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讲趣味故事还不如听评书
5月17日,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商传应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之邀,为大学生们举办专题讲座。他还在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大学举办了《朱元璋的十个为什么》、《走进晚明》等系列讲座。商传为著名历史学家商鸿逵之子,曾师从著名历史学家谢国桢教授(梁启超弟子)。《百家讲坛》曾播出商传主讲的《永乐大帝》,即将播出他主讲的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5月18日,商传在沈阳师范大学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谈及对《百家讲坛》以及明史热的看法,他认为,学术讲座不是说评书,学者也不是明星。 谈《百家讲坛》:真正起到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 5月18日下午,商传在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办了《走进晚明》专题讲座,他以富于表现力的生动语言,以深入浅出的讲授方式,将晚明社会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面貌娓娓道来。学生们不仅聚精会神地听讲,而且踊跃举手提问。商传坦言,与《百家讲坛》相比,他更喜欢在高校里办讲座的热烈气氛,台上台下的积极互动更加生动,有效。不过,商传还是对《百家讲坛》赞赏有加。他认为,《百家讲坛》真正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据商传介绍,收看《百家讲坛》的观众如今多达4亿人,其中一半以上是中小城镇居民。只有通过传媒的力量,才可能达到如此大的知识普及力度。
商传说:“我相信所有登上 《百家讲坛》的学者,都不是为了出名,而是希望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文史知识,传授给更广大的人群。”不过,像在课堂上给研究生讲课那样讲肯定不行。有一次,刚录制完一期《百家讲坛》节目,就有观众问“洪武元年”的“洪武”是什么意思?商传解释说,就是朱元璋当皇帝的朝代。这时,商传才明白,在《百家讲坛》上讲课一定要通俗易懂到如此程度。后来,商传与《百家讲坛》的编导一起把讲稿重新修改了一遍。 谈学术评书:引起观众学习兴趣很重要 当记者问及商传对于学术评书有何看法,他这样说:“一开始,《百家讲坛》编导提出‘学术评书’这个概念,我还直发蒙。因为我是搞学术的,哪会说评书呀!后来我才明白,并不是真的让我上台说评书,而是希望我在讲授的过程中注重趣味性,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历史。引起观众的学习兴趣确实很重要,如果不感兴趣,很难学好历史。不过,学术讲座毕竟不是说评书。如果我们在讲座中全都讲趣味历史故事,那还不如听评书有趣。所以,我觉得,在《百家讲坛》讲课,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分寸一定要拿捏得准才行。 ” 谈历史剧:勿将电视剧当成史书看 商传在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历代后妃轶事》,正好赶上电视剧《甄执》热播。一些读者为此翻看《中国历代后妃轶事》,想对号入座。不过,商传对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看法,却与大部分历史学家的态度有所不同。他认为:“只要大的历史背景与基本框架不错,小的细节应该允许编导编故事。如果完全按照历史拍摄电视剧必然缺少戏剧性和观赏性。我看过几部讲述明朝历史故事的电视剧,总的来说还不错。”商传表示,无论展现哪个历史朝代的故事,编导者都应该本着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没有必要要求电视剧与史书一字不差。商传还透露说,他在《百家讲坛》讲完《永乐大帝》,就有编导表示要将《永乐大帝》搬上荧屏。但商传提醒观众,切勿将电视剧当成历史书看,要了解真实历史,那就去读历史书。 谈“明史热”:学者不是明星 商传认为,无论是唐史热,还是明史热、清史热,都不是学术泡沫。大众将学习历史知识当成流行时尚,总归是一件好事。在各种“历史热”中,我们都可以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哪怕是一点点,我们也是有收获的。 商传不赞同关于“学术明星”的说法,他认为,学者不是明星。无论历史研究热与不热,学者都应该扎扎实实地做学问,搞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商传告诉记者,他在沈阳高校中所讲的《走进晚明》,其实是他正在做的一项课题研究。该课题即将结题,之后将结集出版。商传坦言,自己在研究明史的数十年中,深切地感受到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历史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 记者/王臻青 来源:辽宁日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