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经营艰难已经成为难解的社会问题,以北京为例,从“风入松”书店关张歇业开始,几年来实体书店纷纷倒闭关门,有评论称“民营书店已经逐渐退出城市”,这引起了许多学者、读者和网友们的担忧,甚至有人曾经发起过“保卫书店”的活动,但效果并不明显。与此同时,城市中高昂的房价、图书低微的利润却在进一步侵蚀着书店的生存之地。
那么,实体书店的生存之道究竟在哪里?著名学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表示:“书店生存维艰,既有经营方式的原因,也有图书业本身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后者,关键在于改变图书业现状,改革图书出版机制。有了好书,才有读书的人。” 困境中的纸质阅读 第一个原因,我想和电子阅读的普及有关。我从武汉到北京,带一本书坐高铁,结果上车以后发现车上的人,手里拿的不是电脑就是iPad,只有我拿本书,成了一个另类。这说明,电子阅读的时代已经来临,它有着太多纸质阅读所不具备的方便的功能,对纸质阅读带来的冲击无法让人忽视。 北京晨报:近年来一些实体书店纷纷倒闭,同时国人的阅读状况也成为不少人担忧的问题,在您看来我们图书销售市场的状况如何呢? 乔新生:实体书店倒闭的现象已经很多,从“风入松”关门开始算起,这几年倒闭的著名实体书店恐怕也有数十家了。第一个原因,我想和电子阅读的普及有关。我从武汉到北京,带一本书坐高铁,结果上车以后发现车上的人,手里拿的不是电脑就是iPad,只有我拿本书,成了一个另类。这说明,电子阅读的时代已经来临,它有着太多纸质阅读所不具备的方便的功能,对纸质阅读带来的冲击无法让人忽视。 北京晨报:除了电子阅读的冲击之外,您认为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吗? 乔新生: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图书定价机制和流通结构出了问题,一本书出版后,写书的人可能只能拿到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版税,书店同样也是利润微小。但实际上,图书的利润并没有那么低,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利润去了哪里呢?其实利润都被一层一层的批发商拿走了,此外还有一些图书策划人,策划机构也是主要的获利者,他们一个字不写,反而能大赚其赚。作者的利润少,自然不愿意认真写,书店的利润少,就很难经营下去。此外,图书价格也是挡住读者的问题之一,就北京来说,大的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定价八九十元、一两百元的比比皆是,更高的天价图书也屡见不鲜,我就曾经见过定价18800元的书,这么高的价格,至少在我来说,宁可去图书馆借阅,也不会去买的。 并不是所有书店都艰难 就我看来,港台图书业的繁荣大约有两个原因:第一,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比如诚品书店,他们不仅仅经营图书,也是咖啡店、蛋糕店、休闲场所等,人们路过这里,既可以歇脚,也可以读书,物质精神都能够得到满足,类似的这样多元经营的品牌书店还有不少,而且也总是有很多人喜欢去哪里。其二,自由而宽松的图书出版机制,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北京晨报:在您看来,实体书店经营艰难是一种必然吗? 乔新生:其实也未必。在内地,实体书店确实普遍都生存困难,国营的书店比如新华书店还好一点儿,他们有自己的房子,至少不用掏租金,民营书店就很艰难了。但在港台并非如此,他们的书店依旧欣欣向荣,甚至有什么图书展之类的,每次都很火爆,人潮汹涌。作为一个读书人,其实我始终也都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北京晨报:为什么内地与港台的实体书店会有这样两种不同的境况呢? 乔新生:就我看来,港台图书业的繁荣大约有两个原因:第一,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比如诚品书店,他们不仅仅经营图书,也是咖啡店、蛋糕店、休闲场所等,人们路过这里,既可以歇脚,也可以读书,物质精神都能够得到满足,类似的这样多元经营的品牌书店还有不少,而且也总是有很多人喜欢去哪里。其二,自由而宽松的图书出版机制,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随便一个公司都可以自由出版书籍,这样图书市场上最好的书、最烂的书都有,真正的百花齐放。但是在内地,图书出版业仍旧是个高度垄断的行业,缺少竞争,出版社掌握着书号,他们可以随意选择要出的书,而不是根据市场销售和调研的情况选择书的内容。我们都知道,没有竞争的市场,一定是个逐渐萎缩的市场。 好大厦没有好书 卖书的人坐拥书城,一个字不读也是常有的事。过去进书店,总是能碰到几个白发苍苍的老店员,你需要什么类型的书,他能给你介绍一堆,而现在书店里的中青年工作人员,你要问其某某书怎么样,他们只会告诉你,能帮忙在电脑上查一查有没有存货就完事了,其他什么书的内容等一概不知。书店本身没有文化,卖书的人不读书,这是书店普遍存在的问题。 北京晨报:国人的阅读状况也是许多人担忧的问题,这和实体书店经营艰难是否也有关系呢? 乔新生:买书的人少,确实是导致实体书店经营困难的原因之一。但是为什么买书的人少呢?我觉得恐怕还是好书少的缘故吧。我在武汉,这里有一个非常好的图书大厦,但是进去以后是什么结果呢,真正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追求的书实在是太少了,功利性质的书反而太多了,诸如“高考指南”、“小学生营养快餐”之类的书,总是在最显眼的地方。最好的大厦,没有最好的书,这是一个很悲哀的事情。 北京晨报:烂书太多也是许多人一直批评的现象,您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乔新生:还是图书出版管理体系的问题:有管理,无好书。图书市场上急功近利,劣币驱逐良币。就我来说,虽然现在仍旧市场逛书店,但是每次去收获的都是失望,已经越来越不爱去了,甚至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不是说烂书不该有,而是说烂书、好书都有的市场,才是正常的市场。如果每一个大学教授都可以随意地出烂书,我想,那就真正的百花齐放了,也终究会有好书在其中出现。 北京晨报:对于实体书店来说,是否也有需要注意的问题呢? 乔新生:是的。现在很多实体书店,并没有真正把图书和其他的商品区别开来。图书销售人员也不知道他们真正守着的是什么?卖书的人坐拥书城,一个字不读也是常有的事。过去进书店,总是能碰到几个白发苍苍的老店员,你需要什么类型的书,他能给你介绍一堆,而现在书店里的中青年工作人员,你要问其某某书怎么样,他们只会告诉你,能帮忙在电脑上查一查有没有存货就完事了,其他什么书的内容等一概不知。书店本身没有文化,卖书的人不读书,这是书店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会市场细分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改变图书管理体系,进一步放开图书市场,不要再制造和维持垄断集团,垄断一定不能带来好的产品,很多时候我们怕打开窗户进来苍蝇,苍蝇有什么可怕呢?多准备几个苍蝇拍不就行了。对于图书业来说,不要怕烂书,放开市场,肯定会有好书出现,也会有烂书出现,这才是百花齐放。而垄断的结果只会是,烂书不断增多,好书不断减少,这叫万马齐喑。我想这是管理者应该反躬自省的。 北京晨报:如何才能改变书店生存的现状呢? 乔新生: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改变图书管理体系,进一步放开图书市场,不要再制造和维持垄断集团,垄断一定不能带来好的产品,很多时候我们怕打开窗户进来苍蝇,苍蝇有什么可怕呢?多准备几个苍蝇拍不就行了。对于图书业来说,不要怕烂书,放开市场,肯定会有好书出现,也会有烂书出现,这才是百花齐放。而垄断的结果只会是,烂书不断增多,好书不断减少,这叫万马齐喑。我想这是管理者应该反躬自省的。 北京晨报:对于经营者来说,应该怎么改变呢? 乔新生:图书的经营者首先要自己读书,没有文化的书店,永远都不可能真正被读者接受。其次,也应该学会市场细分,不要总是想着做什么畅销书,现在已经有了小印数的机器,一次印几十本都可以,成本很低,又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也是很好的一个出版方式。此外,我想政府在支持方面,对作者或书店等应该加以扶助和补贴,比如对作者,每卖一本书政府给其补贴多少,对书店可以进行销售补贴和减税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 晨报记者 周怀宗 乔新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商业法研究会理事,当代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商法的现代化与当代经济法的发展研究,特别关注转型期制度变迁与人权保护的关系问题。 来源:北京晨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