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笔下平民化的孔子(三)
孔子及其思想被士人阶层推崇备至的重要原因还在于他渊博的学识和毕生好学的精神。《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些都成为士人在求取功名或是积淀学识过程中激励自己的标杆。 司马迁在塑造孔子形象时选取了方方面面的材料,并不仅仅使笔下人物成为那些有地位有学识的人供养的“圣王”,在某些方面,他更侧重于一个普通老者的形象,他并没有剪除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那些“非难孔子”的传说故事,而是细心挑选,加以利用,使孔子的形象更加活灵活现,符合一个正常人一生的生活遭遇。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这些大概是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原有相关故事不断改变情节、添加内容的产物,带有民间“娱乐化”的倾向,虽然某些儒学者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这些不符合孔子的高尚神圣人物设定,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的确是可以作为田间地头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流传开来,对孔子形象的深入人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必定博览群书,优“先利用已有的文字资料来表现历史人物,描述历史发展的进程,但他也在广泛游历的过程中“网罗天下放佚旧闻”,以民间口述历史来补充缺失的文献材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符合民众的口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历来被冠以各种光鲜亮丽的头衔诸如圣人、神人、素王等等,但细细品读,太史公笔下的孔子其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生也如同常人一样有有情有味。孔子身为圣人,不寻常之事自然贯穿了他的一生,从奇异出生到少年演礼再到游说四方最后预知死亡,正史与传说交互出现,最终呈现给我们一个多元立体、有血有肉的孔子。 姓名:卢茜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花津南路2 号安徽师范大学南校区 邮编:241000 电话:18895381055 电子邮箱:1014050743@qq.com 本文责任编辑:休竹客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