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书写者”王安忆受邀出席香港书展,以“当文学遇到书”为题演讲,流露出她对文学出版业受资本市场和网络世界主导的担忧。“现在书变成了‘卖比写重要’。”
“传媒让印量不再真实” 王安忆回忆,她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写作,当年出书还用字粒的活字印刷术排版,不但要左右倒看,又用绳子捆好字粒,每一版都要重复进行繁复困难的工序,所以即使稿费每千字只得6元,但每次见到印刷制成品,她都非常激动:“就觉得什么报酬都不重要。” 虽然是辛苦困难的写作年代,但王安忆认为当年的文学生态还是年轻、有生机,透过健康的文学批评来推动作家写作,先是由读者反应来决定作家的市场,然后变为印量。可是,到了传媒加入市场,印量就不再真实。她说:“之前读者还是依靠自己的感觉去认识一本书,然后自己作出评价,再决定会否推介给朋友。当媒体一旦进入,事情就变得复杂,还要跟出版社的营商和推销结合在一起,产生很多营销手段。” 王安忆提到,近年业内也出现中介和经纪人,会根据所谓的流行题材去取决作者会否成功。写作原本是用来分享她的经历和想法,但现在却跟价值扯上关系:“现在就变成我要知道你要什么,来不断提高价值。我还好,现在有了属于自己的读者群,但对于年轻作家来说,他们就很困惑。” “你们别想来改变我” 在回应有关电影《小时代》的问题时,她认为不仅是《小时代》,很多散文、小说都会饶有趣味地谈论各式品牌,并以此辨别人的身份和职业。这种文学对于物质化生活的正面表达是前所未有的。王安忆说,“资产阶级的物质欲和消费性格在之前任何时代的文学里面都是被鄙视的,包括狄更斯和托尔斯泰,包括贵族和平民,都是如此态度。过于物质化,从来都是艺术的天敌。而当下,像《小时代》这样的文学作品中体现的这种以物判人的观念,变成了如此被高度关注、吸引人高度热情的对象。我想,这个确实有点奇怪。”而对于《小时代》这样的文学作品层次是高是低?王安忆表示现在看不清,很难清楚地判断。王安忆说:“对于不同时代的人,我所持的观点就是,你们别想来改变我,我也不会想来改变你们。” 来源:新民晚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