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孔安國《尚書序》真偽及史料價值辨證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5-8-5 23:41|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13829| 評論: 0|原作者: 崔海鷹|來自: 《孔子文化》季刊2015年第2期

摘要: 自宋以降,孔安國《尚書序》斷續受到學者質疑。朱子首疑此序“不類西京文字氣象,未必真安國所作”。閻若璩則以《序》言“科鬥書廢已久”等,而疑其本許慎《說文序》而作。孔《序》所述事實,對研究孔壁出書、《古文 ...


六、關於《古文尚書》可能存在的問題

由孔《序》所載可見,《古文尚書》文本亦當存在一定問題。首先,該本有相當程度的殘損,其原因一在於長期的壁藏,二在於魯共王壞壁其間的破壞。據《孔子家語》後孔安國序,“子襄以好經書博學,畏秦法峻急,乃壁藏其家語《孝經》、《尚書》、《論語》于夫子之舊堂壁中”。(楊朝明、宋立林主編:《孔子家語通解》,濟南:齊魯書社,2009年,第580頁。)又《孔叢子•獨治》篇:“陳餘謂子魚曰:“秦將滅先王之籍,而子為書籍之主,其危矣。”子魚曰:“顧有可懼者,必或求天下之書焚之,書不出則有禍,吾將先藏之以待其求,求至無患矣。”(傅亞庶:《孔叢子校釋》,第410頁。)子襄為安國祖父,子魚為子襄之兄,藏書之事,當屬子襄為之,或子魚也曾參與。但總體言之,書自壁藏至景武年間,約歷經七八十年,縱使竹簡無損,簡文也必有若干磨損黯淡。更嚴重的是,魯共王壞壁,類似現代強制拆遷,其過程之蠻橫、暴烈,以及對竹簡造成的極大損壞,皆可想見。因此,其中相當一部分已“錯亂磨滅,弗可複知”,([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黃懷信整理:《尚書正義》,第17-20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孔安國應對竹簡古文《尚書》進行了相當程度的補綴。由於孔壁竹簡的殘損,以及竹簡文字的艱深,安國乃“以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同時,也當對古文《尚書》的殘損部分進行最大程度的修正、補綴。其詳可參考離揚先生《<尚書>輯佚辨證》相關論述。

整體看來,孔安國《尚書序》存在較大比例的真實性要素,所述事實,往往非親歷其事者不能一一俱道,並對研究孔壁出書、《古文尚書》問題等,均有較高的文獻價值,當確為西漢孔安國所作。

(崔海鷹: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123456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