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纪录片《春节进行时》 以英伦眼光解读猴年春节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6-3-1 10:24| 發佈者: 買櫝還珠| 查看: 1698| 評論: 0|來自: 国学网

摘要: 纪录片《春节进行时》 以英伦眼光解读猴年春节2月14—16日,五洲传播中心、英国雄狮公司联合出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的纪录片《春节进行时——全球最大的盛会》在BBC2频道播出。这部纪录片分为《回家》《团圆》《 ...

纪录片《春节进行时》 以英伦眼光解读猴年春节

2月14—16日,五洲传播中心、英国雄狮公司联合出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的纪录片《春节进行时——全球最大的盛会》在BBC2频道播出。这部纪录片分为《回家》《团圆》《欢庆》3集,以英国人的眼光认识猴年春节,为“春节是什么”寻找到了别有趣味的答案。

在春节的传统民俗中,不论贴春联、团圆饭、燃爆竹还是拜大年,人无疑是节日的主体,人对生活和谐美好的愿望和期盼是节日文化最主要的内涵。在纪录片《春节进行时》里,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各个行业、各个地域的中国人。在摄氏零下30度气温里用冰雪修建“长城”的中国人,在北京新发地菜市场采购年货的中国人,在香港黄大仙祠为新年祈福的中国人……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一个个中国人的故事背后,观众看到了中国人的家庭,以及背后的家庭观、人生观乃至价值观。无论海外游子还是城市新市民,无论乘飞机跨越太平洋还是骑摩托车跨省,他们不远万里、日夜兼程,为的是在除夕与家人吃上一餐团圆饭;为帮助南来北往的回乡人顺利踏上归途,“小红帽”放弃了自己与家人团圆的机会;非遗传承人每次都穿上祖父的防护服原汁原味地表演“打树花”,一个家族14代人的理想都在这片刻的绚烂中绽放……《春节进行时》所讲述的这些中国故事里,埋藏着春节3000年依然青春如故的秘密,埋藏着当代中国人的情感密码,埋藏着独特却可以与世界取得共鸣的东方价值:欢乐、和谐、共享、祈福、纳祥。

春节,洋溢着民间烟火气。春节是国家的节日、民族的节日,但最终是人民的节日。《春节进行时》中的5位主持人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他们带着观众去寻找和发现关于春节的那些细节。他们发现了春节的“广阔”,也发现了春节的“细碎”:“中国新年期间通过陆路交通出行的总人数是令人瞠目的32亿人次,其中很多人都是从北京出发的”“打造如此规模的节日(哈尔滨冰雕节)意味着需要耗费1380万个灯泡、23万米的电缆”“到2030年,将有10亿人口居住在城市之中”……这些细节,长久地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但身处其中的中国人未必自觉,身在其外的外国人未必了解,纪录片创作者们就站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以“第三者”的角度去观察、搜集和采撷,由此形成了中国猴年春节这样一幅缤纷多元的画卷。这画卷的底色便是浓浓的民间烟火气。这烟火气提示观众,春节的生命力在民间,它是人人参与的节日,它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春节进行时》摒弃了宏大叙事,彻底回归民间、回归生活,它所瞄准和展现的正是那些中国人熟悉又陌生的日常叙事,以及背后的浓郁情感。这种贴近地面的真实感,使纪录片有了打通人心的力量。

春节,感染力在于身临其境。纪录片《春节进行时》在BBC2播出后,引发了海外华人以及外国观众的共鸣。伯明翰城市大学媒体理论博士教授Stephanie Fremaux留言说:“我非常喜欢看这个关注中国春节的系列节目。节目的主题是国际化的,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的相似点。节目的结构非常好,画面精美,它向观众分享了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也让观众理解了不同文化。”日本纪录片大师小川绅介有句名言:要是你觉得你的纪录片做得不够好,肯定是你靠得不够近。《春节进行时》的“好”在于其对中国春节零距离的观察和记录。节目采取“直播”的方式,播放内容在当日录制完成后,经剪辑润色,延迟几日后播出。由于拍摄至放送时间间隔极短,所以仍然可以使观众获得观看现场直播的生动感,几乎让英国观众与中国观众同步度过猴年春节。再者,节目中的5位主持人,担当的是体验者的角色。他们坐在了中国人年夜饭的桌旁,走进了正在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后台,加入了返乡摩托队伍的大军……零距离地参与不同地域和人群的春节。正是这些身临其境的感受,为《春节进行时》带来了强烈的感染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文化交流的根本在于民心相通。文化不仅在于庙堂之上、典籍之中,文化的生命力更在鲜活的民间。《春节进行时》以英伦眼光重新发现中国春节,发现春节的文化魅力,也发现春节所寄予的中国人的当代精神。今年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开局之年,也是首个中英文化交流年。在中英“黄金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加强两国文化交流和碰撞,加深两国人民彼此间的认知,《春节进行时》给出了有力的解答。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