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上午,第二届西城电子商务节之琉璃厂收藏文化节如期举行,全国市长书画院副院长 原琉璃厂管委会副主任沈念乐在开幕上午的讲座中为参加文化节的观众介绍了琉璃厂的历史渊源,更介绍了很多琉璃厂的历史轶事。 在琉璃厂工作十余年的沈念乐见证了琉璃厂在建国后的沉浮,他参与修复了琉璃厂湖广会馆,跟街上的各种行家大拿成了好朋友,虽已退休还是会时常在琉璃厂走动,这条街已经成了他生活中不能缺席的一部分。他说起有人拿琉璃厂比作巴黎的文化长廊等国外著名的文化市场,感到这种说法太过妄自菲薄,在他眼里琉璃厂是无与伦比的一条街,没有哪个国家的哪条街可以与之媲美。 琉璃厂的兴起充满了戏剧性。这里古时本是摆地摊的街头市场,一步步走到今天,历史上兴起的几个历史节点恰巧是国家蒙难的时候。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直到北洋军阀混战时清东陵的被盗、溥仪离开紫禁城,大量长期被皇家贵胄垄断的珍贵文物流入琉璃厂市场,最终使这条街兴盛形成如今的规模。进入共和国时代以来,直到最近十几年收藏热重新兴起,文化产业被政府当成一项战略政策,琉璃厂第一次在一个国家富足承平的时代迎来兴旺。沈念乐见证了琉璃厂随国运沉浮的历程,作为全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市场的一位见证人,他眼中的文化产业是什么样子呢? 文化中国:刚才听您介绍琉璃厂历史,能感觉到您对琉璃厂了解的很透彻,您对琉璃厂的感情也很深。 沈念乐:我们对这条街研究的不够,琉璃厂为什么能够成为这样一条文化长廊?当然我们也不是索引派,也不是考证派,但我们要搞清楚它为什么能把皇家的文化、民间的文化、士子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这样一个琉璃厂。这个有天时地利人和。中国人讲的天时地利人和,他不是封建迷信的东西,他是一种机缘,是有因缘的,没有前因后果哪能形成呢。 文化中国:刚才您也提到琉璃厂最初作为市场也是摆地摊起家的。当前各地的许多市场还没成熟起来,有些也许还是露天市场的状态,作为城市管理者往往对此大伤脑筋,很多会由政府出面人为的制造一些市场。您对此怎样看呢? 沈念乐:琉璃厂是个文化市场,就说文化市场吧。琉璃厂是自然形成的,现在很多地方的市场是克隆出来的。比如潘家园其实也算是克隆的琉璃厂,但他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克隆的市场有个问题,就是人为因素太多了。据我了解,很多这种生造的市场寿命往往只有一二十年。但琉璃厂这会一直生存下去,因为这是历史演变700年形成的,那么衰落也要700年,哈哈哈。这地方已经形成了一个国际品牌,没人能消灭琉璃厂,谁消灭琉璃厂那不成了败家子了? 人造的市场各种各样的都也可以生存的很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栅栏,当时也是清朝不要在城里面经营做这种买卖。所以政府建了六条街,召集全国的商人来做买卖。当时的晋商、徽商、河南人、各地的都到这来,这是政府做局大家都来的例子,但它发展起来也是有它的需要。它发展也会有自己的变化,后来这几条里就变成珠宝市等各种市场的。 文化中国:大栅栏是成功的案例,但现在很多人造市场别说一二十年,很多没起来就失败了,您怎么看呢? 沈念乐:对对,失败的更多。如果一针见血的说,什么赚钱你就克隆什么,那是不行的。但是成功的案例是怎么回事呢?他是意识到这个地方具备了这方面相应的条件,顺势的,那我就在这里办这么一个(市场)。你看秀水街那个,他那个地方离使馆区什么的比较近,又是中心的地区,在夹缝里生存。但是咱怎么说呢,它就是有那么个气场,到现在一看也拦不住了,直接建起个秀水大楼来。 文化中国:现在这个收藏热的时候,很多人出于投资目的加入进来。可是您也提到过琉璃厂过去的兴起是因为乱世有古董货源了,而如今正如您讲的,古董是不可再生的,这样多的人涌入收藏市场,会不会实际上没那么多宝贝可淘呢? 沈念乐:真东西现在很少很少。我是有深刻的教训,因为我认识很多鉴定界的朋友,有一些企业界的朋友介绍,要请我鉴定界的朋友给看看,我就请我一个鉴定界的很权威的一个专家朋友过去,几乎没真的。他们人都很直,看完他就问我:“说真话说假话?”我说当然说真话,只不过这朋友托朋友的事情,说得客气点。他就说行,这件东西自己收着吧,那件东西再找别人看看,我看不明白。都这种口气,我一听这就都是假的了。现在造假的太多,很多你说他假他还会急,说是自己家祖传的。很多东西,都没有那个器型,那还看什么看,只能是假的了。(苏超) 来源:中国网文化中国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