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專家:琉球最高級文化的根底在中國
高津孝:音樂方面受到中國音樂的影響很大。另外,江戶時代的日本人基本上不吃肉,但琉球人吃豬肉。飲食文化方面,琉球屬於中國。 陳正宏:到現在都一樣,紅燒豬手、苦瓜炒雞蛋之類。 高津孝:琉球文化水平比較高的人都會學習江戶時代日本的詩詞文化和茶道,語言上的文化屬於日本。 陳正宏:我所了解的是,琉球人認為,語言文化上,琉球語和日語是同源的,但他們比日本更古老。因為根據現在的考古發現,琉球比日本本島的歷史更長,所以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有一位叫與世裏盛春的人寫過一本書,書名就叫【日本的故鄉――琉球】。 文匯報:琉球國記述歷史、記述國王功業的碑文據說都是漢文? 高津孝:琉球的歷史開始時候是用日語寫的。以後翻譯成了漢文。 陳正宏:這樣的說法很難令人信服。這裏有非常大的矛盾,現在留下來的所謂最早用日語寫的琉球史書【中山世鑒】的寫本實物,好像沒有一種真正是琉球王國時期抄寫的。而據說是從【中山世鑒】翻譯成漢文的蔡鐸本【中山世譜】,其現存的那個孤本,所用紙張和書寫筆跡卻都比據說是根據它再編的蔡溫本【中山世譜】還要新。也就是說,現存琉球早期史書的實物版本順序,跟它所謂的文本版本源流完全相反,這是十分詭異的。像中國早期的史書【史記】,我們肯定可以找到比較早的本子如宋刊本,但琉球的所謂用日語寫的史書,實物狀態都很新,很多是琉球王國滅亡以後抄的。怎麼可能一個具有很長歷史的書,最古老的本子都是最晚出的新抄本,而從日語譯成漢文且再編的東西反而舊? 對於琉球最初的史書是用漢文還是日文書寫的,我們有非常大的分歧。 文匯報:根據琉球曾有過各種漢文文獻的歷史事實,可以推斷琉球人對中國文化的有意親近嗎? 高津孝:我還是認為,普通琉球人的基本知識和江戶時代日本人是一樣的。 琉球王國滅亡時,很少一部分琉球人到中國去,琉球歷史上稱為『脫清人』,即脫離琉球到清朝。他們的身份認同是中國的,反對日本人的支配。可是其他人看法不一樣。王府裏也有一部分人向着中國,一部分人向着日本。 在語言上,琉球語跟日語很接近,受江戶時代影響很大。從根本來說,日本的高層文化的根底也在中國。琉球人也是這樣的,琉球人最高級的文化,根底在中國。 陳正宏:其他的那部分琉球人,對於反對日本人支配這一點是否看法有所不同,這點也是需要有證據的。 文匯報:琉球本土有沒有相對獨立的文化? 高津孝:有獨立的文化,是在17世紀到19世紀之間逐漸形成的。那個時候的琉球是兩屬關係,一方面屬於日本,一方面是向中國進貢的屬國。日本政府,尤其薩摩藩,很重視經濟利益,所以從經濟角度講,琉球實際上是薩摩藩支配的。可是,按照經濟利益來看,琉球應該是獨立的,只有琉球獨立才可以向清朝進貢,獲得貿易上的利益。 陳正宏:關於『兩屬』,我也有一點不同意見。薩摩藩是逼迫琉球承認日本的支配,中國和琉球則是一種基於文化認同的友好關係。這兩種關係的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在從屬於誰這個問題上,琉球在公開的場合都是表示從屬於中國,它和日本的關係是秘密的。所以這樣的『兩屬』,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上的。 高津孝:在日本的江戶時代,作為獨立國家的琉球,應德川幕府的要求訪問江戶。德川政府利用琉球向江戶派遣使節來表示兩國之間的主從關係。 陳正宏:但是琉球的高官都是穿着中式服裝去江戶的。所以當時琉球從屬於誰,還是很清楚的。 琉球官話可幫助研究清朝福建官話 文匯報:琉球人翻刻的漢籍中,有涉及百姓教化的【六諭衍義】,這是否說明琉球人的社會生活是在中國文化的規範下? 陳正宏:是的。如果我們比照官話讀物【白姓】裏記敘的乾隆年間琉球普通民眾的日常倫理規範,如禮數周全、孝敬長輩等,就可以看到【六諭衍義】的基本原則在琉球已經被廣泛接受。有意思的是,【六諭衍義】的一整套庶民規範,不久又通過琉球再傳到日本。在琉球翻刻【六諭衍義】後不過十來年,日本就以這個琉球刻本為據,用日語翻譯並刊刻了【六諭衍義大意】。這個初刊年代相當於清康熙末年的日本刻本,在當時印數應該也不少,所以我去年在東京還買到一冊。 文匯報:明治政府吞併琉球後,在文化上採取的政策是否影響到了琉球對中國文化的吸收和傳播? 高津孝:久米村人本來也就是普通的中國人,到了琉球後,在兩代、三代以後可能忘記了中國傳統文化,需要重新學習。官話課本就是這樣來的,中國人的後裔是有意要學習官話的。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