文化时期以居住面积大小来区分人们之间的关系的不平等,这正是阶级发生阶段的特点;在距今7000至6000多年的红山诸文化时期,社会进一步发展,人们之间的阶级关系以房子的阶梯来区分,即现在史书所说的“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阶级”,而考古发现的5000年前红山文化的祭坛、女神像群、积石冢群说明当时有形的物质的阶级已经具有相当规模,是阶级的形成阶段。 另一方面,考古学上通常把磨光石器的流行和陶器的广泛使用作为新石器时代的标志,而红山文化不仅拥有发达的制陶、制石业,而且拥有发达的制玉业。与此同时,氏族酋长、军事首领、神职人员等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多余的公共财产据为己有,形成了私有制,从而完全具备了社会分裂成阶级的条件。 李书敏说,阶级矛盾必然不可调和,必然产生中华最早的国家,而红山文化社会已经具备了对外抵御侵略、对内进行有效管理的国家基本功能。他认为,规范而又多变的红山文化祭坛、规范而又多变的红山文化玉器、规范而又多变的红山文化积石冢(陵)是红山文化社会古国阶级的特点,红山文化坛、庙、冢,是中国最早的天坛、太庙、王陵,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古国的象征。(完)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