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人口政策進退維谷,不如殺出一條血路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2010-11-10 12:50| 發佈者: 尋親記| 查看: 1839| 評論: 0|原作者: 易富賢|來自: 易富賢網易博客

摘要: 本頁位置: 光明觀察 學術·新知 人口政策不如殺出一條血路 易富賢 刊發時間:2010-11-10 11:08:24  光明網-光明觀察    http://guancha.gmw.cn/2010-11/10/content_1377348.htm 1980年中共中 ...

人口政策進退維谷,不如殺出一條血路 - 易富賢 - 易富賢的博客

本頁位置: 光明觀察> 學術·新知

人口政策不如殺出一條血路

易富賢 刊發時間:2010-11-10 11:08:24 光明網-光明觀察  [字體:大 中 小] 
http://guancha.gmw.cn/2010-11/10/content_1377348.htm
 
1980年中共中央【關於控制我國人口增長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標誌着獨生子女政策全面實行,同時也明確提出:『到30年以後,目前特別緊張的人口增長問題可以緩和,也就可以採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2010年距1980年已經三十年了。停止計劃生育『時』機已經成熟。現在停止計劃生育可以說已經達成全民共識(網絡民意已經是一面倒支持停止計劃生育,越來越多的知識精英也呼籲停止計劃生育),可以說停止計劃生育大『勢』已定。政治家的職責是審『時』度『勢』,應該利用好三個天然台階(【公開信】30周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十二五規劃),順『勢』而行,宣佈中國人口政策由人口控制向人口發展轉變,於2011年開始的十二五規劃果斷停止計劃生育。如果錯過了這些天然的台階,今後將很被動。 

有人擔心,停止計劃生育後,如果對計生隊伍安置不當,將影響社會穩定。其實國家計生委縮編到只有143個,不到國家發改委的1/7,是所有部委中最少的。全國計生隊伍也不到50萬人,數目並不龐大,不能因為這幾十萬人口的利益,而每年損失可世代相傳的數百萬人口。並且停止計劃生育,需要撤消計生委,根本不需要通過計生委系統來貫徹,完全可以無視他們的阻力。何況計生委系統很多人希望停止計劃生育的願望比其他人還要強烈。很多計生人員還是兼職,部分技術人員還可以分流到醫療衛生行業。計生政策是最不得民心的政策。老百姓為很多生活(孕檢、戶口)都受制於計生委而叫苦連天。一票否決制是壓在各級官員的頭上的一柄劍,耗費了很多本應放在本職工作的精力和時間。計生幹部缺乏社會動員能力,不足以威脅社會穩定。停止計劃生育雖然讓一些基層政府失去了徵收社會撫養費的收益,但撤銷計生委有利於降低行政成本,有利於農村的鄉鎮合併。現在民意是要求撤銷計生委,計生委的聲譽太臭,到了需要給老百姓一個說法的時候了!

社會以人為本,人口比制度更重要,勞動力是國家的『精氣』、核心競爭力。人口結構決定了日本昔日的繁榮、中國現在的崛起和印度的即將崛起,也決定了日本和中國即將衰落。人口拐點其實也是社會危機的拐點。在人口危機拐點之前,什麼都不會發生;但是在拐點之後,什麼都可能發生。從人口學角度看待社會問題最為準確。比如蘇聯解體前,1989年Peter F.Drucker在其【The New Realities】一書中從勞動力結構角度預測了蘇聯即將解體。美國未來學家Peter Schwartz也認為人口決定了蘇聯的崩潰。日本在1990年代人口拐點之前,經濟繁榮,政治穩定,首相不但能夠任滿任期,還能連任;但是勞動力開始減少後,經濟『日』薄西山,社會問題叢生,政局不穩,首相頻繁更換。

中國人口危機比日本嚴重得多,中國的社會發展水平比日本落後四十多年,但總勞動力減少時間只比日本晚十多年;並且中國不但是未富先老,還有光棍危機。尤其是中國計劃生育是強制性的。由於人口有20多年的滯後性,人口危機露出了冰山一角,現在還來得及將民意壓力轉變為調整政策的動力,在政府的主導下應對今後的人口危機。這是化『危』為『機』的最後機會,是以應付小危機的代價來緩解今後的大危機。今後幾年人口危機全面爆發,而如果計劃生育這一禍根卻還沒有廢除,人口危機所激發的政治破壞力將是巨大的,政府將很難掌握主動權了。

歷史上對於不涉及人命的大政策,有些爭論數千年也難以平息;但凡是涉及到人命的事情,歷史都很快就會有結論。大躍進損失了人口,三年後就廢除,雖然有政治後遺症,但政府畢竟重新掌握了主動權。漢武帝聽信江充等人的『巫蠱』讒言(就像當年虛假的『人口爆炸』輿論),父子相殘(計劃生育也一樣),逼死太子,損失數萬人口。一年後,田千秋等上書訟太子冤,漢武帝悔恨交加,果斷為太子平反。漢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是因為他與秦始皇死不認錯的態度不同,能反省自己,頒發『輪台罪己詔』,及時轉彎,其政權延續下去了,漢武帝本人也青史留芳。【左傳】曰: 『禹、湯罪己, 其興也勃焉 ; 桀、紂罪人, 其亡也忽焉。』

三十多年的計劃生育留下了很多政治後遺症,有人指望用平穩過渡來讓人民遺忘,其實是鴕鳥心態。人口危機不會像其他社會危機和經濟危機那樣會被時間沖淡,而是會不斷累積、甚至放大,人口政策是不可能平穩過渡的。拖,總不是辦法。四五十歲的人已經因為這項政策喪失了再生育的機會(既然政府今後無力承擔養老,無力給他們的兒子娶老婆,那麼也不能指望他們能夠遺忘錯誤政策所造成的損害),三十多歲的人也正在喪失再生育的機會(僅僅是為了政策連續性,而讓他們錯過了再生育的機會,他們今後知道了真相,會有什麼反應?),如果再拖延幾年,四五十歲的人的兒女又將成為計劃生育的受害者,社會怨怒將不斷積聚。

風起於青苹之末,今後會『盛怒於土囊之口』,『蹶石伐木,梢殺林莽』的。民意是動態的,現在計劃生育的堅定支持者,今後可能成為計劃生育的最激烈反對者(因為他們是最大的受害者),今後4億老人老無所養,4000萬光棍找不到老婆,大量喪失子女的家庭對社會喪失信心,大量失業又有號召力的教師找不到工作,這些對社會的穩定的影響可想而知。而且還有兩億人口對不上數(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組預測2033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5億,實際上2033年人口早已負增長,可能連13億人都沒有),這些是能夠隱瞞的嗎?現在不提前主動泄洪,今後洪峯一旦來臨,將勢不可擋。現在停止計劃生育的阻力在於面子問題;但是今後連裏子都沒有了,面子還有什麼意義?

本來一胎化就已經是錯誤的,1980年也說只能實行30年。30年後停止計劃生育所能出現的三千多萬堆積出生高峯,相當於1940年被圍困在敦刻爾克的40萬英法聯軍。這個堆積高峯是今後有效緩解人口危機的唯一希望。但是如果用二胎過渡方案,將這個高峯『過渡』掉了,這就與1980年的決策層和學者無關了。這次是單一年齡的三千多萬(全部是孩子),從社會持續發展角度看,相當於戰爭年代或者天災年代損失上億人口。誰承擔得起歷史責任?

在十五規劃、甚至十一五規劃,人口政策可能還有過渡餘地,因為當時育齡婦女人數還在增加,生育意願還不十分低。但是十一五規劃的時候中央沒有採納筆者的建議,而是聽信了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組的建議。戰略組認為中國生育率有1.8,每年要增加1200多萬人口,2010年人口將達到13.7億,2033年將達到15億高峯,生育率反彈勢能很大,一旦鬆動人口政策將導致人口失控。事實表明,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組的建議是錯誤的,而筆者當初的建議是正確的。如果當時採納筆者的觀點,調整人口政策要主動得多。但是現在已經沒有迴旋的餘地了,已經被逼到了懸崖邊了,想從容地華麗轉身已經是不可能了,就像1940年被逼困在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搶分奪秒地撤退是唯一正確選擇。停止計劃生育的社會成本是不得不付出的(就像生孩子前的陣痛),但其政治收益卻是巨大的。

對於計生委和人口學界來說,政策連續性更符合他們的利益。但是對於國家來說,歷史連續性比政策連續性更為重要。第六次人口普查將再次證實人口學家們當年的建議是錯誤的,他們必須承擔某些責任。普查一結束,主動權就不在計生委和人口學家們的手上了,而是在中央政府手上了。果斷停止計劃生育可以將政治危機淡化為學術危機。如果還不停止計劃生育,人口危機將轉變為政治危機。

在秦末群雄相爭之際,霸王項羽的部將英布殺害反秦義軍的精神領袖『義帝』楚懷王,有人建議項羽懲罰英布以消民憤。霸王不但不懲罰英布,反而自己承擔殺害『義帝』的責任。劉邦藉此做足了文章,為『義帝』發喪,聯合諸侯討伐『不義』的項羽。形勢急轉逆下,英布也投靠劉邦,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如果現在不停止計劃生育,不撤銷計生委,今後政府承擔得起人口政策失誤這個重大歷史責任?不可沽名學霸王!

中國人口政策的方向是鼓勵生育,長痛不如短痛,停止計劃生育的思想三峽總是要走過去的。與其半遮半掩地用各種方案過渡(生育意願也很難提升,今後將是回天乏力)而延誤時機,不如大大方方地停止計劃生育(可以逆轉生育文化,還能有回天挽日之效)。與其被民意像擠牙膏一樣推着走,不如超越民意、引導民意,一次性掌握主動權,由『救火員』(人口危機一旦全面爆發,就將成燎原之勢,『救火員』是無能為力的)轉變為『防火員』。

停止計劃生育有一些問題,不停止計劃生育問題更大。人口政策現在是進退維谷,但卻又是不進則退(每年損失至少數百萬人口,而汶川地震是損失數萬人口),不如拿出漢武帝平反『巫蠱事件』的勇氣來停止計劃生育!


[責任編輯: 鍾曉軍 ] [字體:大 中 小]  [打印]  [關閉] 

 

另:我上次那篇【人口普查更要防止重報】也發在【光明觀察】http://guancha.gmw.cn/2010-10/27/content_1338298.htm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