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纪录片《京剧》遭炮轰:史实不清 常识错误不少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3-6-14 22:31| 發佈者: 对酒当歌| 查看: 1555| 評論: 0|來自: 武汉晨报 

摘要: 央视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推出的又一部纪录片力作《京剧》,共八集近日已全部播完。但网络上的争议声却并没有平息。自首集播出后,就立即被诟病解说词说教气浓,明显的史实错漏更是激起了戏迷和学者的集体“炮轰” ...
央视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推出的又一部纪录片力作《京剧》,共八集近日已全部播完。但网络上的争议声却并没有平息。自首集播出后,就立即被诟病解说词说教气浓,明显的史实错漏更是激起了戏迷和学者的集体“炮轰”。中国戏曲学院戏研所特约研究员柴俊为说,纪录片《京剧》有三个硬伤:一、撰稿人对京剧整体认知出现偏颇;二、大制作的奢靡之风让该片不接地气;三、分集叙事史实不清、杂乱无章,虽然出发点为弘扬国粹,但显然忽视了纪实片的最大功能――真实性。作为国粹艺术的京剧,此前并无一部描述其发展史的纪录片,《京剧》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空白。不少戏迷表示:如果一部纪录片拍得并不科学和客观,那么其带来的危害或许比没有它还来得更大。 
  (综合《羊城晚报》《东方早报》报道)
  纪录片不是这么拍的
  这是诗朗诵?这是卖狗血?
  这是王家卫?
  《京剧》的一大特点便是几乎所有的画面都是慢镜头。第一集开场便是武生慢慢摔地的镜头,连身体接触地面那一瞬间的颤抖都展现无遗。在后面的多集中,身着戏装的京剧演员在各种场所亮相――空荡荡的长城、空荡荡的戏台、空荡荡的雪地……有网友吐槽:“这……王家卫拍的吧?”
  这是诗朗诵?
  不少网友反映,《京剧》不说“人话”。有一段,《京剧》用一长串的名词来形容京剧在清末的状况:“光荣与梦想,得意与失落,灿烂与辉煌……”还有,“当所有的繁华已成过往,所有的热闹归于沉寂,关于京剧,关于那些将自己的精魂映射在舞台之上的戏梦人生……”这样的抒情句子,加上刻意搭配的当年老百姓遥望紫禁城的镜头,不少网友直呼受不了,“越听越起鸡皮疙瘩”。
  这是卖狗血?
  “生命不息,闯荡不止,这里是京剧艺人行走江湖的最后一个码头,或许只有在这里,他们才会有真正的轻松与解脱……”这是《京剧》在介绍北京的松柏庵义地。类似这样将京剧艺人形容得十分悲情的段落还有很多。有网友讽刺此片的努力方向根本不是介绍京剧,而是“感动中国”,“您这拍的可是纪录片,需要如此狗血吗?”
  京剧史不是这么拍的 
  不够系统全面 常识错误不少 主题过于沉重
  人物以偏概全
  跟京剧相关的名人太多,《京剧》着重选择了一些角儿来描述,如梅兰芳。但是,戏迷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指出:“怎么不提京剧鼻祖余三胜呢?讲谭派的太多。北京人的面孔渗在片子里。”还有人指出,王瑶卿、陈德林、张二奎……太多应被载入这部纪录片的人物却被一笔带过或索性忽略。
  不够系统全面
  有一集讲到梅兰芳,解说津津乐道于“梅大王”唱一场戏赚多少大洋,“一次买一栋四合院没问题”,反而对于梅兰芳的艺术成就仅以“梅式唱腔最接近中国美学的至高境界――天人合一”这样的吹捧之语简单带过。网友“鼓曲铿锵”道:“它让你从历史、文学、美学、宗教、政治、经济、民情、市井各个不同角度欣赏京剧,唯独不会让你从唱念做打的角度去看戏。”
  常识错误不少
  《京剧》第一集将京剧和昆曲设立为对立关系,不专业的说法使得纪录片刚开播就遭到不少京剧迷乃至昆曲迷的抗议。之后,片子更被吐槽为“每集都有常识错误”,网友纷纷向剧组隔空喊话,“徽班和汉调的关系根本没说清楚”,“引述周作人评论京剧的文章,出现的头像是朱自清”,“编剧根本就不懂京剧的起源”,“程长庚在宫中得赏顶戴纯属民间戏说”,“京剧诞生年份从未有定论”,“《赤壁之战》跟《群英会》混淆”……错误过多,有“误导观众”之嫌。
  主题过于沉重
  百度“京剧吧”中,一位名为“京剧要发展”的网友指出整部片子的氛围太过阴沉,“让人看不到希望”:“京剧不过是一种艺术样式而已,又不关乎国计民生,没有必要拍得像讲一个沉重的历史故事。”还有网友怀疑,《京剧》为了取悦普通大众而尽找些京剧名伶的悲惨段子,加上解说词走大而无当的文艺腔路线,使得整部片子像一曲对京剧的“挽歌”。
来源:武汉晨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