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撰著的《在历史的深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有理论高度、研究深度、史料厚度,传达了作者对学术研究的执着追求和诚挚心声,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史学论文集,读来令人格外欣喜振奋。
该书收集了作者13篇论文(其中不少属首次公开发表),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集中阐述了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主张;中编和下编则分别为明清史专题研究与人物研究。独具匠心的三个单元安排,反映了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值得称道。《马克思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道路――以历史学为例》,原发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二期上。作者认为,20世纪中国学术经历了两次学术转型:一次是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型,一次是从传统、近代到现代的转型。这两次转型构成了20世纪中国学术史的核心内容。时至今日,这一观点仍是国内学术界有关20世纪中国学术有说服力的概括和总结。 作者强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学术就从本质上坚持了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学术就从根本上掌握了自己的未来。在历史新时期,中国学术要走向新的繁荣,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决不是简单的口号,必须落实在具体的科学研究之中。为此,作者进一步概括了中华民族求是、求真、经世的优秀学术传统,并指出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华民族的优秀学术传统就有了新的科学内涵,它和二为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道构成中国现代学术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学术传统并行不悖。 同时,作者也严肃地指出,中国现代学术存在一些值得警惕的倾向,在史学界具体表现为盲目跟从西方学术,否定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优良传统,特别是否定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当代中国知识界如果不加分析地盲目跟从西方学术,不但在学术研究上是一种没有出息的做法,更重要的是它将断送中国学术的独立性,葬送中国学术的未来。 近10余年来,作者一方面把自己的研究对象上下延伸、左右扩展,另一方面大力提高理论素养,开拓研究视野,从而使学术研究更富思辨性、理论性,做到了两个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学术传统。该书的中编和下编正是作者在明清史研究领域身体力行结出的硕果。通过梳理大量史料,作者揭示出以程朱理学为主导的清初理学的兴起推动着满汉民族的融合,为清初伦理道德秩序的重建、为清代政治的规范化运行、为清代中国从动乱走向安宁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论支持。这是在清史学界第一次将清初理学置于应有的历史地位,已为学术研究同行普遍认同和广泛引用。 该书《后记》说:“中国学术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超越狭隘的自我,真正从自然与社会的历史深处,从不同文明的相互作用中,获取进步的灵感和动力。”我想这就是这部史学论文集题名为《在历史的深处》的主旨所在。作为史学工作者,要深刻感受到自己时代的真正价值,肩负起自己的使命,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学术研究,透过纷繁的历史现象揭示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支撑。赫治清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