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汪氏家族文献』揭秘徽州大姓千年史 或是现存最早家谱之一 ... ...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6-12-20 13:30| 發佈者: 张启功| 查看: 2843| 評論: 0|來自: 国学网

摘要: 汪姓被称为徽州笫一大姓,所谓天下汪姓出自徽,目前中国有580多万汪姓子弟。前不久,一件汇聚了十九通古代手稿、手绘本的汪氏家族文献手卷意外于百年老字号上海朵云轩库房中发现,并于上周起在上海朵云轩艺术馆展出 ...

汪姓被称为徽州笫一大姓,所谓天下汪姓出自徽,目前中国有580多万汪姓子弟。前不久,一件汇聚了十九通古代手稿、手绘本的汪氏家族文献手卷意外于百年老字号上海朵云轩库房中发现,并于上周起在上海朵云轩艺术馆展出。相关古籍文献专家初步研究认为,这是国内较为罕见的有来自唐代资料的家谱文献,或是全国已知面世家谱中时代最早的之一,对汪氏历史、谱牒文化,乃至古代书法艺术、造纸和雕版刻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徽州地区古村落中的汪氏祠堂

汪姓被称为徽州笫一大姓,所谓天下汪姓出自徽,目前中国有580多万汪姓子弟。前不久,一件汇聚了十九通古代手稿、手绘本的汪氏家族文献手卷意外于百年老字号上海朵云轩库房中发现,并于上周起在上海朵云轩艺术馆展出。

相关古籍文献专家初步研究认为,这是国内较为罕见的古代家谱文献,或是全国已知面世家谱中时代最早的之一,对汪氏历史、谱牒文化,乃至古代书法艺术、造纸和雕版刻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些文献均为手写或手绘,以纸本、绢本合装为一个完整的手卷。全卷高约40厘米,全长约1100厘米,由19件文本或手绘人物像组成。12月20日起,家谱还将在上海朵云轩秋季预展现场亮相。

〖[wiki]汪氏统宗世谱之图[/wiki]〗(局部)(資料圖)

第一件题为〖[wiki]汪氏统宗世谱之图[/wiki]〗(残本),现存部分为记录南宋建炎前越国公汪华后裔的迁居婺源、祁门两县各乡的状况。此件以下,主要有:唐高祖武德四年(621)九月〖[wiki]敕封汪华诏书[/wiki]〗朱书残本、唐汪芬〖[wiki]汪氏谱序[/wiki]〗、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三月〖[wiki]勅赐进士及第汪应辰[/wiki]〗、约绍兴十八年(约1148)〖[wiki]勅侍御史汪勃[/wiki]〗残本、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十二月〖[wiki]勅兼知枢密院节度使醴泉观使汪澈[/wiki]〗、宋宗室赵汝愚淳熙十年(1183)四月〖[wiki]端明学士汪公传[/wiki]〗、北宋苏轼款元祐二年(1087)三月〖[wiki]唐越国汪公传[/wiki]〗(疑抄本)、南宋周必大款的〖[wiki]赞语[/wiki]〗(疑仿本)、佚名绢本手绘〖[wiki]唐越国公遗像[/wiki]〗等。手卷的裱工较为简朴,部分裱边或衬纸因年代久远,已经脱浆散开,但所有文献均仍保持装裱时的旧貌,在有些文本上,还明显看得出多次装裱的痕迹。这些现状表明,此卷现有内容并非在同一时期内产生的,而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逐步积累后,再重新组合装裱的。

从文献纪年显示的时间看,最早是初唐,最晚的在南宋末。按写作者的生卒年看,最晚的则已到了13世纪初。各件文献的保存程度差别较大,有的相当完好,如宋高宗、宋孝宗的几通勅书和大部分宋代官员的文稿。有的则已残缺,如唐高祖的〖[wiki]诏令[/wiki]〗。另外,纸张的质地和成色各不相同,年代较早的,显得较为粗糙、厚实,稍晚一些的则比较细腻、轻薄,由此反映出古代造纸技术在不断进步中所体现的特质。

在日前举行的专家研讨会上,上海图书馆原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王鹤鸣评价说:大开眼界,大吃一惊。据悉,上海图书馆是国内外收藏中国家谱原件最多的公藏机构,馆藏家谱有3万余种、30余万册,共计近400个姓氏,收藏的家谱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王鹤鸣介绍,在这3万余种家谱中,上图馆藏宋本仅有〖[wiki]仙源类谱[/wiki]〗残页,明本有1000多种,其余大量为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家谱。而在1000多种明代家谱中,以徽州地区最多,可见该地区非常重视修制家谱。而在朵云轩库房发现的汪氏家族文献手卷中的〖[wiki]汪氏统宗世谱之图[/wiki]〗(残本)记录的就是南宋建炎前越国公汪华后裔的迁居婺源、祁门两县各乡的状况。

复旦大学史地所教授王振忠表示,陈氏统宗世谱1482年成书,后面的统宗世谱都是受此影响,要打破明代之前有统宗世谱的界限,还需要更多研究。

上师大教授钱杭认为,统宗世谱是明朝的说法,要证实为明朝以前,还需要文本对文本的研究,比如证实里面地名的称法是在明以前出现的,他认为,这种研究是可以进行的。

古语有云: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一部家族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社会文明进程的一个缩影。中国从上古时代起,就开始注重氏族统绪,到汉末魏晋,门阀制度兴起,记录家族历史的文献成为一时滥觞,官僚士人无不热衷于此,普通百姓也竞相仿效。寻宗问祖,清理世系,是其主要目的;传承祖训,接续家风,则是其现实生活的需要。所以,每当社会大变动、人口大迁徙之后,总会出现几次较大规模的宗族、家族文献整理、编纂的高潮。比如南北朝大动乱后的隋唐之际,五代十国战祸后的两宋时期,外族入主却又短命夭亡的元末明初,政体鼎革社会转型的清末民初,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家族文献大量涌现的重要阶段。〖[wiki]汪氏统宗世谱之图[/wiki]〗为原朵云轩古玩收购部(今属朵云轩集团古玩公司)旧藏,得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半,因相隔半世纪有余,其具体收购经过已难追寻。全卷内容,不看则已,既经披览,竟令人大吃一惊!由于历史原因,千百年来,留存至今的家族文献已很有限,即使有之,相距今日的时间也并不长。除了那些出土的石刻碑版类文献外,纸质类的手写文书,基本上都晚于元代,而集中于明清时期的,数量固多,但这类近世文献,对于早期的家族历史每每语焉不详,传抄错讹,附会牵扯者不在少数。因此,尽管都认识到早期文献的重要,却因存世极少,得之难乎其难。文史学者承载说。

关于徽州汪氏宗族的起源,据有关史书及家族谱牒记载,是出自春秋时期鲁成公黑肱支子姬汪之后。

三十一世祖汪文和于汉建安二年以龙骧将军出任会稽令,迁居江南,卒后葬在新都郡邵石山(在今浙江淳安县境内),为汪氏江南始祖。

传至三十六世汪道献,为黟县令,乃迁居歙州,成为汪氏徽州始祖,其曾孙汪勋明即为越国公汪华、开国公汪铁佛二人之祖父。而据〖[wiki]汪氏通宗世谱[/wiki]〗记载,全国各地汪氏均以汪华或汪铁佛为祖,至宋代时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汪华后,这就是说唐宋以来的徽州汪氏大抵皆为汪道献家族后裔。其后子孙蕃衍迁徙,遍布皖、鄂、赣、浙、苏、豫、闽、湘、鲁、粤、川、陕、冀等地。汪氏宗族在宋代时宦路相遇、多讲宗盟 ,明代时相与通宗、修祠辑谱,他们多以徽州汪氏后裔自许,有天下汪姓出徽州之说。

〖[wiki]汪氏统宗世谱之图[/wiki]〗目录如下:

1.〖[wiki]汪氏统宗世谱之图[/wiki]〗(手写,麻紙本,纵33.7cm,横143cm)

有明显残缺,现仅存世系图、婺源县迁居名族图、祁门县迁居名族图三部分。世系图自一世而至十七世,以下残缺;婺源分支部分基本完整,仅标题下半段略损;祁门分支部分残后半段,迁居记录至宋建炎时期为止。

2. 南宋高宗〖[wiki]勅侍御史汪勃[/wiki]〗写本(约绍兴十八年)

3. 北宋俞献卿〖[wiki]汪氏谱跋[/wiki]〗手写残本。

4. 南宋程卓嘉定六年四月〖[wiki]汪氏族谱序[/wiki]〗写本

5. 许谢跋文手写本(篇名不详,作者待考)。

6. 唐汪芬〖[wiki]汪氏谱序[/wiki]〗

7. 唐高祖武德四年九月〖[wiki]敕封汪华诏令[/wiki]〗

8. 南宋黄葆光〖[wiki]越国公神传[/wiki]〗手写本。

9. 南宋程元凤〖[wiki]题赞[/wiki]〗手写本。

10.宋末元初人胡炳〖[wiki]赞越国公族谱卷[/wiki]〗

11.南宋赵汝愚淳熙十年四月〖[wiki]端明学士汪公传[/wiki]〗(汪应辰)

12.南宋周必大(款)赞语

13.南宋孝宗乾道元年十二月〖[wiki]勅兼知枢密院节度使醴泉观使汪澈[/wiki]〗

14.南宋罗愿〖[wiki]赞语[/wiki]〗

15.北宋苏轼(款)元祐二年三月〖[wiki]唐越国汪公传[/wiki]〗

16.南宋程琳〖[wiki]赞语[/wiki]〗、

17.佚名手绘〖[wiki]唐越男汪公遗像[/wiki]〗(绢本)

18.宋高宗绍兴六年三月六日〖[wiki]勅赐进士及第汪应辰[/wiki]〗

19.佚名手绘人物像(疑为汪应辰)。画中人面目清癯,宋时官僚装束,因高宗勅文置于此画像前,故推测画中人即汪应辰。此图画法,较之越国公遗像更为细致,绘工也较精到,用色讲究,朱红官服至今鲜艳夺目,细笔描金稍有脱落,但仍清晰可见。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