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欧阳春艳
上个月,全国刊博会在汉举行,接连不断的高峰论坛里,无论是出版大鳄,还是IT大佬,他们都在发出一个声音:数字媒介将成为主流,而图书最终将向小众化、精英化、贵族化发展。 不过,当朱赢椿们在图书“贵族化”上实验性的迈出一步时,批评之声顿起。从480元的《空度》,到980元的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再到标价1960元的14卷精装《王世襄全集》,都遭评论家们开骂:“奢靡浪费之风入侵到了文化领域,这让读者更不看书了。” 朱赢椿不认同这样的评论:“有30块钱,你是买本书还是买杯咖啡?有1000块钱,你是买件衣服,还是买套全集?读者早就在慢慢流失,与电子书的廉价相比,纸质书卖多少钱,都会有人说贵,说奢侈。” 事实上,管你纸质书有多贵,很多人就好这一口。美国当代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中文版序言中有一段话――“正是对公共图书馆中这些名篇佳作的极端喜好,才激起我对如今屏幕上的东西即电子书籍之类不屑一顾。我喜欢那些向往已久的书籍的纸张、外观、重量、手感、印刷,甚至是书页空白。” 基于对读者分层的判断,《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则干脆宣称:“纸媒以后就是要贵族化,我们不久还会涨价,因为我们相信,爱读报、爱看书的人一定不会把眼光盯在这点小钱上。将来,看纸质的报纸、图书,就是一件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情。” “电子出版会淘汰一大批粗制滥造的书籍,将来的纸质书籍,一定是艺术品,因为人总是渴望有质感的生活,而质感是不可能虚拟的。”朱赢椿信誓旦旦。 来源:长江日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