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扎堆重复出版,这是众人皆知的出版界老问题,也可谓屡治不见效的一种顽疾。近日,由于高层人士的推荐,使《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顿时走红,短短几个月,一下子冒出十几种译本,而且还有正在加紧造货的。好书该多印,这没错,但造成滥印就不好。现在似乎出现了下列一些问题。
一是掩盖了侵权行为。这本书的法文原著虽已超过版权保护期,但其最早的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冯棠译本,还受版权保护。该书约有20万字,多家出版社只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就推出所谓的新译本,这些译者的水平和速度真令人惊讶。其中有的倒是说实话,在书中写明“参考了”冯棠的译本,另一些人连这样的客气话都不说,玩玩文字替换,别人的就换成自己的了。反正冯棠已过世,谅他也没法来追究。通常引用他人文字都要注明出处,而那种译文多处雷同,大量剽窃他人释义,分明踩着前人肩膀向上攀,却自诩是“新译”。像这样即使掩盖了侵权之实,也有损翻译职业道德,无疑不可取。 二是翻译质量无法保证。这本书原著是法文本,如今翻译人才多,按说用法文本翻译最理想,也没困难。可是好几家出版社为图快,偏偏要用英文本来翻译。更离奇的是,有译者明言,系根据法文本,但又参照了英文本。这当中就有玄机。你若按法文本说它错,他说这段我是译自英文本,反之亦然,再错也抓不到把柄。其实法英两种版本,文字和段落都有明显差别,按照或参考英文本来译,怎么说也非原装。还有的译本自称是“编译”,那就随你怎么编了。读这本书,为的是正确了解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思想及观点,倘若翻译质量走了样,那就是误人了。 三是扰乱了图书市场秩序。为了抢这块“蛋糕”,各家先是在版本上忙标新。在译文之外,纷纷增照片,加画作,插导读,补评论,添大事记,再附各种相关附录,这一打扮,定价就上去了。也有走反道,特意出版除了译文外什么都没有的便宜裸书。这些奇招,使书价乱了套,贵的48元,便宜的十几元,折扣更是五花八门,网上甚至有1折或1.5折的。像这样混杂竞争,不仅扰乱了市场,误导了读者,更难免带来劣胜优汰的不良后果。 四是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这本书一时畅销,带有许多偶发因素,而出版社之间的重复出版和盲目追逐,更膨胀起某种虚假的需求。一旦供求有变,如此扎堆造货,势必要受到市场的惩罚。眼下出版社库存够大了,以往因跟风出版导致压库的事例不胜枚举。为什么会出现折扣战?无非不好卖要拉客嘛。一部外文作品,一下赶出十几种译本,再你追我赶地争相上市,这要消耗多少人力、财力、物力和运力。若不注意,不仅浪费社会资源,出版社又会尝到跟风变压库的苦头。 上述这些,可以说都是许多出版人心知肚明的老问题,相关方面也多次想办法要解决,只是收效都不大。对此,在深入开展出版改革中,有必要重视下列几点: 第一,完善版权立法。在修订《著作权法》中,希望增加保护翻译版权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译作的抄袭剽窃。一要大大加重处罚力度,对抄袭者要起到震慑作用。德国一位部长,只因多年前一篇论文的抄袭而丢了官,就应该这样。二要尽可能提出界定翻译抄袭的若干准则。例如,雷同文字比例达到多少,前人错译你也跟着错译,搬用他人有独特创意的译法,凡“编译”必须在注释中附原文以供对照,书名及特殊专有名词的翻译,应参照商标法享受保护,等等。三要授权设立翻译质量监督机构,有偿受理翻译图书纠纷的申诉与鉴定。 第二,强化图书市场监管。出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翻译选题的调控,对明显重复出版的,要及时告知或黄牌警告。改进图书定价方法,图书价格的监督,要同其他商品一样,纳入市场统一物价管理体系。对劣质或抄袭的翻译图书,应予退款及处罚。任意打折扣战的,出版社应拒绝供货。要规范网购经营,建立必要的图书网购制约机制。 第三,加强行业组织协调与自律功能。倡导译者重译德,严自律。据报道,有出版社约法文译者高毅重译《旧制度与大革命》,他认为冯棠的译本,虽有小瑕疵,但总体说是个好译本,无须再费力去重译。这种抵制重复出版的务实态度,应予提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有助于成员间交流信息,选题咨询,共同培育市场,以及以行业“游戏规则”互相约束等。现在中国出版协会属下,社科、科技、教育、文艺、少儿、古籍、美术等各出版门类,都有自己的行业组织,唯独缺乏翻译出版的行业社团。吁请主管部门重视翻译出版这个领域,尽快把这个行业组织建立起来。 李景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