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四川竹琴传统唱段表演者仅剩两位 90后成爱好者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4-7-25 21:02| 發佈者: 对酒當歌| 查看: 1280| 評論: 0|來自: 四川日报

摘要: 7月22日,68岁的谢惠仁斜抱竹琴,手拿简板,大步走上成都顺兴老茶馆中央的舞台,唱起自己新编的竹琴唱段《成都美》。短短3分钟,他就用地道的成都话将成都的美食、美景和名人数了个遍。    四川竹琴起源于唐代 ...
7月22日,68岁的谢惠仁斜抱竹琴,手拿简板,大步走上成都顺兴老茶馆中央的舞台,唱起自己新编的竹琴唱段《成都美》。短短3分钟,他就用地道的成都话将成都的美食、美景和名人数了个遍。 
  四川竹琴起源于唐代,原是道教在民间劝善传道的乐器,后又在唱词中加入了英雄传记、历史故事等内容,曾在巴蜀地区广为流传。改革开放以后,这门“老腔老调”的曲艺变得余音渐稀。不过,在老一辈艺人的坚守下,这门古老的曲艺如今展露出一丝新的生命力。
  坚守舞台,传统唱段流传至今
  目前,我省能够表演传统唱段的四川竹琴艺人仅剩谢惠仁和罗大春两位。 
  谢惠仁是四川竹琴省级非遗传承人,师从著名竹琴艺人杨庆文。从1964年拜师学艺算起,已有50年艺龄。“我从小喜欢听竹琴,当年生活条件差,我一边在工地上当泥水匠,一边在成都市曲艺团跟着老师学。”谢惠仁回忆说,那时,他每天跟着杨庆文到五一茶社演出,挣钱养活自己的同时,也爱上了这门古老的曲艺。
  1966年,成都市曲艺团被解散,谢惠仁被分派到成都市歌舞团演歌剧。此后,他还跳过芭蕾,拉过二胡,弹过吉他。“当时说竹琴是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东西,不让教,也不让演。”不过,谢惠仁一直没有放弃。“趁没人的时候,就偷偷拿出来唱两段。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敢光明正大拿出来演。”
  但此时,喜欢竹琴的人却越来越少。“跟那些流行音乐相比,竹琴太枯燥了,没人愿意听,更没人愿意学。”同门师弟罗大春也是四川竹琴省级非遗传承人。上世纪80年代,他开始四处跑场。为了让竹琴有机会上台,他动了不少脑筋。“我一般先唱歌、演小品,让观众认可我这个演员,然后再抱着竹琴上台唱十几分钟,时间也不长,观众也能接受。”
  而谢惠仁开始试着在竹琴表演中一人分饰多角。在他的代表作《水漫金山》里,白娘子、许仙、小青、法海……所有的角色都由他一人表演,除了传统的唱、念、打,还有螃蟹步等舞蹈动作,亦唱亦演的新式竹琴一时大受欢迎。
  2003年,张艺谋到成都拍摄形象宣传片。在成都市文化局的推荐下,谢惠仁抱着竹琴走进了拍摄现场。虽然只有短短几秒的配音,却给他不少启发。他开始创作新的竹琴唱段《成都美》,用地道的四川曲艺讲述成都故事。
  新生力量,复归传统的80后90后们
  今年2月14日,罗大春收下7名年轻人当徒弟,“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罗大春高兴地说。
  80后李阳,是四川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同时也是成都哈哈曲艺社副社长。2010年,他在洛带第一次听到罗大春表演《三英战吕布》后,便从网上找到罗大春的竹琴唱段,放在手机里每天听。“上班听,下班听,睡觉听。听得入了迷,几乎忘了流行歌曲的旋律该怎么哼,脑子里全是竹琴。”
  2013年左右,李阳开始跟罗大春学习竹琴。“接触了才知道竹琴有多难,经常练到手指红肿,也打不出竹琴的节奏和音律。”不过,一次次的练习并没有磨灭他的兴趣,反而让他越发热爱竹琴。“只要能一直摸着它,一直哼着它的旋律,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享受。”
  跟李阳一起学的,还有同在哈哈曲艺社的邓麒麟。今年24岁的他玩数码、组乐队,是个1990年生的小“潮人”。不过,这些都不妨碍他爱上竹琴。“其实只要静下来欣赏,这门艺术真的很美。”
  小师妹朱红叶今年只有9岁,父亲朱长贵师从著名金钱板表演艺术家邹忠新。在学习竹琴之前,她已经学过金钱板、清音等不少曲艺。如今,小姑娘已经能完成不少竹琴唱段,还经常独立上台表演。
  从2010年开始,罗大春开始走进校园,教娃娃们打竹琴。2011年,他和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清水河分校的学生们共同表演的音乐竹琴《传承》登上第三届国际非遗节的舞台,“回去以后全校学生对竹琴的兴趣高涨,好多娃娃都吵着要学。”罗大春觉得,这些年轻人能喜欢竹琴,说明这门古老曲艺还有生命力。“我现在就寄希望于下一代,希望竹琴能一直传承下去。”
来源:四川日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