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在南充五星花园针对各类人群发放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51%的人一年只能看1-4本书 25.5%的人能看5-7本书 2%的人能看更多的书 21.5%的人一年不看一本书 书籍,它的肩上承担着现代人的梦,像一列火车,不仅在为当代人传播着信息,也为后代传承着文化底蕴。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数据显示,国人阅读在告急,不及2006年的十分之一。目前,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 此文件的出台也是源于中国人读书越来越少,悠久历史未养出良好习惯,媒介革命却助长“浅层阅读”,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共鸣。不得不开始反思,国人阅读真的在告急了吗?究竟是有何深层次的原因?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带着问题在南充市做了问卷调查,揭开那些隐藏在背后的秘密。 调查 51%的人一年看书不到4本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在南充五星花园针对各类人群发放问卷调查,随后在教育系统、文化系统、娱乐系统等多个系统内做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51%的人一年只能看1-4本书,25.5%的人能看5-7本书,2%的人能看更多的书,21.5%的人一年不看一本书。 27%的人认为随着现代生活脚步的加快,各种加班越来越多,根本没时间看书,26%的人认为缺少读书的气氛,网上阅读也是一大冲击。 全民阅读进入立法计划,种种显示中国人阅读成难题。据悉,全民阅读工作中需要立法推动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我国国民的平均阅读水平低于世界文化强国水平,需要采取有力的推进保障措施;未成年人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亟待改善;国民阅读公共资源和设施不足、不均衡;阅读内容良莠不齐,需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全民阅读工作缺乏统一规划、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 走访 书店翻书的人多,读的人少 8月6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走访了位于涪江路的大型书店--文汇购书中心。文汇购书中心业务部杨经理表示,文汇购书中心的图书销售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但是并不明显。而导致文汇购书中心销售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主要在于网络购书方式的兴起。 位于南充市育英路一书店工作人员介绍:“现在的书基本上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随手翻翻的人多,细细品读的人少。有的书一小本就要好几十块钱,所以,如果不是必须的书,一般是很少会有人买的,随手翻翻就行了。” “那些什么社会百科之类的书很少有人问津。想来也是,在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赤身肉搏,忙得不亦乐乎,稍不留意就会落个下岗的结局,又有多少时间来细细品读文学经典呢?要不是工作学习所需,大概即使是一些很有用的书籍都很少会有人拜读了吧。”他说。 相比以上两家大型的购书中心来说,南充市内小书店的经营情况就惨淡多了。育英路上的外文书店是2008年开始经营图书的。到现在,外文书店的图书销售量相比08年的时候下降了接近50%。位于莲池路上经营了16年之久的有益书屋,是一家专门经营考试书籍的书店。书店负责人表示,3年之前书店的销售量开始明显下滑。而造成外文书店和有益书店销售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同样在于网络购书的冲击。 同样作为纸质读物的报纸杂志的销售更是凄凉。记者走访多家报亭和杂志专卖的小店,医学街一报亭的老板告诉记者:“现在报纸和各种杂志的销售量只能达到06年的十分之一。以前一天能卖四五十份的报纸,到现在一天最多卖出四五份。” 听听市民如何说 学生: 王雪 课余时间几乎被兴趣班排满了 王雪是南充二中一位初二的学生,从小学就喜欢语文,很小就读了很多课外书,她说:“ 爸妈也总是鼓励我多阅读。上了中学,功课负担重了,喜欢的一些名著,也只能利用周六周末草草翻阅一下。可是,休息日我还要上兴趣班,还要弹钢琴。面对排得满满的任务表,哪还有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农民:马浩 为农民写的书农民却看不懂 想乘打折的机会,来大购一批“浅显一点的,书价低一点”的农民读物的小伙子马浩然好像有点失落。他翻着“新农村新农民丛书”告诉记者,农民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没有合适的书读。农民最喜欢那些看得明白,有实用价值的科普读物。可是偏偏很多书写得让人看了一头雾水。他说,为农民解决问题的书写得叫农民看不懂,这书出来干什么?谁还愿意看? 白领:王明章 信息时代,浅层阅读更方便 原南充市安监局局长王明章认为,现在读书的人减少,主要是网络媒体微博科技的发达。“以往办公室每天一大摞报纸,没事几乎都全部翻看完了的,那会没有电脑,看书看报是了解外界信息的唯一渠道,现在办公室照样每天一大摞报纸,除了自己特别喜欢的几份文学杂志会带回家看之外,几乎其他的消息都在网站上浏览了,很少再像以前那样翻看报纸。”他说。 华西城市读本见习记者蔡钱利 赖扬 摄影报道 来源:华西都市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