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历史的天空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蒋介石劝降叶挺“笔录”解密

国学新闻| 历史的天空

2007-1-22 11:44| 發佈者: 家邻| 查看: 1842| 評論: 0|來自: 环球星岛网

摘要: 叶挺将军 叶挺率领的新四军九千余人1941年1月6日在安徽南部与国民党七个师发生军事冲突,几天战斗之后,新四军损失七千多兵力,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死亡。这次事件就是皖南事变。叶挺被俘后, ...

叶挺将军

叶挺率领的新四军九千余人1941年1月6日在安徽南部与国民党七个师发生军事冲突,几天战斗之后,新四军损失七千多兵力,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死亡。这次事件就是皖南事变。叶挺被俘后,蒋介石曾反复劝说他投靠国民党,中央档案馆最近首次解密了一份蒋介石与叶挺的对话笔录,蒋介石指叶挺上了中共的当还不觉悟,要叶挺跟他走,保证叶挺“一定可以得到成功”。而叶挺则在考虑之后加以回绝。

这份笔录是叶挺亲自用毛笔追记的,藏在中央档案馆的文件资料中。叶挺被俘后,被囚于江西上饶七峰岩,7月转押桂林,1942年1月又押至重庆,蒋介石5月召见叶挺。

蒋介石见到叶挺时问:“一年来休养怎样?有什么反省觉悟的地方?这几年来没有很好让你做点事。” 叶挺的长子、现任中国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叶正大中将认为,蒋介石的这番话是责备叶挺给共产党干事,而没有很好地为国民党做点事。

叶挺对此没有作正面回应,只是说自己“屡经挫折失败,自觉能力薄弱,无法应付环境。” 叶正大认为,这是叶挺拐弯抹角地指责蒋介石,因为叶挺曾参与指挥了中共1927年的南昌起义,该次起义就是针对国民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合作,叶挺组建新四军,蒋介石却明里支持、暗中为难,这些是叶挺难以应付的。事实上,皖南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就于1月17日发布命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下令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

蒋介石又说:“你这个人太老实,上了人家的当还不觉悟,人家叫你回去你就回去,叫你打就打,人家利用你完了还会杀你。去年(实为前年)为什么不来见我就回去,人家叫你回去你就回去。”

原来在1927年12月11日,叶挺与张太雷、叶剑英、聂荣臻等人领导了广州起义,并担任起义军总指挥,起义失败了,叶挺受到党内指责和处分,流亡海外,脱离了与中共的关系。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达成将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一个军的协议,蒋介石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

因为叶挺是广东惠阳人,想回家乡抗日,就辞去了新四军军长职务,回到惠阳一带任东江游击总指挥。叶挺离开新四军后,毛泽东致电周恩来,要他立即做叶挺工作,劝他回新四军。1939年2月周恩来与叶挺进行了一夜长谈,说服了叶挺回到新四军,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委员会主任,项英为副主任。

这次蒋介石提起旧事,叶挺反而很生气,指责蒋介石指定路线要新四军开进,途中与日军作战又不给补充武器弹药和粮食,同时布置七个师包围新四军。叶挺说:“这个时候,我打电报辞职,又没有批准,我只好带着部队逃命。”

这时,蒋介石大声说:“你的部下就是共产党,他们破坏抗战,你上了当还不觉悟,还要对他们负责,这样我关起一百多人是我错了吗?”

叶挺回答:“如果这样说,新四军当初就不应该成立了?”蒋介石想结束谈话,就说:“话就说到这里,再说就不好听了。” 正要走时,又突然问:“你是不是共产党。”叶挺说:“到现在为止我没有任何党籍。”

叶挺1919年进孙中山的大元帅府任警卫营长时加入过国民党,后辞去军职去苏联学习,在那里参加了共产党。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出走,党籍被除。

蒋介石得知叶挺没有党籍之后说:“我指示你一条正路,你能绝对服从我跟我走,你一定可以得到成功,不然你就算完了。”叶挺说:“我早就决定我已经完了。”

蒋介石马上改变口气说:“也不是那样意思,我叫你去三战区去好好休养,你的前途是光明的。”叶挺说:“如果照这样做,大家一定说我自私,怕法律处置,我不能这样做。”

蒋介石最后说:“回去好好想一想,同郭司令商量好了答复我。”

第三战区副司令郭忏把叶挺送回住地又谈了约一小时,但叶挺当时的决心已定,他说:“我不能这样做,请枪毙我吧!”

叶挺在狱中写过18页的《囚语》,其中有:“不辞艰难那辞死,生死原来相游戏,只问此心无愧怍,赤条条来光棍逝。”

叶挺被囚后,中共多次要求蒋介石释放叶挺。1946年3月4日傍晚,叶挺获释。但是4月8日乘飞机前往延安时,飞机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触山坠毁,叶挺与妻子李秀文、女儿扬眉,以及中共其他领导人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等人同时遇难。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