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反静守心” 《淮南子》中的养生之道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6-3-8 20:09| 發佈者: 对酒當歌| 查看: 2448| 評論: 0|來自: 国学网

摘要: 资料图作为秦汉时期道家的重要经典,《淮南子》蕴含极为丰富的养生智慧,其中关于养心的思想内容别具特色,充分继承和发展老庄道家的养生理念,对后世的道家道教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养生之要,在于得心老子认为人们 ...


资料图

作为秦汉时期道家的重要经典,《淮南子》蕴含极为丰富的养生智慧,其中关于养心的思想内容别具特色,充分继承和发展老庄道家的养生理念,对后世的道家道教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养生之要,在于得心

老子认为人们在日常的养生实践中,应注重克服外在纷繁的物质诱惑,避免使自身陷于心发狂的不利的精神状态。庄子也反对人们过度执着于外在的事物,以至于劳形怵心(《庄子天地》)。与道家先贤一致,《淮南子》也认为心在人们的自然身体中占据关键地位,是形之主、五藏之主,发挥着制使四支,流行血气的实际作用,进而还对人们辨别是非、处世经事发挥出重要影响。由于心对人们的养生实践具有如此显著的效用,所以《淮南子》强调养生重在内养其心,外养其气,如果人们无法持养其心,那么便会扰乱自身对于气的调理,造成心、气不协的消极结果。

为防止心为外物所纷扰,《淮南子》要求人们在养生上应善守其心。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趋舍行伪时,内在的精神意志就会受到损耗,进而扰乱人心的清明安定,使其行迷于贪图享乐的世俗之风,背离常保其生的养生目的。基于这种认识,《淮南子》延伸老子所言,明确认为真正的修道之士能在养生上内守己心,而非滑心乱志。

养心之本,贵返虚静

如何才能善守其心呢?《淮南子》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之所以易于为外物扰乱,是因为其精神意志偏离道之虚无、平易,以致神明丧失。因此,对于心的持养,人们必须坚持能够从精神上返回虚、静的自然状态,从而消除嗜欲连于物,聪明诱于外,而性命失其得的现实祸患,达于性命之情,如道家圣人那样合于道一也(《淮南子俶真》)。

在养生实践中,对人们产生最大影响的消极因素,即是那些由各种外物诱惑而形成的嗜欲。《淮南子》认为人们的本性原本清静如水,但却被自身的欲求之心所纷扰,使精神意志陷于追求外物满足的劳疲不堪中。因而,人们如要养生得宜,就必须消除产生嗜欲的心理基础。人们只有让自己在精神上返回虚静无为的自然状态,关注于生命的内在本质,才能让一己之心不载嗜欲,最终不为物散,通于神明。

《淮南子》还着重提出,人们这种对于心的虚静安养,直接影响到自我生命中形、气、神的协调发展。形、气、神,这是人体养生的三大要素,各有其独特效用,共同对人们的生命存在发挥重要影响,因此在养生实践中,人们需要确保这些要素各处其位,守其职,相互之间不发生混乱冲突的干扰作用。心由于在人体中处于五藏之主的特殊地位,所以实际上与形、气、神的发展变化密切关联。在很大程度上,《淮南子》将心看作是影响形、气、神的关键所在,认为人们只要养心得宜,则精神盛而气不散,形骸亦会完善。反之,如若人们在养心过程中,躁动多欲,为外物所诱,那么形、气、神便会发生消极变化,导致人们养生实践趋向恶化发展。因此,如庄子所云:乘物以游心,《淮南子》亦主张返性于初,游心于虚,在心的自然自由中,实现个体生命中形、气、神内在和谐的理想发展。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