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还需法律保驾护航 记者致电上海申浩工艺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接通电话后表示不接受采访,并立即挂断电话。此前,记者查询3款产品的专利号201130483070.4时发现,该专利号的确存在,但被指侵权的3款卡通形象并不在其中。 “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肯定离不开知识产权这个基石。”杨志勇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创意产业就是版权产业,知识产权就是文化创意企业的无形资产。 “但现实中,这一宝贵的无形资产经常没能受到很好的保护,在现在的条件下还需要更多的中小企业建立起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杨志勇说,“在各方面法律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很多时候等出了事再维权,难度确实比较大。这就需要这些创意人才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咨询法律顾问、查阅相关材料,制定一套保护方案,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树立品牌意识。” 目前,大多数文化创意企业规模偏小,创意企业中的创作团队常常只有几个人。企业规模有限,人数较少,就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创意成果本身的制作和销售上,较少或没有时间关注创意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开展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途径和效果会受到影响。文化创意企业进行创造时,很少能树立“权利先于创造”的理念,从而使创造者蒙受损失。 “除了国家从立法上要进一步完善以外,执法不严和执法效率不高也是制约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原因。”杨志勇说,文化创意领域的知识产权类型主要集中于版权和商标权,这就决定了与之相关的行政执法部门至少还包括版权局、工商局、知识产权局等,执法中难免因为执法依据、执法主体等方面的问题,影响执法效率。 “我们目前也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希望能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一个有效维权的平台。”杨志勇对记者说,“一边要加大保护力度,使文化资源和经济效益能够有效结合,让文化创意更有动力;一边对那些侵权盗版者还要加大惩罚力度,尤其对于那些恶意侵权、反复侵权的,一定要让他们付出代价,从打假打不起变成做假做不起。” 如今,魏国卿与京艺斋的纠纷已经进入法律程序,是否侵权,侵权到什么程度,以及谁是侵权人,将由司法机构做出裁决,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 来源:中国文化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