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古代吃货的悲喜剧:宰相因路边吃饼被断送前程(2)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2-6-9 00:25| 發佈者: 南丘| 查看: 2136| 評論: 0|來自: 广州日报

摘要: 《北梦琐言》记载,在唐朝灭亡后不久的四川,有个叫赵雄武的官员,当过好几任地方官员,赵大人廉洁奉公,官当得很干净,同时食品也做得干净漂亮,“严洁奉身,精于饮馔”,是清官美食家,尤其善于做大饼,人称“赵大 ...

《北梦琐言》记载,在唐朝灭亡后不久的四川,有个叫赵雄武的官员,当过好几任地方官员,赵大人廉洁奉公,官当得很干净,同时食品也做得干净漂亮,“严洁奉身,精于饮馔”,是清官美食家,尤其善于做大饼,人称“赵大饼”。他从来不请厨师,饮食方面他自己操作,当然,凭他的手艺也没人敢到他家应聘厨师,打下手的有十五个,助手们都穿着窄袖子的工作服,而且衣着一定要干净,“皆着窄袖鲜洁衣裳”。

      赵大人是位敬业的美食主义者,哪怕家里只请一个客人,也要各色菜肴俱全,山珍海味样样不缺,哪怕是王侯之家都赶不上。

      且说他造的大饼,每一张大饼需要三斗面粉做料,不知道是不是膨化的效果,饼出来后有几间房那么大,“大于数间屋”。个头大,味道如何呢?据说皇宫里头举行宴会,豪宅大院举办宴席,都要买他做的饼,比房间还大的汉堡包堆在宴会上,那效果也够喜感的,宾客们剖分而食,赞不绝口。
 
      大唐版爱情面包屋

      这饼是怎么做的?对不起,历史没记载,只能归咎于赵大饼知识产权意识太重,哪怕他最亲密的亲人朋友,都不能得知他制饼的秘籍。哎,这张大饼永远画在历史的天空,再也造不出来了。

      政界和军界的官员跻身厨师界,高官的老婆也有从事饮食制造业的。

贞观年间有个名相叫马周,这小子爱喝酒,得罪地方官一大把,混不下去了,来首都长安找前程。他投靠一家馅饼店的女老板,女老板介绍他进入政界,认识了一位名叫常何的将军,当了将军秘书,然后才华掩盖不住,被唐太宗赏识,一路青云到大唐帝国国防部长。不知道是温温柔柔的女老板感动了他,还是女老板甜甜美美的馅饼打动了他,或者两者兼有,富贵后的马周娶了这位馅饼西施。这个故事来自《定命录》。

      其实,马周夫人在长安饮食街是颇有名气的,当时的风水界名士袁天罡和李淳风都吃过她做的饼,可能太好吃了,两人大肆吹捧馅饼夫人:“这位女士看相富贵不可挡,怎么会屈尊在此卖饼呢?(此妇人大贵,何以在此)”由此不难推测,马夫人(注:并非天龙八部里的马夫人)在当时的长安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很可能是凭自己的影响将当时的男朋友马周引入政界。这是饮食界和政治界混搭的典范。

      由此可见,其故事真可以写成一部大唐版《爱情面包屋》,多事者完全可以据此拍一部电视剧,或名:大唐馅饼夫人。讲落魄才子马周与唐朝馅饼西施合手,在长安饮食街大展身手,然后从饮食街进入政界,收视率应该不俗。

笑料:皇帝强人所难吃乳酪 吃坏爱卿肚子

      皇帝自然是吃货。著名的三郎唐玄宗,喜欢用鹿血煎鹿肠吃,此菜名为“热洛河”。天子与臣下同乐,觉得不应该独食,因此又赐给安禄山和爱将哥舒翰吃。

      有些皇帝比较重口味,例如有“小唐太宗”之称的唐宣宗喜欢吃游牧部落的乳酪饼,美其名曰:“银饼”。当时的翰林学士韦澳很受他的待见,后来成为最佳长安市市长。

有一年,唐宣宗在太液池避暑,忽然想起要关照这位亲信,于是把韦大人和另一位学士孙宏叫过来,谈了一会工作学习,宣宗高兴起来,就赐给两位干部吃乳酪饼,他老人家以为自己重口味,人家也是重口味。

      韦大人本来就厌烦这油腻的东西,可如今皇恩浩荡不得不吃,结果肠胃受不了这重口味食品,而且当时太液池皇家疗养中心用的不知是什么空调,大暑天却“寒气逼人”,肥腻食物加上冻人的温度,两位大学士腹泻好几天,真是圣恩消受不起。唐敬宗也是个吃货,喜欢米饭里面加乳酪。

      皇帝好吃,随从也免不了。大唐王朝皇家卫队都是吃货。《卢氏杂说》记载,皇家卫队每次接到任务随从,任务完成之余,最喜欢的就是吃,尤其喜欢吃鸡鹅。当时的市场价格是两三千钱一只鹅,派人到市场上按人头数买鹅,用火去毛,又去内脏,往里面填上肉和糯米饭,用五味调和。别以为是把鹅直接烹饪,还得杀一只羊,也去毛,用火燎干净,再去肠胃,把鹅放羊身体里,至于每只羊放多少只鹅,未交代。

      缝好羊皮后,烧烤,“置鹅于羊中,缝合炙之”,羊肉一熟,马上去掉羊,取出里面的鹅,用手捧着吃,羊肉却不吃,大概是味道已经渗透到鹅肉上去了,这道菜的名称如今听起来很洋气:“浑羊殁忽”。吃货们看到这里千万别流口水。

      刘哥曰:

      其实,一个人对某个地域,某个群体,甚至某种感情的留恋,很多时候是站在味觉角度进行的。刚来广州念书,半夜思念家乡,是从舌头开始思念,不想家乡的山,不想家乡的水,也不想家乡的人,就想家乡的干烧辣椒,记得每回用餐前省事不想做菜,于是将青红辣椒放在煤火上烤,烤得云烟氤氲,烤得辣气蒸腾,然后用菜刀刀柄碾平烤熟的辣椒,撒上盐,和着米饭大嚼,胃口大增。在暨大念书时,最想家里这道菜。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弹弹口水还是可以的,口水流吧流吧不是罪,这个能不能称之为舌尖上的思念?


来源:广州日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