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谢韬CNN发文:说到孔子学院,中国在搞文化帝国主义吗?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4-11-14 20:23|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4772| 評論: 10|原作者: 观察者网|來自: 观察者网

摘要: 儒家思想里以国为先、伦理尊卑、遵从权威等核心要素,显然与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格格不入。共产党政府将孔子作为中国文化品牌大为推广,熟悉新中国历史的人必能从中读出讽刺意味。 ...
谢韬CNN发文:说到孔子学院,中国在搞文化帝国主义吗?

推进软实力

到2013年底,中国已经在全世界120个国家建立了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短短十年间孔子学院已拥有如此规模,不啻于一场针对外国人的文化“大跃进”。

中国领导人们似乎认为,尽管中国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硬实力已非常强大,但只要中国尚未拥有同样强大的软实力,它便不会被视为美国那样真正的全球性大国。

当被问及关于中国软实力的看法时,外国人通常提到的是长城、故宫、熊猫、功夫和京剧。

除熊猫外的所有其他元素都是古代中国的文化产品。中国真正缺乏的,不是文化本身,而是能引起全世界共鸣的现代文化。

正在崛起的中国推广孔子学院,被某些人解读为推行文化殖民主义。中国政府与其推广备受争议的孔子学院,不如通过提供奖学金、研究基金以及文化产品,吸引更多外国人来中国。

孔子会怎么看?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的主导性意识形态。它是一整套主要来源于哲学家和教育家孔子(西元前551年—西元前470年)的价值观、规范和行为准则。

虽然儒家学说涉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它并不主张激进地向中央王国以外推广中华文化。

相反,至少在我看来,儒家勉励中国皇帝将中国建设成一个“山上的城”(观察者网注:源自马太福音“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总督约翰·温斯罗普曾以此借喻新英格兰殖民地是基督教仁慈的典范,成为早期的美国例外论,后被美国政治家反复引用)—— 一个先进文化的光辉典范,供世人景仰和效仿。

此外,儒家思想里几乎没有任何东西是既有中国特色,又具有普世吸引力的。

实际上,儒家思想里以国为先、伦理尊卑、遵从权威等核心要素,显然与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格格不入。共产党政府将孔子作为中国文化品牌大为推广,熟悉新中国历史的人必能从中读出讽刺意味。

在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期间,孔子和他的学说被看作阻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糟粕。这样一来,儒家思想在中国话语中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直到最近十年才在中国领导人的推广下重新复苏。

最后,中国要打造软实力,关键在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而不是营销其古代文化遗产。

这场文化现代化不仅要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文化产品和商业创新,而且应包括中国国体政体的根本性改革。

根据孔子的智慧,中国领导人或许应该少担心国际软实力的不足,而专注于将中国建设成一个繁荣、自由、公正的社会。

(观察者网杨晗轶译)

12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遊客 2017-4-24 12:09
台灣最新詐術~由台灣人{腦科醫生}自行研發科技~全台百位{民俗老師}分散全台各地,並且互不認識~皆被集團吸收利用,全台百萬上當~上 ...
引用 遊客 2016-10-30 10:57
台灣最新詐術~由台灣人{腦科醫師}自行研發科技~全台百位{民俗老師}分散全台各地,並且互不認識~皆被集團吸收利用,全台百萬上當~上 ...
引用 遊客 2015-5-26 21:02
台灣最新詐術~由台灣人自行研發科技~全台百位{民俗老師}分散全台各地,並且互不認識~皆被集團吸收利用,全台百萬上當~上門求助客人 ...
引用 遊客 2014-12-25 01:10
不错的文章,内容排山倒海.
钢格板,钢格栅板,沟盖板,踏步板,热镀锌钢格板,齿形钢格板,插接钢格板,电厂钢格板,复合钢格板,异形钢 ...
引用 遊客 2014-11-14 21:20
北京外国语大学谢韬...
这个教授接受了国外基金的扶助吧,良心狗吃了!
引用 延章 2014-11-14 20:34
北京外国语大学谢韬教授的这篇文章,显示了主流高校及文化主流对于华夏正统文化的无知之极,强烈要求政府下岗所有与华夏文化为敌,或知之不甚的人,取消其教师资格。
引用 延章 2014-11-14 20:29
CNN代表西方人在明言拒绝华夏文化,既如此,中国为何要培养洋奴并孜孜不倦地吸收西方文化?除了科学,西方还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查看全部評論(10)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