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理性看待《拍卖法》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2-5-28 17:50| 發佈者: 济世| 查看: 1437| 評論: 0|來自: 中国文化报

摘要: 近年来,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如此蓬勃兴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感谢《拍卖法》为这个市场进行的“保驾护航”。《拍卖法》是在1994年至1996年期间,由当时的国内贸易部牵头起草的,经过多轮考察论证研讨,经国务院 ...

近年来,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如此蓬勃兴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感谢《拍卖法》为这个市场进行的“保驾护航”。《拍卖法》是在1994年至1996年期间,由当时的国内贸易部牵头起草的,经过多轮考察论证研讨,经国务院法制办上报全国人大法工委,最后于1996年7月经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当时的《拍卖法》起草小组参考了国内各地出台的相关法规政策,又专门去了英国、德国考察了解相关立法情况,同时还听取了政府各个相关部委的意见之后才拟出的草案。

目前看来,因为当时我国拍卖业并不成熟,艺术品拍卖市场正待形成,《拍卖法》当时的立法重点在于罚没公物拍卖和艺术品拍卖,而对于现在形成的已占拍卖业多半壁江山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和人民法院司法委托拍卖、网络拍卖等基本都没有涉及。因而笔者觉得:《拍卖法》是在拍卖市场还不够成熟时出现的“早产儿”,今天看来其需要修改补充的内容非常多。但有这样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拍卖法》对于中国拍卖业的形成,对于成交额占90%市场份额的非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拓展与推动,对于文物艺术品拍卖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拍卖法》作用不能否认

具体说来,《拍卖法》在规范文物艺术品拍卖的行为,保护拍卖三方当事人权利和利益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拍卖法》颁布之前,文物艺术品拍卖还属于试行阶段,当时全国有6家拍卖企业是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文物艺术品拍卖的试点企业(包括嘉德、翰海、中商盛佳、荣宝、朵云轩、四川翰雅六家拍卖企业),其他拍卖企业是不许从事文物拍卖的。199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拍卖法》规定了满足拍卖企业的注册条件,注册资金达到1000万元就可以拍卖文物艺术品。从此,成立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就不再需要文物部门的前置审批,这使得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增加,极大地推动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壮大。

国外许多国家是允许艺术品拍卖企业自营的,既可以受托拍卖又可以买断经营。而买断经营的利润丰厚更容易使得拍卖企业为逐利而失去公正性。我国《拍卖法》规定,拍卖为中介行业,不允许拍卖企业自营,只能受托拍卖。《拍卖法》制定这样的条款限制了拍卖企业的赢利空间,因此也常为一些拍卖企业所不满。但拍卖企业成为只收取拍卖佣金的中介机构则有利于企业更为重视自身的信誉,而较少欺骗地进行运作。《拍卖法》做出这样的限制更有益于规范拍卖市场和建立拍卖企业的中介形象和品牌。

为了保护委托人(卖家)的利益,《拍卖法》制定了底价保密,当事人保密,公告必须7天之前发布,预展至少2天以上的条款,这在国外的相关法律中是没有的。但这样的限制实际上,在缺少诚信,缺乏监督机制的今天,却起到了规范拍卖企业行为和保护委托人利益的作用。

此外,《拍卖法》中禁止委托人、拍卖企业进场竞买的条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假拍”。《拍卖法》对竞买人相互间恶意串通、对于艺术品拍卖中“拍假”、对买受人违约的处罚的问题等,也都有相应条款说明。

《拍卖法》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上文所述,虽然《拍卖法》对买受人违约的处罚规定十分严厉细致,但目前艺术品拍卖当中由于有竞买保证金数额过低,对一份保证金竞买多件拍品无法制约等操作技术上的特点而造成了大量买受人违约现象的出现。如此类技术原因导致的问题还有许多。

今年是《拍卖法》正式实施15周年,如今细细想来,《拍卖法》已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拍卖法》出台过早,出现在市场经济不够健全时,覆盖的市场范围不够全面,尤其在非艺术品拍卖领域漏洞很多。例如,对目前政府在土地拍卖领域出现的自营问题没有限制和规范等。而实际上,相比其他拍卖领域,《拍卖法》对于艺术品拍卖涉及的条款还是比较多的,考虑相对细致的。

虽然如此,《拍卖法》实施细则却一直没有出台。按照一般的立法原则,每一部法律出台都会有相关的实施细则与之伴随。1999年前后,当时的国家内贸局也曾进行了5轮《拍卖法》实施细则的讨论,笔者曾到内贸局参加过第二轮草案的讨论。当时的起草难点在于很难把握细则细的程度,太细了似乎成了企业拍卖规则,太粗了又说明不了问题。而且拍卖市场的领域很宽,各个品类运作差异很大,也很难“一刀切”地进行规范。此外,当时的起草专家也担心实施细则弄不好就会突破原法,尺度难以把握。实施细则没有出台也有另外的原因,由于当时国务院系统立法工作繁重,实施细则难以排上队,也由于随后政府机构调整撤销了内贸局而组建新的国家经贸委,事情也就没了音讯。

此外,《拍卖法》规定了当拍卖企业无法确认拍品真伪及瑕疵时,可以声明不承担相关担保责任。拍卖企业不可能具有对一切拍品都保真的本事,如果做此承诺反而会被认为涉嫌欺诈了,这是古董行内的共识。关键在于,《拍卖法》没有细化瑕疵不担保的具体表述。如果拍卖企业仅仅在拍卖规则里说一句“不担保”,而后在图录中继续当真品去介绍,这种规则上的含糊有待于未来修改《拍卖法》时再去细化。

《拍卖法》的未来

有人说,《拍卖法》是行业操纵、保护行业利益的立法,这是不了解实际情况的说法。当时的立法程序完全是政府主管部门在主导,实际上,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总共才100多家拍卖行,做过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企业不超过7家,应该说还没有行业,而是主管部门绝对说了算的年代。

有人说国外没有拍卖法,这是不准确的。欧美发达国家专门叫做《拍卖法》的法律确实不多,但他们的商贸法中都有相关拍卖的条例规定。比如:1677年,英国《禁止欺诈法》中已含有拍卖条款,1845年,英国出台《货物商法》有谈到拍卖的条款,1867年颁布实施《土地拍卖法》,1893年的《货物买卖法》中也有了拍卖的条款,1901年,美国在《统一商法》中也明确设立了拍卖条款等。

社会上一直有人呼吁要修改《拍卖法》,这也代表了拍卖业的呼声。《拍卖法》没有把许多领域内的拍卖活动(比如国有土地拍卖、司法委托拍卖、网络拍卖等)统一到自己所规范的范围,因而造成了今天在一些领域中政府机构参与拍卖经营、以权谋私、贪污腐败问题十分严重的情况。拍卖业一直在进行着修法方面的努力,但飞速发展中的我国立法和修法的任务十分繁重,对于一个与国计民生关系不算大的小法的修改何时能“排上队”,目前还是未知数。

关于社会反应最强烈的“拍假”或企业“不保真”的问题,主要受文物艺术品的特性所制约。未来在修改《拍卖法》时一定会考虑细化拍卖企业“不担保瑕疵”声明的内容和尺度。但是,文物古董的鉴定和评估的知识还需要投资者、收藏者在学习、实践中慢慢摸索,不是法律所能解决的。在笔者看来,文物艺术品的外行本来就不适合进入艺术品拍卖场参与竞买。

至于有人说要“废除”《拍卖法》,那就属于不了解《拍卖法》,不了解文物艺术品的特性,或代表某些不规范操作的拍卖企业,同时对《拍卖法》给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建设带来巨大推动的事实视而不见的“法盲”言论了。(据雅昌艺术网,有删减 作者:季 涛)


来源:中国文化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