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历史兴衰 早在南朝时期华严寺便已有记载 朱棣为重建的华严禅寺亲题寺名 对于华严寺早期的历史,史书记载甚少,记者在《陈书・谢贞传》中找到了简短的一句。书中记载,南朝梁太清元年(547年),谢贞父亲谢蔺去世,谢贞痛哭欲绝,多次昏倒。他的伯父谢洽、族兄谢皓一同前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对谢贞讲道理。禅师告诉他说:“孝子既无兄弟,就应该自爱。如果毁了自己的身体,谁来奉养你的母亲呢?”谢贞这才开始稍微喝点薄粥。清人陈作霖的《南朝佛寺志》中,同样讲到这件事,只不过说是谢贞亲自去请的长爪禅师。这两个材料也说明,早在南朝时期,华严寺便已经存在于南京城南。 这之后,华严寺又从史书中消失,直到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人葛寅亮《金陵梵刹志》一书记载,当时南京城南的碧峰禅寺住持佛妙禅师,打听到江宁安德乡有古迹华严禅寺,因年代久远,早已圮废,但基址尚存,遂募化重建塔院,并奏请永乐皇帝赐额“华严禅寺”。重建后的华严寺占地27亩,内有山门一座,金刚殿、观音殿、天王殿、伽蓝殿各三楹,大雄宝殿五楹和僧院七房。宣德四年(1429年)十二月,佛妙禅师圆寂,享年80岁,僧徒将其葬于先前所造的石塔中。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寺僧对华严寺加以扩建,更加富丽堂皇,明礼部尚书胡荧为之立碑纪事。 1995年,南京市博物馆曾在华严寺遗址发掘出一座明代僧侣墓葬,出土了白瓷碗碟、青花执壶等40余件精美文物。这座墓葬,猜测正是佛妙禅师墓塔地下的玄宫。 南京保卫战张灵甫曾在此阻击日军 经此一战,败落的华严寺彻底成废墟 到了民国时期,华严寺已经彻底败落,只留下一座无人看管的残破寺院。《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 军事(二)》一书中《陆军第五十一师保卫南京战斗经过》一文记载,1937年11月,南京保卫战爆发,张灵甫作为国民革命军第74军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团长,奉命守备南京城南中华门至雨花台一带。12月11日,日军在进攻中华门无果后,避开305团主力,转攻其侧翼华严寺。张灵甫派营长于清祥赶往华严寺,当时华严寺早已年久失修,山门洞开,墙壁上的破洞随处可见,在山门的东边,还有十几米宽的山墙已经倒塌,成了一个比山门还宽广的豁口。华严寺的争夺战反复激烈,营长于清祥在战斗中重伤,全营伤亡四百余人。但直到12日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下令全线撤退,华严寺最终还是牢牢掌握在张灵甫的手中,成为南京中华门的一道坚强屏障。 也正是经此一战,原本已经破烂不堪的华严寺,彻底成了一地废墟。不过石碑容易移动,龟趺则相对困难,古井更是不可能移动。有这两件文物,也很容易判断华严寺原本的位置。(肖雷) 来源:扬子晚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