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淳化秘本【傷寒論】的文獻價值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9-2-11 00:00| 發布者: 休竹客| 查看: 1582| 評論: 0|原作者: 錢超塵|來自: 中國中醫藥報4版

摘要: 淳化秘本【傷寒論】是六朝傳本。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收於【太平聖惠方】卷八,通稱『淳化本』。孫思邈【千金要方】卷九云:『江南諸師秘仲景要方不傳』,故又稱『江南秘本』。此本乃江南諸師秘傳之遺珍,其他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淳化秘本【傷寒論】是六朝傳本。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收於【太平聖惠方】卷八,通稱『淳化本』。孫思邈【千金要方】卷九云:『江南諸師秘仲景要方不傳』,故又稱『江南秘本』。此本乃江南諸師秘傳之遺珍,其他秘傳之本均已亡佚。北宋校正醫書局校定宋本【傷寒論】選定淳化秘本為校本之一,反映出淳化本【傷寒論】具有重大文獻價值。

北宋校正醫書局重視淳化秘本

宋本【傷寒論·辨脈法第一】『今趺陽脈浮而澀,故知脾氣不足,胃氣虛也。以少陰脈弦而浮(一作沉)才見,此為調脈,故稱如經也。』『一作沉』三字是林億等小注,淳化秘本【辨傷寒脈候】作『沉』。作『沉』是。他本無作『沉』者。

宋本【傷寒論】卷七【辨不可發汗病脈證幷治第十五】『諸脈得數動微弱者,不可發汗。發汗則大便難,腹中干(一雲小便難,胞中干)』,此條亦見【脈經】卷七【病不可發汗證第一】,小注與宋本同。『小便難胞中干』六字是林億等所作小注,此六字僅見淳化秘本【辨不可發汗形證】:『凡諸動脈微弱者,皆不可發汗,汗則小便難脬中干。』考諸生理病理醫理,作『小便難脬中干』為得。

宋本卷六【辨少陰病脈證並治第十一】第321條『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氣湯。』林億註:『一法用大柴胡湯。』考【千金翼方】卷十【少陰病狀第二】同條:『少陰病,利清水,色青者,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承氣湯。』林億註:『一雲大柴胡』。按,以大柴胡湯治之,唯見淳化秘本【辨少陰病形證】之同條:『少陰病,利清水,色青者,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宜大柴胡湯。』林億據淳化秘本出注也。

宋本卷一【辨脈】『脈來數,時一止復來者,名曰促(一作縱)』,唯淳化秘本【辨傷寒脈候】作『縱』:『脈來數,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縱。』

宋本卷六【辨少陰病脈證幷治第十一】第292條:『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至,一作足),灸少陰七壯。』淳化秘本【辨可灸形證】作『足』:『少陰病,吐利,手足逆而發熱,脈不足者,灸其少陰。』他本未見作『足』者。

以上僅舉幾例,可以看到北宋校正醫書局校定宋本【傷寒論】時很重視淳化秘本的文獻價值。今以淳化秘本【傷寒論】校宋本,可以發現更多有價值的文獻資料。

淳化秘本【傷寒論】校宋本的價值

宋本卷七【辨可發汗病脈證並治第十六】『凡發汗,欲令手足俱周,時出似漐漐然。』末句成無己本改『似』作『以』:『時出以漐漐然。』考句法句義,皆齟齬難通。宋本有訛衍。『似』字衍,『時』字訛,當作『汗』。淳化秘本此句作『汗出漐漐益佳』,無『似』字,『時』作『汗』。繼考【脈經】卷七【病可發汗證第二】作『凡發汗,欲令手足皆周至漐漐一時間益佳』、【金匱玉函經】卷五【辨可發汗病形證治第十四】作『凡發汗,欲令手足俱周漐漐然一時間許益佳』、【千金要方】卷九【發汗湯第五】作『凡發汗,欲令手足俱周至漐漐然一時間許益佳』,【千金翼方】卷十【宜發汗第二】作『凡發汗,欲令手足俱周漐漐一時間益佳』,均無『似』字。

宋本卷四【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第七】166條『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鞕,氣上沖喉咽,不得息者,此為胸有寒也,當吐之。宜瓜蒂散。』卷八【可吐】同條『此為有寒,當吐之』林億註:『一雲此以內有久痰,宜吐之。』淳化秘本【辨可吐】相關之句作『頭不強痛,寸口脈浮,胸中痞滿,上沖喉咽,不得息,此為有痰,當宜吐之。』宋本『此為胸有寒也』之『寒』淳化秘本作『痰』。按『寒』與『痰』今讀疊韻,先秦兩漢不疊韻,作『寒』非假借也。作『痰』義長。

宋本卷三【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六】第71條『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此條又見宋本卷八【辨發汗後】篇,文字同。淳化秘本【辨太陽病形證】及【辨可水形證】『少少』均作『稍』。按,『少少』,不多也;『稍』,逐漸也,見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少』與『稍』義別。觀文意,謂逐漸飲之,漸加其量,作『稍』是。【脈經】卷七【病發汗以後證第三】作『太陽病發汗,若大汗出,胃中燥煩,不得眠,其人慾飲水,當稍飲之,令胃中和則愈』作『稍』字,【脈經】卷七第十五同條亦作『稍』。【金匱玉函經】卷二第三相關句作『其人慾引水,當稍飲之,令胃中和則愈。』同書卷六第十九亦作『當稍飲之』,同卷第二十八仍然作『當稍飲之』。【千金翼方】卷十【宜水第十五】亦作『當稍飲之』。按『稍飲之』與『稍稍飲之』義同。宋本【傷寒論序】稱『開寶中,節度使高繼沖曾編錄進上』,或為編錄之人不懂古義而妄改之。

淳化秘本【傷寒論】收錄於卷帙浩繁的【太平聖惠方】中,人少研讀。研究與校讎宋本【傷寒論】,宜參閱淳化秘本【傷寒論】。(錢超塵 北京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