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考高考的需要,中学生会写的字或许是最多的。目前正在央视热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参赛选手就是以初二学生为主。选手程维薇来自惠州一中,她开玩笑地说:“这次比赛,我最大的收获或许是以后中考高考的字词全认识了,不用再复习。”
今年7月,惠州一中罗弋洋、庄立滔、程维薇、杨烨绮、戴明杨等5名学生代表广东参加央视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次比赛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在内地读书的港澳台学生组成32支队伍参加,每队5人。上周五,明星队员罗弋洋在挑战赛中出局,广东队最终无缘总决赛。对此,罗弋洋说:“书写汉字,在于文化传承,并非仅为赢得比赛。” “听到不认识的词有‘视死如归’的感觉” 比赛中,书写难度高的词语让大多数成年人“失写”,却让舞台上参赛的少年成为“站神”。踽踽独行、梦魇、居心叵测、犟嘴、户枢不蠹……能写出来的成年人寥寥无几,惠州一中的14岁选手罗弋洋却做到了。面对强手,在队友全部遭到淘汰的情况下,罗弋洋以一敌六,将广东队带入半决赛。 在半决赛,罗弋洋依然是广东队坚持到最后的一个人。颉颃、出粜、年高德劭……当考官念到“儒”一词时,罗弋洋愣住了。这是一个较生僻的文言文用词,他最后没能写出来。半决赛后,被淘汰队伍中表现优秀的30名选手获得附加赛资格,他们之中将产生5人参加决赛。罗弋洋遭遇“水俣病”,因不能写出“俣”字而遗憾离场。 对于这两次失败,罗弋洋相当坦然:“汉字博大精深,遇到不会写的字词太正常了。只要努力过,就问心无愧了。”他回忆,“水俣病”这个词在小学时曾经读到过,也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但确实想不起来该怎么写。“如果你知道这个词,很快就会想出来;如果不知道,就只能听着时间跳动,颇有点‘视死如归’的感觉。” “如果裸考大约能写一半词语” 选手们在屏幕前的“神级”、“大师级”表现,建立在其平时广泛积累和参赛前突击复习的基础上。那些让观众叹为观止的汉字、难词……或出现在中学的课文中,或出现在试卷上,或在老师整理的材料里,他们曾花费不少心思记忆。 “比赛出现的词语,大概有一半是我们平时常见常用的,基本不会错;另一半则是需要复习强化的,否则根本不可能写出来。”罗弋洋说。今年6月,离比赛还有一个月,指导老师廖海鳌收集了中学阶段近4000个词语,给罗弋洋等5人做强化训练。罗弋洋的父亲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他也总结了3000多个词语帮助儿子复习。这些资料被同学称为“罗氏宝典”,成为备考神器。 不同省份、不同学校,备考情况差别较大。有的学校免去了选手的期末考试,选手一心一意记汉字就可以了。对于这种做法,程维薇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写汉字,其实最终也是为了交流,裸考的状态或许能最真实地反映我们的书写情况。” 编辑:秋痕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