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四库全书》今何在?七大藏书阁故事多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6-3-14 21:21| 發佈者: 张启功| 查看: 1821| 評論: 0|來自: 国学网

摘要: 中国的藏书阁都与水有关,因为藏书最怕失火。宁波着名藏书楼天一阁,名为《易经》中的天一生水之意。乾隆年间,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第一本抄写本于1781年完成,计有经史子集3.63万卷。此后一共抄写了7部,分别藏 ...
中国的藏书阁都与水有关,因为藏书最怕失火。宁波着名藏书楼天一阁,名为《易经》中的天一生水之意。

乾隆年间,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第一本抄写本于1781年完成,计有经史子集3.63万卷。此后一共抄写了7部,分别藏于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和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这些藏书阁取名也几乎都有水字偏旁。但晚清及近代,中国风雨飘摇,内忧外患,战乱不已,怕火的《四库全书》与藏书阁,也难逃焚毁的厄运。迄今,《四库全书》只有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版本于世,令人感慨万千!

不论阁、书俱在,还是书去阁空,甚或阁、书俱毁,这七大藏书阁的所在地,都是游人鉴古知今的绝好去处。

1、黑琉璃瓦顶的文渊阁

在北京故宫文华殿后面,有一座黑琉璃瓦顶的建筑,在金碧辉煌的故宫中显得极为别致,它就是文渊阁。

清朝入主中原后,逐渐接受了儒家传统文化,乾隆皇帝在公元1773年下令编纂《四库全书》。书未成之际,乾隆已在心中开始为藏书之所思虑良久:凡事预则立,书之成虽尚需时日,而贮书之所,则不可不宿购。于是,他想到了江南藏书名楼天一阁,想到了明末北京故宫中毁于战火的文渊阁,那一瞬间,他好像寻找到了答案。公元1775年,文渊阁在北京故宫动工兴建,次年完工。

在中国古代,黑色在五行中代表水,文渊阁琉璃瓦采用黑色寄予着藏书防火之意。灰色的外墙,绿色的廊柱与雕花窗栏肃穆雅致,屋顶彩画绘着河马负书和翰墨卷帙,呈现一股淡然悠长的意境。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逼近华北,文渊阁内的《四库全书》开始了漂泊辗转的生活,至上海,抵蜀中,转南京,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如今,这套书已然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条纽带。

2、沈阳故宫里的文溯阁

文溯阁位于沈阳故宫,建筑格局与文渊阁一样脱胎于天一阁,修建于1781年。

文溯阁有溯涧求本之意。乾隆在《文溯阁记》中说:四阁之名,皆冠以文,而若渊、若源、若津、若溯,皆从水以立意。

袁世凯北京称帝后,文溯阁内的《四库全书》运抵北京,成为窃国大盗袁世凯的礼物,文化典籍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1922年,冷落故宫多日的《四库全书》被清室盯上,欲卖给日本人,在这危急时刻,北京大学教授沈兼士挺身而出,以一个知识分子的民族文化良知与爱国心振臂高呼,挽救了国宝的命运。1931年,在张学良等人的呼告下,《四库全书》回到了它的家中文溯阁。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文溯阁落入日本人手中。

新中国成立后,文溯阁获得重生。不久,《四库全书》再次离开文溯阁,最终辗转千里,来到甘肃。

如今的文溯阁,虽然书橱内没有了一本本典籍,但每一位亲临此地的游人,抚摸着岁月斑驳的印痕,心中都会涌起无限感慨!

3、被圆明园大火烧毁的文源阁

1861年11月25日,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奋笔疾书,愤怒地写道: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这位老人就是雨果,他矛头所指向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在北京犯下的滔天罪恶火烧圆明园。染红夜空的大火不仅仅是民族之痛,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就在这场浩劫中,一座藏书楼也在烈焰冲天中化为断砖残瓦。

圆明园内的这座藏书楼名为文源阁,始建于1774年秋,次年春天完工,乾隆皇帝将《四库全书》第三抄写本藏于此。

据历史记载,文源阁内藏书《四库全书》页首印有文源阁宝古稀天子之印;页末则印圆明园宝和信天主人。喜欢浮华与奢侈的乾隆自文源阁修好后,多次来圆明园享受生活与读书之乐。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面对恍如月宫的万园之园,他们像一群狰狞残暴的野兽,在园内大肆掠夺,四处焚烧,黑色的烟雾遮蔽了北京城的夜空,文源阁与它所珍藏的《四库全书》不能幸免于难,最终化为灰烬。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次浩劫。

如今,那场弥漫凄怆的大火早已经散尽,文源阁只留下一片地基,在郁郁丛草中向每一个经过它身边的人讲述着昨天的故事。

4、避暑山庄里的文津阁

我几次来承德避暑山庄,都愿意到湖区西北部的文津阁观赏。

乾隆三十九年,仿浙江天一阁的文津阁建成,乾隆题ʫ曰:源源如欲问,因自此寻津。1785年,《四库全书》收藏于文津阁,乾隆想做一位彪炳史册的君王,在游山玩水、消夏避暑之际,营造一个集天下藏书之巨的阁楼归自己使用,为自己的文治武功涂抹上重重的色彩。

我与众多游人一起穿过假山之中幽邃曲折的进门洞,来到巍峨的文津阁前。一方小池,澄澈见底,一弯新月倒映水中,这是设计者巧妙地运用了假山石洞之间月牙形缝隙的透光效应,在水里营造出一份奇妙之境,引得游人啧啧称奇。听导游说,这座阁楼以《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法营造,顶层六室相通为一,底层分隔为六室。除了防火,在底层下设一暗室,以楠木为墙壁,还可防水防潮。

转到阁东一侧的碑亭,我看到正面以满文和汉文刻写着乾隆《文津阁记》:欲从支派寻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弗知津则蹑迷途而失正路,断港之讥有弗免矣。在乾隆看来,经史子集犹如博大精深、浩浩无边的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河的渊源流派,而正确的读书方法则是沿流溯源的正路。

乾隆之后,文津阁所藏的《四库全书》等书籍,覆了一层层寂寞的灰尘。辛亥革命爆发,文津阁的《四库全书》运到北京图书馆。1954年,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文津阁重修,文津阁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5、长江边浴火重建的文宗阁

文宗阁建在镇江金山,1779年修建。阁楼仿天一阁,与两侧廊楼和阁前的门楼围成四合院落。藏书楼面临长江,雪涛翻卷,空阔无垠,楼后山崖奇崛,气势威严。难怪乾隆皇帝来到文宗阁,诗情蓬勃,写道:百川于此朝宗海,此地诚应庋此文。藏书于此,真乃天意呀!

然而,陶醉于康乾盛世景象的乾隆不会想到,他之后的清王朝逐渐走向没落。1842年,英军炮轰镇江,文宗阁藏书受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853年3月31日,太平天国将领罗大纲猛攻镇江,战火硝烟将文宗阁和《四库全书》抄本烧为灰烬。

时隔160多年后,文宗阁于2011年复建完成,昔日风采重现盛世。

6、扬州行宫里的文汇阁

文汇阁1780年在古城扬州行宫御花园内建成,乾隆题写文汇阁匾和东壁流辉匾,入藏《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

文汇阁与其他藏书阁一样外观看似两层,实则利用两层之间的上下楼板部分暗中设计了一个夹层,从而使内部分为三层。人们不能不赞叹清代建筑设计艺术的高超。一层楼内左右侧安置经部,中层为史部,最上层左置子部,右置集部,秩序井然,利于士子阅读。

1790年,乾隆圣旨中说:俟贮阁全书排架齐集后,谕令该省士子,有愿读中秘书者,许其呈明到阁抄阅,但不得任其私自携归,以致稍有遗失。在文汇阁存世的70余年里,一位位士子出出进进文汇阁,汲取精华,传承文化。从进步意义上说,文汇阁内的各种书籍就像一粒粒种子,在江南的文化大地开花结果。

1854年,文汇阁与所藏书籍毁于太平军的冲天大火中。

7、杭州西湖边的文澜阁

七座皇家藏书阁当中修建得最晚的是文澜阁,1782年在杭州西湖孤山圣因寺修建,次年完成。它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布局带有明显的江南园林之巧妙与精思。阁前假山堆叠,小桥流水,一神女峰假山石玉立一汪澄清池中。池边建有碑亭,乾隆的题诗刻于石碑正面,碑后刻有《四库全书》上谕。

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文澜阁与军营无异,这些士兵没有心思保护这座建筑和所藏之书,大量图书散佚。面对国宝的危殆局面,藏书家丁申、丁丙兄弟挺身而出,在断砖残瓦间,在街巷人家中不惜重金寻觅国宝。对一些损毁的藏书倾力补抄。集多年之力,补到了34796种图书。后浙江图书馆馆长钱恂、继任张宗祥又历时7年补抄,史称乙卯补抄和癸亥补抄。两次补抄完整后的《四库全书》集中了全国藏书楼的精华所在,是所存于世版本当中最好的一部。

抗战时期,为保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历经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等省,运至重庆。抗战胜利后,《四库全书》重新回到杭州故里。

1949年后,文澜阁得到多次修缮,《四库全书》也在新时代焕发了光彩,成为一笔永恒的珍贵文化遗产。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