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财经小说家梁凤仪封笔转型成商人,15年后,已经是亿万富婆的她又再度转身重出江湖,赶在香港书展上推出她的收官之作《我们的故事》第一部《乱世佳人》,不仅感动了无数读者前来倾听她的演讲,就连商界大佬李嘉诚也奉上鲜花和贺卡,表示祝贺。
从1989年,推出第一部小说《尽在不言中》起,梁凤仪就以畅销书作家的面目为外人熟知,一写就是10年。1998年,梁凤仪对外宣布将封笔10年,专心经商。“没想到10年后,我还没退出商海,又做了5年,实际上超出了预计,整整15年过去了。”去年,梁凤仪说她63岁,感到不写,时间和精力都跟不上了,于是她卖掉了公司的股份,专心写作。梁凤仪透露,《我们的故事》作品系列,将从她出生的1949年开始写到如今。整个小说有一半来自自己真实的家族故事,“我用小说形式,抒写近几十年来的香港历史。” 你能想到一个有着上市公司、身家上亿的香港商界大姐大,同时又是一个著作等身的文学大亨吗? 早在去年4月,香港著名财经作家、企业家梁凤仪就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誓她将写最后一套小说《我们的故事》。如此“大张旗鼓”地宣誓,无不体现63岁的她的真性情。 梁凤仪是哲学系博士,却妙笔生花成为香港财经小说第一人,出版近百本财经小说,其中《昨夜长风》《花帜》《我要活下去》等多部作品被拍为电视剧。她是唯一一家经营国内跨媒体业务的香港上市公司创办人,经历了全球金融风暴,公司损失数亿,最后又力挽狂澜。她是第一个将菲佣引进香港的亿万富商,入行半年就挣回一辆奔驰。 梁凤仪说,她只是一个文学的过客,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勇闯文坛的小兵。之所以敢闯,是源于一种挥之不去的执著。在她看来,小说除了它的文学价值以外,还有思想功能和史学价值。她说写小说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他要把亲身经历过的香港和一些香港人真实的故事记录下来。 大小说浓缩香港大时代 梁凤仪的创作经历,可以追溯到1986年。她写了大量财经小说和言情小说,许多作品被拍成影视剧。直到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她宣布“封笔”。 “我自认为我的小说一直反映香港的现状、人际关系。在香港回归以后,人心局势还没有明确之前,很难下笔。”梁凤仪说,“那时候我又希望把创作事业变成文化企业上市,所以要尽心尽力把商业上的事做好,做上轨道。” “当时我决定暂时封笔10年,但没想到超出了我的预算,一封就是15年。一直到去年,我已经63岁,如果再不写,我心中一直最想写的故事就写不出来了。”梁凤仪心中一直想写的故事,野心十分庞大。她想从自己出生的1949年开始,一直写到2017年香港回归20周年,创作一部以香港70年的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当梁凤仪构思出这样庞大的框架,并在去年4月26日,在北京当众宣布开始创作这本书,她等于给自己背了一个不可不还的债。“一直到今年4月,我才写了2000字。”梁凤仪笑道,“后来我觉得不行了,必须再给自己压力,我报名参加今年7月的香港书展,这就是为了逼迫自己写完,没退路了。我4月底飞到加拿大温哥华,开始闭关写作,写了40天,完成20万字的第一部《乱世佳人》。” 梁凤仪说,她所理解的幸福,就是“能无欠、无负、无债地离开人世”。“心债、情债、钱债等等,任何债也千万别拖欠到下一辈子。设法能偿还多少就多少。”写《我们的故事》,也被她视作“还债”。作家倪匡对她说,“只有你,这么一个香港土生土长的共和国同龄人,又在财经政治圈里成长的作家,才能担此写作重任。” 九流作家一流商人 写作让梁凤仪成名,但她说自己“从来没想过当作家”。她经常这样评价自己,“九流作家,一流商人”。对于她来说,作家是一个由爱好发展而来的副业。 1949年,梁凤仪生于香港,“我是家里的独生女,当时家境殷实。为了让我早见世面,父亲常拜托他的上司带我去参加社交活动,我从小就耳濡目染商界的人际往来、风云变幻,这为以后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梁凤仪说。如果这种少时的生活一直继续下去,她的生活应该一直顺风顺水。可是好景不长,14岁那年,梁凤仪父亲在股市上受挫严重,让她初次感受到商场的变幻莫测。 1972年,23岁的梁凤仪远赴英国伦敦,陪伴及照顾正在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丈夫何文汇。1974年,何文汇赴美国任教,梁凤仪随行,初来乍到,工作难找,为解决谋生问题,梁凤仪就开始为电视台编写剧本以赚取零用,总共写了60个电视剧本。后来回到香港之后,梁凤仪找的首份工作就是在电视台做编剧和戏剧写作人,但因自己的性格和影视圈的工作环境并不协调,她又萌发了做生意的念头,并想到了引进菲佣。半年内,就买了第一辆奔驰。 因为“碧利菲佣公司”,梁凤仪的干练被已故金融业巨子、新鸿基证券创办人冯景禧所赏识,当即聘请到旗下。从此,她正式踏入了香港财经界,后来进入香港联合交易所创立国际事务部。但为了事业,她冷落了家庭,跟何文汇的婚姻生活亮起了红灯,虽经多方努力,最后仍然无法挽回。 从一段失败的婚姻走出来后,梁凤仪又遇到了这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黄宜弘。 1995年,梁凤仪与黄宜弘共同创立了一家媒体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电视制作、公关、广告三线发展。公司于2004年6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上市时市值5亿港元,3年后市值曾高达30亿港元。 幸福就是你能把天分与努力结合起来,达到该达到的高度。再就是此生没有金钱或者情感的欠债,如果有亏欠就尽最大能力偿还,这样才能不负此生。 千万不要全职做悲哀的事情,不要失恋了,去听一些悲哀的歌曲,去看一些让人落泪的电影,这样子死定了,你应该让自己工作20小时,悲哀很快就过去了。 其实,任何人之间都会有一些冲突,不管是夫妻还是朋友,上司还是下属。冲突就会导致情感的分离。两个人之所以成为死敌,就是因为你们都不觉得自己有错。如果你肯面对自己的错误,觉得欠对方情,感情当然还是能保存下来。 写小说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记者:你总说自己不喜欢写作,那为什么在封笔15年之后又写小说呢? 梁凤仪:据我了解,目前香港地区还没有作家能写出香港这几十年的故事,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以小说的形式记录这段历史。我是不喜欢写作,因为写作是一件很辛苦、寂寞的事情,又赚不到很多钱,我这么活泼的人要下定决心不打电话、不看电视、不打麻将写小说,需要很坚强的意志。写作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一种责任,父母给了我写作的天分,我应该在有生之年发挥这一才华回馈父母、故乡和祖国,这是女儿对母亲的心意。 记者:香港作家陶杰说有梁凤仪写小说,他就只能给报刊杂志写一些小文章;导演黄健中说你的小说能以传统笔触写现代故事,把商战的阳刚跟言情的阴柔融为一体。在你看来,什么样的小说是好小说? 梁凤仪:其实我读书不是很多,尤其这二十几年一直忙着做生意,就更没有时间好好享受阅读,香港有很多很好的作家比如金庸、倪匡等都对我有影响。好小说和好的电视剧有相通之处,就是人物的命运要发展得自然、真实,而且要表现得好才能吸引读者、观众。好小说会让每一个读者都成为导演,为读者提供想象空间。 记者:你说“写作是一件极端感性的事情,而做生意则需要极端的理性”,是怎么找到感性与理性的平衡点的? 梁凤仪:这是一种天分吧,就像有人擅长文科,而有人擅长理科,我就是那种天生可以既感性又理性的人。无论是做生意、写作还是处理亲情、爱情,最重要就是要用心,如果你用心处理每一件事情,就会有奇迹发生。其实我的理科很差,但这不妨碍我做生意,因为我跟许多前辈学会了做人、做事,这才是最重要的。任何人最终达到的位置都是先天与后天分数的累加,我得到的比我应得的实在多很多。 来源:新商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