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致力于三宗大事 作为北大资深教授,汤一介虽然退出教学一线,但并没有退休,仍然为三件事孜孜不倦地努力着。 一、晚年受命《儒藏》工程 76岁时,汤一介欣然受命《儒藏》(儒家著作的总汇)编纂首席专家的工作,这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 完成《儒藏》一直是汤一介的“梦想”。“我们有佛藏、道藏,但是一直没有儒藏,明清两代人都想做,但都没有做,因为实在太浩大。但是当前我们处在中华民族复兴时期,必须有文化来支撑,否则,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没有根基的。”汤一介说,“现在我们有经济力量可以做了,就要勇于承担,即使做出来的是有缺点的,我们的后人可以补充。希望最晚2017年完成并出版,即在我90岁以前要做完。” 二、研究儒学解决现实问题 2010年,北大儒学研究院揭牌成立,汤一介又挑起一副重担,出任首任院长。汤一介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哲学家要关注到现实社会有哪些重要问题要解决,我们现在对各种学科的解释用的是西方的解释学,能不能做出一个中国解释学的框架,这是迫切需要的。根据中国现实的情况,我们既然有儒家传统,又有马克思主义,可以整合起来解决中国自己存在的问题。” 三、普及中国文化办什刹海书院 什刹海书院去年落成,汤一介担任院长。“广化寺想办书院,佛教要办儒学院,很不错,很开放。但是我提出还是办成儒释道都包含的书院为好,他们想每年给我15万,我说钱我不要,我做义工吧。我组织了一个导师团,各个领域的专家泰斗都有。今年已经做的是,春天讲儒学,夏天讲佛学,秋天讲道学,冬天讲易经。2013年我们准备设立国医讲坛,都是免费开放。” 汤一介之所以答应出任什刹海书院院长,在于他深知面向社会普及中国文化的必要。在他另外组织的特聘教授团里,也邀请了于丹。“虽然她有一些争议,但是没关系,她有她的长处,如果非要跟我的思想一样,那反而不好。” 不喜欢被称为“哲学大师” 现在,汤一介已至耄耋之年,却还身负多项重任,但他并不觉得累。“中国知识分子有一个优良的传统,那就是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我也不知道这些手头上的事情是否都能做完,也许根本做不完,可能也做不好,但是我觉得很重要,我就会去做。” 在学界,汤一介被称为哲学大师,但他直言不喜欢这个称号。“就哲学这个方面来讲,出了一些很有成就的专家学者,但是没有出划时代的思想家,能够引领世界哲学发展的方向。所以,我们搞国学,不能排斥西学,反而要尊重西学,吸收他们好的东西,也就是说,做学问要有全球眼光。同时,一定不要让名缰利锁束缚你,应该有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冯有兰先生讲得很有道理:我们对前人的学术成就不能只是照着他讲,应该接着他们已取得的成果来讲。”(策划:赵洁 采写:谢绮珊) 来源:广州日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