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作家很忙,因为要开各种会。基于此,最近《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说原作者辛夷坞在加入南宁作家协会时便与作协约法三章,要求少开会,以确保创作时间。然而据本报记者了解,依然还有大量作家陷于“文山会海”之中不能自拔,以致影响了创作。
此次辛夷坞是顶着“著名写手”的盛名加入南宁作协的。她对热烈欢迎自己的作协没有什么要求,只提出一个想法就是“少开会”。作协方面对辛夷坞的要求自然也是心领神会。于是南宁文联和作协有关领导都作出承诺:“尽量减少辛夷坞参加会议次数,以确保辛夷坞在南宁潜心创作,在南宁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辛夷坞所获的“少开会”的承诺,让不少作家羡慕不已。昨天一位北方作家对告诉本报记者,由于自己人缘、口才都还不错,所以平时花时间最多的便是受邀开会,社会上的会务邀约也很多。 “同行作家开新书研讨会要去,不去就不够朋友;前辈作家诞辰纪念会要去,不去就不尊敬长者;年轻作家的捧场会要去,不去就不关心下一代。还有各种改稿会,庆祝会和纪念会。几乎每一周都有会,很少有整块的创作时间。”作家自嘲道。 这位北方作家在自己的城市里生活了几十年,他为本报记者分析,辛夷坞因《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热映而以“著名写手”身份强势加入作协,而她本人也非“圈子中人”,所以她才可能拉下脸要求“少开会”。“一般在文坛中待了几十年的人,很少有能拉下这个脸的。” 而且在这位作家看来,开会也并不都是浪费时间,“我第一部长篇小说,就是吸纳了改稿会上同行提出的很多建议,才在出版后赢得一些赞誉的。还有在一些会议上可以和老朋友见面,也加强了同行交流,增进了友谊。” 但现在的问题是,作家的开会有点多了。作家王蒙就曾耐人寻味地讲道,中国作家比外国作家能说,因为开会多,训练口才。这多少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也反映了王蒙对会议挤占作家创作时间的忧虑。 现在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莫言。自去年10月获得诺奖后,莫言已经在不同的会议上不下10次表达了“要回到书桌前”的决心。“如果莫言不开这些会,他可能早就回到书桌前了。”一位评论家对本报记者说。 来源:上海青年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