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历史的天空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日本专家:琉球最高级文化的根底在中国

国学新闻| 历史的天空

2013-9-9 19:18| 發佈者: 酒滿茶半| 查看: 8074| 評論: 0|來自: 文汇报

摘要: 近日,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这套大型丛书由中日学者合作编纂,最大限度地辑录了琉球王国时期的汉文文献。在新书发布会当天,第一主编高津孝和担纲本书策划的陈正宏就现存文献的保存和分布情 ...
日本专家:琉球最高级文化的根底在中国

文汇报:《集成》是以高津老师参与编撰的《增补琉球关系汉籍目录》为基础,最早的调查一定十分艰苦。

高津孝:琉球汉文文献的保存状况十分恶劣,许多文献连目录也没有。在这种状况下,把握汉文文献的整体情况是很重要的。调查工作也是在众多文献收藏机构的协助下完成的。

从目录学角度来说,文献的出版地是最重要的。研究中国目录学的人,基本上研究对象都是中国出版的书。研究日本书志学的人,他们的研究对象都是日本出版的书。而琉球人使用的书,有在中国出版的,也有在日本出版的。如果我们编纂的时候把出版地分开,这样的目录就无法形成。所以我们的目录为“琉球关系”,意为“跟琉球有关系”的汉籍。如果只算在琉球出版的汉籍,是很少的,只有几种。

陈正宏:书的种类或许比较少,但是单一种书的印刷数量应该不会少。出版一本书,要雕版,要印刷,要找刻工、写工、印工,是很麻烦的,因此印数太少的话是没有意义的。你看琉球版汉籍里的《小学句读》,版面上有那么多的断口,还出现了明显的断版,肯定刷印了不止一次吧。

高津孝:读者群很大的话,可以印刷出版。最早访问中国的琉球人,在中国买书带回去,后来的学人就根据带回去的汉文文献来学习。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托中国人出版一本书,或者托日本人出版一本书,然后带回琉球。

文汇报:我们看到,有部分的汉文文献是在福建刊刻的?

高津孝:是的,或者是在北京刊刻的。主要是福建,少数在北京。

陈正宏:福建刻的和北京刻的,性质还是不一样的。福建刻的主要是琉球人自己出资委托福州书坊代刻的,就是所谓的“福州刻琉球本”。北京刻的,现在发现的,全部是中方出资,并由中国老师主持编刊的琉球官生的汉诗习作选本,严格来说,是中国本。

文汇报:是否还有一些琉球汉文文献保存在美国的图书馆?

高津孝:美国夏威夷大学保存的琉球文献,原来是英国人FrankHawley访问日本时在日本收集的。他去世后,留下的琉球文献大部分保存在夏威夷大学。

文汇报:从保存下来的汉籍看,琉球人偏好哪些汉籍?

高津孝:一般琉球人用的,是朱熹《小学》,还有像《二十四孝》这样的书,也就是童蒙用的读物。《小学》在中国不太流行,但在东亚很流行。一般琉球人和江户时代的日本人一样,基础的汉文知识是从中国来的,从中国来看的话,程度不高。在蒙书之后,琉球人开始学习四书,开始学习写诗。

明清来华琉球人达20万人次

文汇报:汉文字在琉球人的日常生活中是否被频繁使用?

高津孝:琉球人有两种,一种叫久米村人,主要是福建人的后裔。久米人专门学习中国话、中国文字和文学,是琉球国和清朝之间进贡关系的关键人物,类似于现在的外交官。还有一种是普通琉球人,说琉球话,不说中国话,他们的一般常识和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基本相同,用日语来学习汉文。

陈正宏:说普通的琉球人“用日语来学习汉文”,大概是因为琉球版汉籍中有一种《陈惕园先生童子摭谈》,汉字旁加刻了训读符号。但这恐怕只是个别的例子。这次《集成》所收的71部汉文文献,除这部琉球刻本和两部日本刻本、两部无法确定其抄写主体的写本外,其余都没有加训读符号。倒是有一个反证,琉球版汉籍中比《陈惕园先生童子摭谈》影响大得多的《小学句读》,据考证,底本是一个日本翻中国刻本,但是琉球人再翻刻时,把日本底本上的训读符号全都删去了。

文汇报:总的来说,琉球人是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还是受日本文化影响较大?

高津孝:一些优秀的久米人和琉球本地人会去北京的国子监学习,叫作琉球官生,也就是留学生。但四个多世纪里不到100人,数量很少,他们作为外交官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学习中国古代文献都是直接用中文念。但我认为,其他文化程度较高的琉球人看得懂中国古代文献,但可能是用日本方式来念。

陈正宏:因为留学时间相对较长,又是中国方面全额资助,琉球官生的人数可能不是太多。但明清两代渡海来华的琉球人,据现在冲绳学界估计,应该有20万人次左右,而16世纪前后琉球的总人口大概也不过10万人,这一方面说明来过中国的琉球人很多,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不少琉球人来华还不止一次。这么庞大的数字,跟现在长眠在福州琉球墓园的那些琉球人的地域及身份相互印证,可以看出当时来中国的琉球人决不仅限于久米村人,也并不都是上层人士。这其中还有不少是自费到福建学习各种中国学问的普通的琉球学生,这在清人潘相的《琉球入学见闻录》里有记载;《集成》的琉球官话部分,也可以见到琉球学生恳求中国老师讲解汉文经书和医书,以及在福州的书店里买各类中国书籍(包括禁书),跟店主讨价还价的有趣场景。

高津孝:还有一个受日本文化影响很大的例子。琉球有像中国科举一样的“考”,包含两种考试内容,一种是要求写一般的日本行政文书,一种是写汉文的。从行政文书来看,琉球时代的高层知识分子都是用日语来写行政文书。汉文是特别的。

陈正宏:这我不同意。汉文是正式文字,当时通行琉球全国。《集成》里收了一种《大清乾隆二十七年选日通书》,是当时琉球自制的临时日历,翻开第一页就是琉球官员用纯正汉文写的如下一段话:

琉球国司宪书官谨奉教令,印造《选日通书》,权行国中,以俟天朝颁赐宪书。宪书颁到日,通国皆用宪书,共得凛遵一王之正朔,是千亿万年遵王向化之义也。司宪书官谨志。

司宪书官可以通令全国,当然可以算是“高层”,其通令无论就内容还是形式而言,也都应该是“行政文书”吧。而且这样的行政文书,是印在家家户户都要用的日历的第一页,可见汉文决不是什么“特别的”文字,而是通行的官方文字。至于所谓“用日语来写”的行政文书,我想指的大概是现存的琉球评定所文书吧。那是特定时期琉球王府内部为方便与琉球语对应,采用自日本引入的假名或和式汉文撰写的,那才是独具琉球特色的“特别的”文献吧。

1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