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琉球最高级文化的根底在中国
高津孝:音乐方面受到中国音乐的影响很大。另外,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基本上不吃肉,但琉球人吃猪肉。饮食文化方面,琉球属于中国。 陈正宏:到现在都一样,红烧猪手、苦瓜炒鸡蛋之类。 高津孝:琉球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人都会学习江户时代日本的诗词文化和茶道,语言上的文化属于日本。 陈正宏:我所了解的是,琉球人认为,语言文化上,琉球语和日语是同源的,但他们比日本更古老。因为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琉球比日本本岛的历史更长,所以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一位叫与世里盛春的人写过一本书,书名就叫《日本的故乡――琉球》。 文汇报:琉球国记述历史、记述国王功业的碑文据说都是汉文? 高津孝:琉球的历史开始时候是用日语写的。以后翻译成了汉文。 陈正宏:这样的说法很难令人信服。这里有非常大的矛盾,现在留下来的所谓最早用日语写的琉球史书《中山世鉴》的写本实物,好像没有一种真正是琉球王国时期抄写的。而据说是从《中山世鉴》翻译成汉文的蔡铎本《中山世谱》,其现存的那个孤本,所用纸张和书写笔迹却都比据说是根据它再编的蔡温本《中山世谱》还要新。也就是说,现存琉球早期史书的实物版本顺序,跟它所谓的文本版本源流完全相反,这是十分诡异的。像中国早期的史书《史记》,我们肯定可以找到比较早的本子如宋刊本,但琉球的所谓用日语写的史书,实物状态都很新,很多是琉球王国灭亡以后抄的。怎么可能一个具有很长历史的书,最古老的本子都是最晚出的新抄本,而从日语译成汉文且再编的东西反而旧? 对于琉球最初的史书是用汉文还是日文书写的,我们有非常大的分歧。 文汇报:根据琉球曾有过各种汉文文献的历史事实,可以推断琉球人对中国文化的有意亲近吗? 高津孝:我还是认为,普通琉球人的基本知识和江户时代日本人是一样的。 琉球王国灭亡时,很少一部分琉球人到中国去,琉球历史上称为“脱清人”,即脱离琉球到清朝。他们的身份认同是中国的,反对日本人的支配。可是其他人看法不一样。王府里也有一部分人向着中国,一部分人向着日本。 在语言上,琉球语跟日语很接近,受江户时代影响很大。从根本来说,日本的高层文化的根底也在中国。琉球人也是这样的,琉球人最高级的文化,根底在中国。 陈正宏:其他的那部分琉球人,对于反对日本人支配这一点是否看法有所不同,这点也是需要有证据的。 文汇报:琉球本土有没有相对独立的文化? 高津孝:有独立的文化,是在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逐渐形成的。那个时候的琉球是两属关系,一方面属于日本,一方面是向中国进贡的属国。日本政府,尤其萨摩藩,很重视经济利益,所以从经济角度讲,琉球实际上是萨摩藩支配的。可是,按照经济利益来看,琉球应该是独立的,只有琉球独立才可以向清朝进贡,获得贸易上的利益。 陈正宏:关于“两属”,我也有一点不同意见。萨摩藩是逼迫琉球承认日本的支配,中国和琉球则是一种基于文化认同的友好关系。这两种关系的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从属于谁这个问题上,琉球在公开的场合都是表示从属于中国,它和日本的关系是秘密的。所以这样的“两属”,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上的。 高津孝:在日本的江户时代,作为独立国家的琉球,应德川幕府的要求访问江户。德川政府利用琉球向江户派遣使节来表示两国之间的主从关系。 陈正宏:但是琉球的高官都是穿着中式服装去江户的。所以当时琉球从属于谁,还是很清楚的。 琉球官话可帮助研究清朝福建官话 文汇报:琉球人翻刻的汉籍中,有涉及百姓教化的《六谕衍义》,这是否说明琉球人的社会生活是在中国文化的规范下? 陈正宏:是的。如果我们比照官话读物《白姓》里记叙的乾隆年间琉球普通民众的日常伦理规范,如礼数周全、孝敬长辈等,就可以看到《六谕衍义》的基本原则在琉球已经被广泛接受。有意思的是,《六谕衍义》的一整套庶民规范,不久又通过琉球再传到日本。在琉球翻刻《六谕衍义》后不过十来年,日本就以这个琉球刻本为据,用日语翻译并刊刻了《六谕衍义大意》。这个初刊年代相当于清康熙末年的日本刻本,在当时印数应该也不少,所以我去年在东京还买到一册。 文汇报:明治政府吞并琉球后,在文化上采取的政策是否影响到了琉球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传播? 高津孝:久米村人本来也就是普通的中国人,到了琉球后,在两代、三代以后可能忘记了中国传统文化,需要重新学习。官话课本就是这样来的,中国人的后裔是有意要学习官话的。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