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再次提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个重大的文化方针。 发扬“两创”精神,让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我们在传承文化中的重要目标。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才能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重视,不仅仅国内掀起“国学热”,世界各地也都涌现出“汉语潮”。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国学热”与“外语热”在国内外形成一股潮流,也成为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焦点。中华传统文化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国学教育进入繁荣时期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出现了一些乱象。小学教材古诗存废之争,幼童进国学班被打得遍体鳞伤,东莞“女德班”被叫停……炒作跟风、利益驱动,一些地方和机构缺少对传统文化真正沉心静气、谦虚踏实地学习和继承。 这些都在提醒我们:让传统经典成为民族文化基因,必须重视教育理念的时代性、教育方式的科学性、国学管理的规律性以及社会参与的规范性。这其中,发挥创造性,坚持创新性,尤为重要。当时代重新重视国学,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走向世界,我们也必须认真思考:“到底该怎么学国学?”“传统文化该如何弘扬?”青少年时期是学习传统文化最有利的时期,“给孩子注入文化基因”,必须创新手段,系统规划,用创造性的手段做好顶层设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在这方面,我们从团属《中国少年国学院》的开办看到了顶层设计的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探索。视频、图片、动漫、音乐、论坛、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媒体手段的运用,精品课程在线教学、视频展播立体呈现、线下活动层层递进……专家组建国学顾问团队,选取最贴切孩子们的国学内容,将五千年积淀的“中国智慧”生动化、形象化。让孩子们重新认识国学,发现趣味性;广泛吸纳学校、老师、家长参与,增加互动性;全国少工委号召各地少先队组织介入,加强组织性。社会各界全方位参与,吹响了“理性弘扬、创新传播,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的号角。 正如习总书记在国庆65周年招待会上所讲的:我们要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新的伟业。几千年文明的积淀,孕育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创新手段,必须熟悉民族的传统文化,研究民族的传统文化,尊重民族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往开来,综合创新,从娃娃抓起,从顶层做起,让中华文明不断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在新的千年放射出新的光彩。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