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孔安國《尚書序》真偽及史料價值辨證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5-8-5 23:41|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13823| 評論: 0|原作者: 崔海鷹|來自: 《孔子文化》季刊2015年第2期

摘要: 自宋以降,孔安國《尚書序》斷續受到學者質疑。朱子首疑此序“不類西京文字氣象,未必真安國所作”。閻若璩則以《序》言“科鬥書廢已久”等,而疑其本許慎《說文序》而作。孔《序》所述事實,對研究孔壁出書、《古文 ...

在歷代關於《古文尚書》問題的論辯中,孔安國《尚書序》與該問題密切相關。這當基於,在傳世文獻之中,該序敘述《尚書》源起,孔子與《尚書》關係,今古文《尚書》源流,特別是孔安國對《古文尚書》之整理,以及嗣後獻書等問題最為系統、全面,是認識、理解《尚書》相關問題,特別是《古文尚書》問題的重要管鑰。

自宋代以來,孔安國《尚書序》斷斷續續地受到學者質疑。朱子首疑此序“不類西京文字氣象,未必真安國所作”。閻若璩則以《序》言“科鬥書廢已久”等,而疑其本許慎《說文序》而作。顧頡剛先生又以孔《序》列少昊為五帝之首而疑其後出。李振興先生則以《史記》、《漢書》未載該序所謂“承詔為五十九篇作傳”,以及《序》中不合有“會國有巫蠱事,經籍道息”為由而定其為晉、宋間人偽作。

然而,在近來關於《古文尚書》問題的反思、討論中,也有學者對孔《序》重加論辯,認定其為孔安國真作,或雖未明辨而實以其為可靠史料。我們也在研究中發現,關於《古文尚書》的很多問題,如不結合孔安國《尚書序》就很難說得清楚,因此,有必要對該序進行分條重新辨證。

一、關於孔安國《尚書序》的文辭、文氣問題

以文辭、語氣判斷古文獻的真偽及年代,是宋代以來主要疑辨方法之一。然質實言之,此法雖有一定可取之處,但總體主觀性太強,很難作為判別古文獻年代、作者等的可靠證據。

歷史地看來,各個時代的文章、作品既有其總體特徵,也必各有其具體面相,難以一概而論。甚至具體到作者個人,由於閱歷、環境、體裁等因素的不同,其作品間也會呈現較大差異。

此外,就孔安國《尚書序》問題而言,由於相對缺乏公認可靠的孔氏其它作品相參照、印證,也是諸家致疑的原因之一。但語言學講究“言有易,言無難”,(趙元任先生語)前述之所疑者,或許正是孔氏文字的風格所在。

又朱子疑孔《序》“只是撰《孔叢子》底人作”,(《朱子語類》,第1985頁。)即指該序與《孔叢子》存在密切關係。李學勤先生指出,漢代儒家定於一尊後,孔子後裔自孔安國而至孔僖、孔季彥相承世守家學,形成漢魏孔氏家學,而《孔叢子》一書,實系孔氏家學的學案。(參見李學勤:《竹簡<家語>與漢魏孔氏家學》,《孔子研究》1987年第2期)黃懷信先生繼之對《孔叢子》源流詳加考論,論定其為關於孔子學說暨孔氏家學的可靠文獻。(參見黃懷信:《<孔叢子>的時代與作者》,《古文獻與古史考論》,齊魯書社,2003年,第1-14頁。)也就是說,《孔叢子》本應與孔安國存在密切關係。朱子的這一疑慮,反而證明《尚書序》可能與孔安國存在密切關係。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