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物候·小寒——天寒地冻 滴水成冰 小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两个节气。小寒属十二月节气,一般在公历1月5—7日之间,今年小寒交节是1月6日6时08分,此时太阳位于黄经285°。根据中国多年的气象资料,小寒基本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日子,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民间也常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从冬至开始起的计算寒天的“九九”,“三九”是最冷的时段,也总在落在小寒节气内。 上一个节气“冬至”,地面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但土壤深层还有一些热量可以向上散发,所以冬至并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到了小寒,土壤深层的热量散失到了最底点,尽管白天稍长,太阳的光、热略有增加,但实际这是最入不敷出的时期,于是成为全年最冷的时节。《全宋词》中有无名氏的词句“小寒时节,正同云暮惨,劲风朝烈”(《望梅》),正是写小寒之冷。 既然小寒更冷,古人为什么要在小寒后又加一个大寒,而不是倒过来排列呢?原来,中国传统文化特别讲“物极必反”,认为寒暑交替的“天道”是寒冷之后迅速回暖,如果先大寒后小寒,从字面上就找不到最冷后“回暖”的感觉了,所以把大寒放后面,让大寒后迅速回归立春,这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 到了小寒,北方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南方大部分地区也是霜雪交侵,冷透肌骨。这时的农事活动,北方可以积肥造肥、兴修水利,南方则需浇好冻水、培土施肥以使农作物安全越冬。从养生方面,小寒时节则需要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 看唐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聚茅。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我们平时说的“黄钟大吕”,是中国古代十二律中的头两个音律,黄钟是对应子月十一月,大吕对应十二月,所以诗中说“小寒连大吕”。后五句说的是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的事:“一候雁北乡(向),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都是说阳气发动后鸟类的活动: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喜鹊开始筑巢,雉鸡开始鸣叫。后两句说,虽然正值严冬,但离春天正月已经不远了。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